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朝霸道官员擅自增加科举录取名额

(2015-11-09 09:02:43)

清朝霸道官员擅自增加科举录取名额

 

徐健庵把持清朝科举考试

徐健庵是康熙时期的大学者,一代名臣,他是顾炎武的外甥,也没有辜负他的舅舅,学问很好,才思敏捷,很得康熙的重用,当时清朝平定天下不久,统治者为了笼络汉族读书人,康熙就委托徐健庵鉴别和提拔读书人,将他们拉到朝廷这边来。正因为这样,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想方设法靠近徐健庵。徐健庵当时住在北京的绳匠胡同,很多年以后的曾国藩也住在这。当时的读书人,想要上进的,都尽量在徐健庵的屋子旁边,等徐健庵五更上朝的时候,就妆模作样地朗声读书,当然,读的应该是自己所写诗文,故意让徐健庵听到,“俟其五更入朝,辄朗诵诗文使闻之。”徐健庵也是有心人,听到读书声,也会留意物色,如果发现真的有才,于是会邀请相见,而且四处赞誉该人,或者推荐使用。如此一来,绳匠胡同房屋的租金比周边房屋的租金要贵好几倍。

刚开始的时候,徐健庵还不收受贿赂,只根据读书人的才能量才使用,“惟视其才之高下定等差。”据说每年乡试、会试的时候,那些已经和徐健庵拉好关系的书生,私自揣摩自己的名次,结果考试成绩一出来,和他们揣摩的几乎一模一样。徐健庵可以说是当时读书人的领袖,”登高而呼,衡文者类无不从而附之。”凡是能够进入他门下的读书人,没有不金榜题名的。某年,有一位姓杨的翰林,是徐健庵的表兄弟,主持乡试,徐健庵对他说:“有几位名士,你这次不要错过。”言下之意是希望录取。

于是到了晚上,给了杨翰林一份名单,托他照顾。当时录取名单已满,已经来不及了,杨翰林绕不过徐健庵的面子,只得依照他的嘱咐增加录取名额。这样一来,后果可想而知,朝野大哗,都说这当中有内幕。康熙也亲自审查此事,杨翰吓得半死,向徐健庵求救。徐健庵毕竟是老狐狸,不慌张,说:“不要怕,安安心心去吃你的晚饭。”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就有官员受了徐健庵的委托,上前庆贺:恭喜皇上,我们大清刚建立的时候,汉族人不愿意参加科举,如今却争相来考取功名,说明人心归附,“足觇人心归附。可为有道之庆。”康熙听了,默然不语。估计康熙也知道其中的猫腻,但他考虑得比较远,怕真的追究起来打击汉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于是置之不问。徐健庵算是捉摸透了康熙的心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