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色疑惑

(2013-08-08 23:58:48)
标签:

杂谈

 第七洞169码PAR 3。这一洞有三个重点注意:1是紧紧围绕着果岭后面的水塘,由于果岭的坡度后倾,球的落点只要稍稍偏后很难停住球,就会滚出果岭下水;2是高高推起的果岭和果岭前超长的斜坡,如果打短了,球会一路滚回坡底。3是从发球台分三阶段向下的台阶式坡度和果岭两侧的沙坑;选杆和距离判断的精准性尤为重要。
    
 

依图所示,虽然球道距离169码,但减去坡度的有效距离为150码,在无风的情况下,长打者可以选择9号铁杆,多数球员会选择8号铁杆。无论洞杯设在哪一区,球的选择落点最好是前半区,球跳动之后停留在果岭中心线上,这样抓“鸟”从容一些。
在比赛中,由于洞杯恰好设在中心线上,所以球员较明确落点位置,但尽管这样,双方球员直接上果岭率仍未超过百分之五十。TIGER用9号铁杆开球,力量稍稍轻了些,球在果岭前偏右的位置跳了一下被长草挡住没有滚下球道。APPLEBY 击球偏左,被沙坑前的长草挡住幸免一难;V.J SINGH 的球简直偏得令人难以置信,这样的中距离击球竟然直接推向右侧,远远的偏出果岭,连右侧沙坑都没沾着,上了观众群里。于是福瑞克稳稳当当吃下这一洞。(参考老虎伍兹与维杰辛格击球线路示意图。)

球场指示图八:

第八洞359码标准杆四杆。这一洞由于距离短,对长打者来说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很多球员企图尝试一号木杆直接打上果岭,但是要想真正做到并不容易。首先发球台与果岭的中心线上有高大的树冠暗藏杀机,其次是渐渐向左倾斜的球道会误导方向,最大的危险来自果岭前的沙坑和刻意设计的低矮树丛,由于一号木杆很难控制球的落点,只要偏离中心,无论球停在哪里,第二杆的难度都非常大。
 

依图所示,比较安全的打法是选择长铁杆或球道木杆开球,只要将球送上球道,剩下的距离一般在70-80码左右,这样较为平坦的果岭非常容易接近洞杯。
在比赛中,选取安全打的球员只有两人,国际队的古森和美国队的新人VERPLANK,除此以外所有上场队员逐个使用一号木杆强攻果岭,但令人遗憾的是除了美国球员迪马科完成了这一使命,虽然球冲上果岭勉强停在远端,但毕竟还是好球,总算是让围绕果岭四周的观众一片惋惜声中终于呼出一声好来。从多数人的落点上看,偏右者为多,(拉到左边沙坑里只有澳大利亚名将斯科特和V.J SINGH)其重要原因是向左弯曲的球道和球员的大力开球造成右曲。从距离上看,事实上多数球员(只有TIGER和APPLEBY的球达到果岭中心线)的发球即便不偏出,也无法达到冲上果岭的距离。所以这样冒险的结果并不好。(参考老虎伍兹与维杰辛格击球线路示意图。)


球场指示图九:

第九洞185码标准杆三杆。此洞的难点首先是三面环水;其次唯一连接陆地的一面是巨大的沙坑;三是高高堆砌的果岭,三面倾斜下水。除此之外,是从不间断的顺风,通常情况下,不太令人察觉的风力在空中流动,使球加速;另外,从发球台到果岭的落差也很大,球台上标出的距离(185码)很容易迷惑人。
    
 
依图所示,首先是距离的准确判断,在风力较小的状况下,可减20-30码,比较保险的打法是选择9号铁杆,球的弹道不宜太高(注意高空的气流),落点选择果岭中心偏短一点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球冲出或者拉下果岭。
在比赛中,V.J SINGH 与 APPLEBY输给了老虎伍兹和福瑞克,维杰辛格9号铁杆减力的挥杆(在这个挥杆动作中,V.J SINGH减少了腰部动作,而过多的使用了手臂动作)直接造成小左曲,距离也同时受到影响,但是球幸运的挂在果岭左侧的长草上,离水边咫尺之遥,而同伴 APPLEBY受此影响,9号杆的全挥杆加力打,小球直接越过果岭落水。在这之后的另一组较量中,美国队MICKELSON打短,国际队O’HERN打长,也双双落水。(参考老虎伍兹与维杰辛格击球线路示意图。)

球场指示图十:

    第十洞,PAR 5,525码。这是一个相对距离较短的五杆洞,正常情况下两上果岭的机率很高,但是看似容易的洞,打起来一定有它的玄妙之处:首先是一路爬坡的球道,不再如前一洞那样居高临下视线开阔,小小的弯曲之中极富于变化,恰恰在落点区域球道收窄,一旦开球偏离球道,两边的长草会打消两攻果岭的念头。除此之外,细长的果岭对第二杆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偏左有水,偏右是树丛,果岭前面还有密布的沙坑。一旦偏离果岭,第三杆的短距离调整有一定的难度,加上果岭的暗线较多,这个时候再试图抓“鸟”几乎是一种奢望。这一洞如果选择三上,应该是相对保险一些。
 

依图所示,选择一号木杆开球,首先要瞄准球道右侧,这样球落地之后的滚动会留在球道上,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风的影响,因为球道最窄处恰好是球的落点位置,10MPH 以上的风速就会把球吹向一边地长草;第二杆的距离只要在220码左右,就可以直接攻击果岭前端,最好的选择是铁杆,球上果岭之后滚动距离小些,而球道木杆容易冲出果岭。
在比赛中,双方球员全部选择一号木杆长打,但是命中球道率却较低,除美国队FUNRK和国际队V.J SINGH 、APPLEBY上了球道,其余都或多或少的偏离了球道,其中偏出最严重的要数老虎伍兹 ,他的开球右曲直接钻进了树丛造成死球,只好接受抛球处罚,抛球之后的第三杆再一次击球偏出进了沙坑,之后的几杆实际上已经没了意义。其他的球员从长草中长攻果岭,效果并不理想,美国队有两球下到沙坑、一球落水、其余散落在果岭四周;而国际队也相差不大。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5杆洞,打出如此差的结果,可见这其中玄妙之处不在言中。(参考老虎伍兹与维杰辛格击球线路示意图。)


球场指示图十一:

第十一洞,465码标准杆四杆。这一洞球道自始至终傍水而行,球道较为宽阔,几处小小的弯曲转向基本上不会形成太大影响,唯一注意的是球道中段的沙坑,开球尽量要避开它,否则会吃掉下一杆的直攻洞杯。除此之外,傍水一面的长草较长,地面向水倾斜,球落到这一面会非常的麻烦。加上果岭脖颈处相当细窄,两个巨大沙坑相对挤在那里,如果上果岭的球距离不够定会落在此处,于是深深的沙坑和坑内柔软的细沙决不会让你轻松救球靠近洞杯。

 

依图所示:选择一号木杆,击球距离只要超过300码就可以越过沙坑,球如果能够成功停在球道上,那么剩下160码左右距离8、9号杆可以轻松上果岭。这一洞极适合长打者,因为距离超过300码,球道会逐渐打开。
比赛中,最典型的例子要属国际队APPLEBY,他的开球距离294码,球的方向基本沿着右侧球道边沿飞行,这一杆如果再远一点儿,就会越过沙坑落在球道边沿,由于球道坡度倾斜向左,他的球就会滚向球道中间。可惜的是因为距离的原因,他的球砸在沙坑边沿,形成一个几乎被埋没的“眼睛球”,这时候从他的球的落点到果岭的直线距离171码,而V.J SINGH的球静静的躺在球道中间,距果岭中心161码,10码的距离决定了两个对比分明的落点。只是结果有些戏剧性:APPLEBY从沙坑里击球上了果岭,而V.J SINGH却下了果岭前的沙坑。老虎伍兹这一洞再次放弃一号木杆开球,虽然距离短了一些,但位置很好,第二杆198码打上果岭,但冲到果岭后面才勉强停住,只拿下了标准杆。(参考老虎伍兹与维杰辛格击球线路示意图。)


球场指示图十二:

第十二洞,标准杆五杆,580码。这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5杆洞,“右狗腿”形球道弯曲起伏,发球台前段两侧高大的树木形成第一道障碍,从第一处球道转弯开始(250码)右侧球道沙坑完全控制了发球的落点,无论是“大炮型”球员、还是一般力量的开球,想穿越这道屏障几乎不可能,而球道左侧是漫无边际的湖水,进一步增加了开球的难度。在这一洞,球员会放弃两杆上果岭的打算,采取比较安全的打法,以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

 

依图所示,选取球道木杆或长铁杆开球,距离控制在250码以内,球的落点可以适量靠近球道左侧,这样第二杆会更好打一些。球道中段距离上特别要注意左侧湖水和右侧刻意与湖水对应的沙坑,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距离果岭100码,是第二杆球必落之处,所以在这里要小心处理。如果一切正常球落球道,那么剩下的第三杆,所要注意的就是拐进球道的湖水和果岭两侧的巨大沙坑,由于果岭的坡度不大,洞杯一般设在中后区都可以直接靠进。
在比赛中,双方球员除一人之外(DIMRCD 携带5UP的胜绩作了一次冒险尝试,竟然做到了两上果岭)都没有采取冒险的打法,但发球台两侧高大的树冠依然给球员带来不少麻烦,首先是TIGER和FURYK一组双双开球右曲,偏得甚至有些离谱。然后是MICKELSON和V.J SINGH左曲,也同样左得有些离谱。于是第二杆基本上都变成了调整打,TIGER和FURYK分别把球调整上球道,落点距离果岭110码左右,V.J SINGH的球恰好落在被观众踩平了的草地上,球托在草上面像架在T上一样好打,于是他用木杆长打,球在近果岭50码处停下;只有“左手怪” MICKELSON依了同组DIMRCD的两上,作为无意义的击球,尝试长草中木杆长打,结果球飞出一个更大的左曲在远离果岭的湖水中浅出一个漂亮的水花不见了。(参考老虎伍兹与维杰辛格击球线路示意图。)

球场指示图十三:

第十三洞PAR 4,475码。这一洞球道距离较长,但由于湖水环绕在果岭位置,发球台与果岭的坡度落差很大,实际距离低于475码。这一洞球道较为宽阔,起伏弯曲程度不大,基本上属于直线形球道,只是在近300码的球道左侧设置的巨大沙坑相当危险,越过沙坑的实际距离要超过340码(自上而下),顺风情况下这一杆不难,但逆风就不容易了。选择放弃冲沙坑打法就要特别注意球道右侧的长草区,一旦不能将球放上球道,第二杆冲击洞杯的难度很大。

 

依图所示,长打者可以直接瞄准左侧沙坑,只要越过沙坑球的落点一般会在距果岭100码左右,这样直接攻击洞杯并不太难;但是一般球员要达到超越340码距离并不容易,通常选择安全击球,只要上了球道,160-170码距离攻果岭也有相当大的把握。只是特别注意果岭一侧的湖水和沙坑,球一旦拉过去,救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在比赛中,出于风向的考虑(当天是侧逆风)多数球员采取了减力的自然打,力求先上球道,这样的打法虽然留给第二杆的距离长了些,但较为安全。只有少数几个球员采用了一号木杆长打,企图越过沙坑接近果岭,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除TIGER 成功飞过沙坑,把球送在据果岭108码处之外。)FURYK与V.J SINGH 一号木杆打出很大的右曲,不但球进了长草,还损失了距离;MICKELSON左手的缘故打出左曲,球落在沙坑边缘,第二杆连站脚的地方都异常艰难。这样看来,拼距离的打法一旦出错,步步出错。(参考老虎伍兹与维杰辛格击球线路示意图。)


球场指示图十四:

第十四洞标准杆三杆,175码。这一洞距离不长,但在所有三杆洞里是较难的一洞,主要的原因有三:一是两侧临水和向水倾斜的果岭;二是围绕果岭的四个大沙坑和分两个阶梯式的下坡球道;三是这一洞最巧妙的设计是果岭右侧的开放地带,从发球台上看,果岭左侧和后边水波粼粼,果岭前面沙坑围绕,只有右侧是开放的绿地,平坦开阔一览无余,但实际上这里才是真正的障碍:坚硬的长草和斜坡!由于球员惧怕开球落水和沙坑,加上洞杯右置,瞄球点会自然向右,这样一旦不能使球停上果岭,切球的难度非常大。

 

依图所示,这一洞虽然长度为175码,但实际长度(减去坡度)只有150码左右,加上球的落点只能短不能长,实际上球杆的选择基本上是P杆或9号铁杆,落点选择在果岭前端偏右位置。这一洞打倒旋球是非常危险的,最好是球落下跳动距离在3-5英尺左右。
在比赛中,由于洞杯几乎设在右侧边缘,双方球员瞄准点都在果岭右边,这样掉进右侧长草的球很多,以APPLEBY和V.J SINGH为例,前者9号铁杆开球,距离基本与洞杯平行,但方向稍稍偏右,在果岭边沿跳了一下滚进长草;而后者竟从袋中抽出8号铁杆,球直接打长飞过果岭,要不是偏右落进长草,这一球不进沙坑就会落水。APPLEBY的切球上果岭难度很大,由于洞杯靠近果岭边沿,没有充分的滚动距离,球的落点很难控制,他这一短切击球杆面打得很开,但仍没能刹住球,眼看着小球落在洞杯前面,却一路滚出20多尺;V.J SINGH面临的挑战更大,他的这一杆距离比APPLEBY更长,而落点要求则更短,结果他切球力量不足在长草区浪费了两杆才上了果岭,保标准杆都没了机会。(参考老虎伍兹与维杰辛格击球线路示意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绿色疑惑
后一篇:“莱德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