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高尔夫现行教学面面观

(2012-06-26 12:02:39)
标签:

体育

美国

高尔夫

球场

练习场

教学pga

   随着国内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和普及,现在高尔夫的神秘外纱被一层一层的剥掉了,笔者感触最深的就是本届上海佘山举办的“汇丰杯”赛事,完全不是国外报道的那样“赛事组织的如何”“观众如何”等等,懂球的人多了,学球的人也自然多了,这就给国内现行的高尔夫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越来越多学球人的反馈中得到的信息是对教练的水平和教学方法提出的种种质疑,这里归纳如下:
  1. 缺少规范,即使在同一球场教练不同教学方法和理念也不同;以海淀区某球场为例,该球场教练组可谓阵容庞大,基本上每两个打位就有一个教练住位,但问题是总教练下达的指标是经济指标,而不是技术指标,虽然教练在进组前有过几天短期培训,但这种培训多数是面对学员的操作流程,这样一来面对学员基本是各自为战,教练自己怎么打球就怎么教球,全无教练组的整体概念,更谈不上所谓的教学体系,在这种现状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各行其是、一人一样,这个教练教的和另一个教练完全对不上来,这也造成学员的质疑:到底你们谁说的是正确的?在美国各俱乐部,除了以竞技球员为培养目的的教练组是采用统一规范教程外,多数俱乐部和公立球场的教学都没有教练组之说,基本是教练挂牌服务,但是必须明确的是,这些教练虽然级别不同,但都是在一个统一的规范下指教的,而这个规范就是美国PGA的训练系统。
  2. 过多的概念教学;高尔夫有多少概念,恐怕圈子里的理论权威都难以诠释,但是从理论到实践有个繁读简用的过程,切忌现学现卖,尤其切忌连自己都没读懂就卖出去。笔者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完全没有切进国内高尔夫的感觉,当时住在东区一家酒店公寓,而这家公寓下边就有一座高尔夫练习场,早上起来后闲来无事拿一支杆去练球,偶见一个女孩儿第一次来上课,单从她的身材和举手投足的感觉上看这是个动感女孩儿,理论上非常适合接受高尔夫,但是整整半个小时下来,竟然连自己原本的自自然然动作都没有了,什么“倒三角”、什么“35度线”、什么“上杆角度”等等一大堆的理论过早的堆砌在一个刚走进球场的人面前,不但没有效果,反而造成了学员的困惑和对高尔夫的恐惧,下课之后,教练走开,只见女孩儿呆呆的站在那里,举手投足完全不知何去何从。事实上,高尔夫这项运动虽然是一项高智商的复杂活动不假,但高尔夫的宗旨是自然流畅,高尔夫的最初入门一定是简单再简单,尤其对于孩子和年轻人的教学要先从简单和兴趣上为切入点。
  3. 教练的底线;在美国教练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打了多年职业退下来的球员,一个是经过多年实践直接从技能考试完成教练课程得到通过的专业教练。这两类教练无论教学水平高低,但起码都具备一个共性:丰富的场上经验。这是做好教练的最基本前提,其中道理无需多讲。笔者几天前在某球场招聘会上面谈教练,其场面及其尴尬,面谈中的一些初级教练竟然从未下过球场!试问:在练习场上打毯练出来的“球技”是高尔夫的全部吗?笔者在这次面试中简单的问了几个问题:如果一个有着两年球龄的学员来球场求教你教得了吗?曰:“可以”,再问:“如果我就是这个学员,我在下场中常常出现击球垦地,我提高身体还是垦地,你说怎么办?”答者不语。了解高尔夫的人都知道高尔夫这项运动最难的就是每一杆都是问题、每一步都面临难题,没有丰富的场上经验就敢拎起教鞭,这能是真正意义的“无语”!
  4. 对动作教动作;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笔者在国内许多练习场见到的教练都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一个学生过来(除去初学者教学),教练永远说的和看到的都是“你这儿的动作不对”,然后就是所谓的动作调整,对于一个有一定经验的教练来说,这种动作调整有时候也能立竿见影,但是殊不知学生一顿小酒儿之后,动作还是得回去。这种现象不要说教练,即使是几个朋友在一起打球,动作好看不好看、对不对,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评说和调整,但是事实上,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练,绝对不会这样简单的针对你的动作调动作,在美国PGA教学理念上,最讲究的是所谓“对立概念”的应用,而这个对立概念是一个教练的教学根本。笔者在玉泉山9号教学时,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常常以最简单方式来提出问题,例如“一号木打不起来”“打球总是出现左曲右曲”“上杆不到位收杆鸡翅膀”等等等等,面对这些问题,你要针对性调整永远解决不了实质,而是利用对立概念从整体上进行“加强教学”而不是“改动作”。
  5. 错误的教学引申更错误的结果;某教学基地从一个高尔夫学校选拔了十几个学生想进行再次深造准备进入到职业球员的行列,据说这些学生是经过了四年的专门训练,期间也曾拉到国外进行过短训,但是出乎预料的是几乎所有的球员都在基础击球理念上存在着偏差,并且坚信为“当今世界顶级球员都是这样打的”,出于敏感这个话题不必深追,但关于教学理念上的错误直接造成的教学失误,是时间和金钱都弥补不了的损伤。在几天前结束的广州亚运会上,中国球员与韩国球员最明显的对比不是成绩的高低,而是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中国球员看不到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动作规范,而韩国球员要好很多很多。笔者在美国从事职业教育期间亲手指导过众多的韩国球员,在他们身上最大的不同就是高尔夫的基础概念就像被机器复制出来的一样,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目前所不具备的。
  6. 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经常遇到打球多年的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自己打球的时候常常出现问题而一下子找不出问题的要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好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打好的,打坏了不知道为什么打坏的”,事实上在球场任何一个人出现错误旁边都会有人支招儿,但是这种支招儿往往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全面,因为任何一个问题的出现一定有其原因,甚至是多种原因,往往在这种状况下,作为教练一定要找出病因并告诉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就是我们目前教练员最应注意的地方。事实上,在许多学员的反馈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教练就是教我这么大的,至于为什么这样打教练没说过。对学员来说,不可能长时间聘请教练,教练在仅有的课程中要交给对方一个方法,让他们掌握一个正确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教深教透,所以对教练来说,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是教不好球的。
  7. “会打球”与“会教球”的本质区别;常常在球场上看教练教球,教着教着教不明白了,教练就上手打一杆,以做“示范”,以自己打球的感觉作为教学资本是片面的。汇丰杯期间笔者与几位国内高手教练聊天,其中一个聊到尴尬时竟然当场脸涨,起身曰“不服气咱们下场试试”,大家一笑而过。一句话很是随便,但其中说出一个道理:做教练的跟本。作为教练会打球与会教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美国教练员的基本成分是首先要会打球,然后才是会教球,会打球是基础,这才有了PGA的技能考试,而后才能有一系列的教练功课要做。而在国内多数的教练员基本上停留在会打球的层面,特别是一些在练习场苦练而成长起来的那些“球童教练”,除了一些简单的打球概念外,严格意义上讲还没有进入到会打球的层面,就已经在打位上教球了,而且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笔者曾经与一位球场管理者就有关教练的概念有过争论,他领导的教练组把课程分为三级,面对初学者的基础课是交给初级教练来教的,认为初级课程较为简单,而随着初学者的技术提高而提高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极端的错误,事实上越是初学者越应该接受最规范的教学。
  8. 教练的出身;俗话讲“英雄不问出处”,简单的讲,在高尔夫圈子里只要球打得好就是天王老子,但是做教练不同,即使你球打得好也不一定当得了教练,教练用的是脑子,抛开球技和经验,高尔夫智商将决定一个教练的水平,纵观国内多数教练的出身,多为球场工作人员出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球童教练”,“球童教练”本来没有任何贬义,只是一个出处定义,在当今球坛球童出身的大牌球员多之又多,笔者当初在圣地亚哥想进入老美球场的圈子就是球童都轮不上,但是一旦给自己定位做教练,仅仅靠在球场上的经历是远远不够的,要有知识,要靠智慧,要有一个极高的高尔夫智商。常常在球场上见到这样的球手,打了多年的球,球场经验极其丰富,但是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和问题,于是带着诸般苦恼来到教学区,提出针对性问题,而面对这样的球手、这样的问题,教练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我给你改改动作”那么简单,而是找到问题的所在,针对性的拿出一个计划,有的放矢的解决球手的问题,简单的改动和盲目的调整只能让球手错上加错,变得更不会打球。
  9. 教学环境;有很多时候我们也不得不为国内的教练抱抱委屈,说他们这样、说他们那样的,其实心里话:作为同行,国内的教练们太艰难了,这些艰难首先就是教学环境的艰难。笔者最大的感触就是教学环境,刚回国的时候看到北京几乎清一色的练习场采用球毯练球,教练的所有教学都只能在打毯上完成深感不适,而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打毯与真草有着巨大的区别,几乎所有的触球感觉都不一样,作为一般的基础教学在打毯上是可以进行的,但是一旦进入深入教学怎么办,比如中短铁杆的技巧性训练等等,如果真正想要达到一个严格的教学成果,在打毯上是完全做不到的。在美国,即使是普通的公立球场,教练的教学是极其简单的,基本动作定位学习,之后基本上就是一车两人一筐球(教练带学员)下场,所有的教学都可以在场上完成,这样的教学效果国内目前是根本达不到的。(不要说教学达不到,据说即使是教练本人想下场随便打打球都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教学环境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10. 球杆的概念:在美国,一个职业教练(即使不是职业教练)你的球包只要往打位上一戳,那就代表着你的技术水准。笔者在本刊创刊号上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国内用杆理论的文章,这里也就不再细说,但是针对教练杆是有一个说法的,教练的用杆代表着一套技术体系,在美国针对球员的体系教练员的用杆极其讲究:老美的孩子从小打棒球出身都喜欢使用Titlists系列,而教练员多数也都使用同一系列,而外来球员用杆较杂,教练用杆也相应而变,记得一次国内几个朋友来LA,笔者邀家做客,当看了车库排列的球杆相互瞠目,问我:“是收藏吗?”答:“是收藏,也是教学用杆”。针对什么学员使用什么球杆教学是融入学员球感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在国内还没有被更多的教练所重视,如果是一般的爱好者还可应对,但是当教练员面对深度学员的时候,这种球感同化非常重要。几天前笔者应邀在一个球叙上聊过此话题,在场的教练们也是听听而已,并不太当回事,国内球杆如此昂贵,一个教练买十套八套杆也不现实,但是用学员球杆教学员而同感同步应该可以吧,笔者当时也是笑谈:作为一个教练,你不能说除了自己用惯的杆,其它的杆你用不了吧?
  11. 想一出教一出,没有一个系统教案;作为一个习惯了美国教学方式的教练,回国后最关心的的国内的教学体系和方式,记得在东区小住的那些日子,每每到练习场练球,都会选择一个离教练角球最近的位子观摩教学。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但没有任何体系可言,而且完全是出于教练自己的感觉,没有教案,没有系统,就是连一个记录的小本子都没有,尤其令笔者不敢相信的是有一次一位教练竟然问学员盖上什么课了!笔者最初以为纯属偶然,但在两个月里,笔者所看到的已经不是偶然了。作为教练,即使教练没有统一的教学系统,即使该练习场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个人体系的自由式教学,但是作为教练,你自己一定有一本教案或计划,本着对学生的负责和对教学结果的负责,随意性是绝对不可行的,尤其是那种拎着一根7号杆没完没了教啊教的方式,严格的讲:是对学生的欺骗。
  12. 利益前提;笔者最不容忍的是在与一位资深教练聊过之后而得到的这样一个教学体系:该教练领导着一个完整的教学团队,他的课程分为三级教学,第一级初级课,第二级中级课,第三级高级课;把教学分成几个级别无可厚非,这样的系统也是一种很针对性的方式,如果真的按照这样的级别施教对学生更有针对性,但是当我再细听他的教学内容时,就完全不能苟同,甚至是无法忍受了。这位教练的三级课程完全不是以教学内容和程度分类,而是以利益分类,即所谓递进式收费。在当今现实下利益概念不能不讲,但教学还是要以教学为本,今天懂高尔夫的人越来越多,以教学来“骗”学生越来越走不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