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萦救父之后 汉吏变相杀人

标签:
文化 |
肉刑是史上最不人道的刑罚,从广义角度而言,包括黥(刺面并着墨)、劓(割鼻)、刖(斩足)、宫(割势)、大辟(即死刑)等五种刑罚。肉刑从夏朝开始就实行,秦汉时期也沿用,所以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因为肉刑而形成的残疾人群体。例如《庄子》一书就提到很多残疾人,甚至还有没有脚趾的人和郑国贤相子产是同学,虽然夸张,但也可见因肉刑致残的人在当时很普遍。
再如春秋时代的齐国国相晏婴,很不满齐国滥施肉刑,于是委婉地对齐景公说:齐国境内,鞋子价格便宜,假肢却昂贵,“国之诸市,屦贱踊贵”,说明当时被斩足的人很多,导致假肢价格上涨。
公元前167年,发生缇萦救父的故事后,汉文帝废除部分肉刑,例如将斩足改为笞刑,不再砍脚,而是改成打板子,但在打板子的数量上有增加,结果打人变成杀人,一顿“杀威军棒”下来,犯人一命呜呼。有些官吏将朝廷的法令扭曲执行,在实施笞刑时,往死里打,将一部好法令改成杀人令。到汉景帝时,下诏书减少肉刑,同时减少笞刑的数量,并严格限制刑具轻重。
到南北朝时,肉刑逐渐被废除,不过还是阴魂不散,看看《水浒传》里关于林冲、宋江等人脸上刺字的细节就知道了。
读国学 长心眼
蔡文姬外甥不选 热门人物当老板
大洋新闻 时间: 2014-03-05 来源: 广州日报
(羊祜)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晋书·羊祜传》卷三十四
羊祜是西晋名将,当年他镇守荆州与东吴大将陆抗坦诚互信的事迹,已记载在史书和《三国演义》上,是中国史上的佳话,军事名将兼天下名士的风范,千余年来罕有人及。
羊祜系出名门,其外祖父是文学史学大家蔡邕,姨妈是中国史上的女诗人蔡文姬。但名门培养出来的未必是名士,还得看自己的修行。
名士,做人要看得开,看得准,不往名利最热闹的地方去扎堆,未必选炙手可热的人当老板。羊祜年轻时,魏国大将军曹爽看上了羊祜的才干,于是一纸聘书到了羊家,聘他去当官。同时被聘的还有史学家王沈。王沈以为找到了好老板,去找羊祜一起赶路,还劝他早日应聘,这么大的老板看上你,不容易啊。羊祜却不冷不热地说了句:“把自己全身心地委托给一个老板,去侍奉他,这事不容易啊。”言下之意是风险太大,不值得全身心投入,要谨慎。
王沈没听出羊祜话中玄机,或者故意没听明白,还是喜滋滋地赴任去了。在后来曹爽与司马懿的争斗中,曹爽落败,其势力遭清除,王沈也在其列,罢官回家。王沈对羊祜的先见之明佩服至极,说:老弟,经过这番波折,我常常记得你先前说过的话。
羊祜低调到底,事前能预警,事后却不张扬、不表功——“先识不伐”,只是谦逊地说:“当时随便说说而已,事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也不是我事先能考虑得到的。”
其实,羊祜之所以比王沈先知先觉,也是其地位使然。他的姐姐嫁给司马集团的司马师,他自己却娶了夏侯霸的女儿,而夏侯家与曹家是一家,夹在门缝里的他为了不被夹着脑袋,当然还是离门缝远一点比较理智。
同时,羊祜之所以能远离漩涡,也和他看重名节,爱惜羽毛有关。他后来镇守荆州,就一直挂念自己千古之后能否留名,一个爱名节的人,当然不会让名节碎一地。
陆游想学分身法
大洋新闻 时间: 2014-03-05 来源: 广州日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南宋
美,不只是一个快闪,而是一个全过程;美不只是一个大概的整体,也是一个个细致的个体,真正爱美的人,会全程地欣赏美,一个个地呵护美。
陆游就是这样一个人。某年,陆游住所四周的山野,梅花迎着寒冷的晨风绽放,好似雪花堆积。坼者,绽放也。
这满山梅花所显示出来的美,太丰富,太浩大,陆游不像孟郊那样粗心——“一日看尽长安花”,他觉得每一树梅花,每一株树上的每一朵梅花,都需要有一个自己去全身心地欣赏。
苏轼要的是全程的美,“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陆游要的则是在全程的基础上,每一个个体美都不要忽略。最好有什么法子,化身千亿,在每一株梅花面前都有一个陆游。
这个世界哪里有美,哪里就有我,有多少个美,就有多少个我,恨不得全程无遗漏地介入,女人逛时装商场时,大概和陆游一个感觉吧。
胡林翼:天下人唯懵懂足以成事
大洋新闻 时间: 2014-03-05 来源: 广州日报
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14-03/05/B6/res09_attpic_brief.jpg汉吏变相杀人" TITLE="缇萦救父之后 |
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14-03/05/B6/res11_attpic_brief.jpg汉吏变相杀人" TITLE="缇萦救父之后 |
昔有兄弟二人,兄不谈阴阳,弟多迷信,频年兄弟均未逢凶宿。弟拘禁时日,颇以为苦,思效其兄,以自疏放。不择日径出,果遇黑煞神于途,责其不循故辙。弟曰:“吾从吾兄,奈何独当其咎?”神曰:“汝兄懵懂,阴阳怕懵懂,不得不避之。汝畏服我者也,胡可违命。”
清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这个故事的,是清朝所谓的“中兴名臣”胡林翼,标题是针对曾国荃而发的。当年曾国荃带领部队去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往东攻打南京,但这支部队走在路上犹犹豫豫,尤其是那些懂军事的人顾虑重重,总是担心此去不适应新的地形,没有后援,没有退路,估计曾国荃的参谋们还为此打了一份详细的风险报告书,说此去风险大于所得,“知兵之士多虑后路之孤”。
曾国荃也犹豫起来,这时候是胡林翼给他打的气。胡林翼也没讲多少大道理,而是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说是以前有一对兄弟,哥哥根本不相信阴阳八字那一套,弟弟却是个迷信大王,这哥俩按各自的方式行事,倒也没发生不利的事情。
有一年,弟弟觉得老是恪守阴阳那一套,拘谨得很,做事放不开,苦不堪言,于是打算学习他老哥,扔掉以前那一套,做人做事疏放一点,“以自疏放”。于是,某一天,弟弟不翻老黄历,也不看阴阳,不择日子,直接出门办事。没想到,在路上碰到黑煞神,所谓黑煞神,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即指一种不好的煞气。黑煞神指责弟弟说:“你今儿个怎么不按照以往的规矩办事,不走以前的道路(不循故辙)?”弟弟不服气地说:“我是学我哥哥的,怎么他不择日不信阴阳反倒没事,我却要承担由此带来的凶险?”
黑煞神说了一番让人大跌眼镜的话:“你的兄长是个懵懂人,阴阳择日这一套只对那些信他的人有用,碰到懵懂不信的人,俺也得让路避开他。你是畏惧服从阴阳八字的人,怎么可以不听命令呢?”看样子,黑煞神只欺负相信他的人,对懵懂不信的人完全失效。
讲完这个故事,胡林翼还总结一句:“天下人,唯懵懂足以举事。”受了胡林翼的鼓励,曾国荃果断带兵东下,果然成事。
胡林翼、曾国荃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当然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但胡林翼说的这番做事的道理,确实有可取之处。寓言里说:“阴阳怕懵懂,不得不避之。”其寓意就是说,风险和困难的程度大小,有时候也取决于做事者的认识态度,你无视它们,它们倒让路了。
做事固然要考虑风险和困难,要冷静分析、量化分析,但如果眼光纯粹停留在这些消极因素上面,很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决策和执行。你越是犹豫,越是惧怕,风险和困难也可能随着你的态度呈正比例增长,变得越来越大。原来可能不算难,但你过于在乎,还真就成为难事了。
过于强调风险,等于迷信风险;太在乎风险,风险也会在乎你。有时候,要成事还真要有点懵懂不怕的气度。当然,技术上不能懵懂,方法上不能懵懂,否则就是唯心了。曾国荃后来在湖北任官,还是用懵懂的态度和人相处,导致人事关系很僵化,李鸿章就拿胡林翼当年的话取笑他:“是太懵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