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接纳并肩前行
(2024-11-30 20:18:40)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生作品集 |
从怀孕开始,我已经和孩子一起走过了八年的生命历程。我思考最多的就是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曾经有人说,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当老师的父母是“灯下黑”,对待别人的孩子特别有耐心,特别好脾气,特别有招数,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好心情,好脾气,好招数,通通丢到了九霄云外。指导自己孩子的学习,刚开始时还可以心平气和,可过了一会儿声音就高了起来,再过一会儿,简直是“河东西吼”,“山洪咆哮”。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自诩脾气甚好,甚至对孩子的学习问题特别能想得开。夫妻双方都能达成共识,希望孩子在童年时代,能留给孩子更多的是快乐与自信,而非沉重的课业负担。然而也可能因为是老师,最终也逃脱不了这样矛盾的宿命。在儿子升入一年级后,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身处“当局者迷”的境地,时常深感无奈与力不从心。我鼓励自己,作为父母不能束手无策。我不断反思自己在教育儿子上的缺失。确实是自己忽视幼小衔接,对他的关心爱护还不够细致,没有帮助他缓解入学的茫然感,致使他小学生角色的转变很缓慢。另外,我忽视了生活独立能力的培养,许多方面基本上是包办的多,要尝试多与孩子沟通,多指导孩子自己动手,放手锻炼他的生活能力。
在平日里,我会看到不少父母很生气地对孩子说:“我对你,真是恨铁不成钢!”我确实能理解身为父母对孩子满心期待而落空的失落之情。但其实我们应该知道铁是铁,钢是钢,铁是没办法变成钢的。“铁”有“铁”的价值,我们也不要想着把孩子变成“钢”,可能他好不容易变成“钢”,却发现他只是“废钢”,是派不上用场的钢。铁是铁,钢是钢,我告诫自己不要“恨铁不成钢”。不少新闻报道中的教育悲剧,就是父母“恨铁不成钢”造成的。未来的世界瞬息万变,孩子是属于未来的。也许我们只有顺应孩子自身的发展趋势,理解接纳他,尊重他的爱好,让他有说不的机会,让他有自己选择的机会,鼓励他坚持,鼓励他找到自我,鼓励他克服重重的困难。
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最后变成白天鹅,最重要的不是靠勤奋刻苦,而是它本来就是一只小天鹅,只不过生于鸭子窝里,被人误以为是一只丑小鸭。反过来也可以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就是一只丑小鸭。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应该怎么做呢?我想最应该努力的是帮助他成为健康快乐的丑小鸭,自信从容的丑小鸭,独立自主的丑小鸭,有个人价值的丑小鸭。
作为父母,我当前把理解孩子放在首要的位置。理解孩子,与他站在一起,直面问题,并肩前行。我理解他的困惑与不足,因有理解才有慈悲,才有勇气,也才有无限热情去接纳孩子。我鼓励自己要用无限的热情和期待,要用无限的信任与关怀,要用无限的细致与感恩,去接纳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唯一的一个孩子。他确实很稚嫩,很别扭,还很难适应新环境,我要努力使他有点滴的进步,哪怕他进步很缓慢,我也要有信心和耐心一步一步地帮助他、鼓励他、关怀他。想想做优秀的父母也就是做一件世界上最不容易但最应该做的事情。即使我们已经付出了很多,但如果有一点小小的失当,就可能给孩子的一生带来难以想象的困境。做父母本身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坚持下去。如果我坚持了,我就给了孩子更多的希望。只有父母用心多一点,不断调整教育方式,适应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真挚的爱,孩子才能更有底气,才有机会胜人一筹,才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