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庸就是恰到好处

(2012-09-03 18:11:12)
标签:

王盛中医

皮肤专科

梵山益生

自然疗法

瑜伽

杂谈

分类: 中华梵山益生自然疗法
南怀谨大师修身格言
 

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易生;

学问以勤学为入门,孝养竭力真情;


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处世以立德为事业,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精进以律己为第一,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

行持以观心为稳当,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治事以精严为切实,老死以无常为警策;


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居众以谦恭为有理,语言以减少为直接;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待人以至诚为供养,长老以耆旧为壮严;


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济物以慈悲为根本,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遇险以不乱为定力;


被抑不求急明,抑急明则怨恨滋生;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曾仕强——易经
 
   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看懂了易经也就看懂了人生。    
   “易”字就是变化的意思。64卦只是表现一种现象,根本没有好卦坏卦之分。而《易经》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认知世界、应该如何认知自我。从而做到“持经达变”、“通达乐观”。
    《易经》它是讲道理的,讲未来变化的道理。我们中国人受《易经》的影响,有一句话叫无三不成理。我们把任何东西都分成三块。外国人经常分成两块,我们都分成三块。
    时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同一天有上午、有中午、有下午;人也是一样,连孔子都说: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它一定凑成三个。孔夫子又将“中人以上”再分上、中、下;“中人”及“中人以下”皆类推。
    而你说有钱多好,这句话也不对啊。钱是怎么样?钱是不够,很紧张;太多了,很烦恼;刚刚好,最愉快。那就好了嘛,还是三段嘛、怎么分都是三段嘛!
    《易经》告诉我们未来它是会变化的。所以一个人要重视你的未来,但是未来它是不确定的,它是会改变的。改变它有一定的道理,这是我们要去掌握的。 
    读了《易经》以后,才懂为什么叫做内方外圆。就是中国人他佷有原则的。但是你的原则就是不能表现出来。你一表现出来,就跟别人起冲突,就格格不入,人际关系就很差。所以外边要圆。是“圆通”不是“圆滑”。
     中国人最讨厌的就是“圆滑”。这个人滑头奸诈,没有人喜欢。但是你不“圆通”你又很吃亏。“圆通”≠“圆滑”!处下者圆通,能与上司很好地配合,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处上者圆通,能上下和睦,更便于工作的开展及与员工的交流。使下情上达、血脉相通才能共建良好的发展氛围。
     我觉得古代的人,不要看他没有科学,他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们在这里,美国在底下,所以你要到美国去最好就是去挖一条隧道一直坐电梯就到了,也不必坐飞机。但是事实上行不通。因为它地心当中有一团火会烧得你整个熔化掉<这便是峣峣yáo者易缺、皦皦jiǎo者易污的道理>。
     这样我就知道了《易经》里面有一条曲线的,就告诉我们直线是最快的但是经常走不通的。你还是打个转才能到美国。
    我们中国人,三个人在路上走,大家躲来躲去,凭良心你问他为什么躲来躲去,他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原来他很避免去走中间。因为中国人他是中间最大,如果你跟领导在一起走,你无论如何要让他走中间。尤其很多年轻人,他不懂事,吃很大亏。就是每次照相,他都挤到中间去。那一洗出来领导看着,就这个家伙最讨厌,那么挤到中间来干什么?人家中国人懂事的就坐旁边,该你坐中间人家自然会把你请到中间来,你急什么?所以中间最大,这就是《易经》的观念。
    什么叫做不三不四?天天都在讲“不三不四”就不晓得什么叫“不三不四”。不三不四=不仁不义。中国的道德标准排行是: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国人不喜欢直呼其名,所以用不三不四来替代不仁不义。
    你把不三不四翻成英文,全世界没有人听得懂。不三不四……?所以中国人很奇怪,他不说不五不六、不七不八,他就给你讲不三不四。你读了《易经》你就知道了,不三不四就是不仁不义!
    中国人常常讲了话以后他否认,我跟你讲话完了以后,我告诉你:不要说我说的!中国人最喜欢讲完话以后加一句:不要说我说的。结果你跟别人说,那你就是对我不仁嘛。
    所以他来问我:听说你讲这个话? 我说:没有!我不是欺骗你,我是认为你不仁我就不义嘛!你不仁(没替我保密,其实我也并不是要保密的),我当然可以不义(否认自己说过的话,其实也不是不诚实,只是形式要这样做)。
    你把这道理说清楚以后,你搞懂了,你觉得中国人是很诚实的、很实在的。
      我发现中国人最厉害的就是他同时讲两句非常矛盾的话。
    这里(嘴)告诉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里(心)想的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这里(嘴)讲的是礼让为先;这里(心)想的是当仁不让。那到底要不要让?答案只有一个,你自己看着办!嘿,这个最厉害了。
    所以我们慢慢就感觉到凡是外国人很讨厌我们的地方啊,其实就是我们最擅长的地方。
    你问外国人:你要喝茶还是咖啡?
    他很干脆:咖啡、茶! 
    中国人不可能,你要喝茶喝咖啡?他都告诉你:随便的。他一定告诉你:随便。我跟你讲,我几十年的经验:会讲随便的人都是长寿百岁的。他没有压力。
     阴阳是两个东西还是一个东西?如果你告诉我说:阴阳是两个东西,那这个人脑筋就已经是西化了。
    西方他阴就是阴、阳就是阳。他很容易分开来看、很容易分开来看!
    中国人是和起来看的民族。我们是和在一起,我们很少分的。你看我们动不动就要合作,对不对?大家和谐,那不能分的了。一分就糟糕了。而外国人是分的,分到最后你是你、我是我。
    我们阴阳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同样一个东西,有时候变阴,有时候变阳。《易经》的哲理就是阴阳一体,如同我们看到的太极图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中国所有的哲学,都是从《易经》出来的。你看孔子把人分成中人以上,中人以上怎么去读《易经》,这个人叫老子。老子是替那个很高智慧的人去解释《易经》。所以凭良心讲:《道德经》是高难度的、高难度的!光是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你就搞不清楚了。他先说不能说,然后才能说。你看这厉害吧;这样你就知道他对中国人影响很大。
    中国人你问他有没有意见,他说没有意见,然后讲一大堆意见。外国人有意见就是有意见,没有意见他就是没有意见。中国人不是:我没有意见,不过我认为怎么怎么怎么讲一大堆。我们先说我没有意见,是表示尊重大家的。所以我慢慢发现哪:你把《道德经》读完以后,你可以知道《易经》里面很高深的那部分哲理。
    孔子是替中等智慧的人解释《易经》。所以,什么叫做《论语》?《论语》就是家常便饭才叫《论语》。所以你要解释论语,要从我们生活圈里面去体会,孔夫子之学如和煦之风;老子之学若肃杀之气!
    《论语》的一开头就告诉你,做人要快乐!所以他《学而篇》提出来就是:孔门三乐,三种乐趣!你如果跟孔子接触,你还得不到乐趣,那就很冤枉!
    钱能使人快乐、学也可使人快乐。若有所谓好命,赚钱去好了;若无此命,从学中亦能饱尝人生的最大乐趣,信夫!人生天地间,皆有不同的禀赋,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会苦闷一辈子;如振作精神,从自身的优势去发掘,自会找到“穷外无方,穷内非理。应用万般,无可比拟”的优势所在,从而感悟自己的快乐和人生价值。
    理解“怨人莫若求诸己”的话不难。但知人不易,知己又何尝容易?古人常讲“自省”两字,其实做人的学问就在这里!
    第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真正的意思是说:你读完以后要去做、要去实践,实践变成习惯。那个习要解释习惯。你形成习惯你就很乐嘛!
    第二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来你要设身处地把好茶端给他,把好东西跟他分享。他下次一定来嘛!你这样想就对了。做人要做到你的朋友想到你,就想到他可以从你这里占一点便宜,你就成功了。每个人想到你就说:这个人我一去一定吃亏的,那他就跑掉了嘛!
    第三个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就是小小的生气,就叫愠。没有生气、没有发脾气啊,只是不太高兴的,就叫愠。人家不知道你是谁,你一点都没有不高兴的意思。现在人不是,现在的人不知而大怒。你不知道我是谁啊?你没有看过我啊?你完蛋了嘛!
    老实讲,今天各行各业千万记住:隔行如隔山哪!谁也不认识谁这才是正常的。你如果把孔子这三个基本做完了你就很乐嘛!
    还有一个人,最可惜就是我们都把他忽视掉了,叫做墨子!墨子是专门替那个基层的人、大众的人,去讲《易经》的道理。
    墨子的学说是最好的。所以做人哪,先学墨子,实干,认同上面。年纪轻轻就有一大堆意见,那不害死自己吗?然后慢慢地走上儒家的路,最后你才可以去进入道家的境界,《老子》之学没几十年的功夫也别上手,否则会“害死自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就是学《老子》的通病。
   《易经》是所有都包在里面,不管你天文地理什么、包括兵家、包括医学、甚至于现在的电脑,都是从里面来的。
    兵书36计中的许多计谋都是出自《易经》的卦象之中;而中医讲究的阴阳平衡更是出自《易经》的阴阳共体之说。但是代表现代文明的高科技电脑怎么会与古老的《易经》有关系呢?
    我只讲一句话,我们今天都知道电脑就是010101。0就是阴、1就是阳。你看你现在讲这种话说:010101就构成浩瀚无穷的网际网络。没有人不相信。可是我们老祖宗六七千年前他就讲了。
    阴阳、阴阳变化就产生宇宙万物,一样的道理。电脑就是阴阳的变化,没有什么稀奇。所以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很认真在学《易经》,我们千万不要把这种宝贝把它丢弃掉了。
    我觉得《易经》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四个字,也是中华文化里面,最可贵的四个字,叫做:“持经达变”。
    我的感觉:古代经典的作用在于开蒙,既不是教条、也不是思考题的答案。能融会义理、通权达变的功夫多半得来源于个人在社会当中的历练。“学”与“习”缺一不可。
    什么叫做经?经就是不能变的东西才叫经。你一个人有了经以后,你还不会变,那就是不会用嘛!原则是不能变的,但是方法是一定要变的。
    可是我们现在受美国影响很严重,我们说什么都在变。我是不接受这句话的。各位,你如果相信一切一切都在变,什么都在变的话,请你今天晚上回去,看看你自己的爸爸变了没有?还是老一个,哪里有变呢!可见还有人不变嘛。如果你今天晚上发现全家人都变了,连爸爸也变了,那才是真的变了。没有那回事!
    其实《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如果没有不变,你就不可能有变;如果没有变,你就不可能有不变。它根本就是相对的。动、静之间还必有一种无所谓动静的形态。其实《易经》是全世界最高明的辩证法。夫复何求!
    你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中国人,你会发现中国人说要就会变成不要;说不要他就是要。你送礼给外国人,外国人会当场拿来,告诉你我最喜欢这个东西,中国人会吗?中国人你送礼给他,他说不要、千万不要。好啦,搁那儿好了,最后还是要哩。
    我小时候也是很讨厌这套,我说根本是虚伪嘛、假的嘛!后来我才懂,我读了《易经》才懂。学理很简单,叫做:站在不要不要的立场来要,才不会乱要。这样就对了;站在没有没有意见的立场来发表意见,才不会乱讲。这样就对了嘛;站在退让退让的立场来不让,那是不让哪,最后当仁不让嘛、当仁就不应该让!我觉这是最好的一个逻辑。
   《易经》告诉我们:当不当就是应该不应该的意思。只有一句话,尤其对年轻人,特别特别要小心:少问喜欢不喜欢,多问应该不应该!
    现在不是,我喜欢!-- 你喜欢就糟糕了嘛,你喜欢!对不对?!
    我经常讲:外国人因为他脑筋是一半的、我们脑筋是全的。洋人是把宗教与哲学拆开来的,形而上为宗教、形而下为哲学;我们是把两方面融在一起。我们祖先对形而上的奥妙处是有着冷静的认识,故有“道法自然”之说。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能参透个中的自然属性,是非常了得的大智慧!若左右脑筋没打通,再过两千年也是枉然!
    因我们有阴有阳嘛,同时要兼顾。所以外国人讲话经常讲一半的话。
    你看,他们最流行的一句话叫什么:不自由毋宁死。现在年青人都上当了,说:对、对、对,你就糟糕了嘛。他只讲一半:不自由毋宁死;还有一半他没有讲,从来没讲过,那只有中国人才懂啊:一自由就堕落!不自由当然不好了,但是太自由更不好。
    处世有太多的学问,不要把这些当做烦恼来看,把它看成是学生时代的习题来应对是比较有趣的态度。通过学习相关的书籍,提高自身的素养,慢慢地,便能够心平气和地拆解一个个疑难问题。
    而你说有钱多好,这句话也不对啊。钱是怎么样?钱是不够,很紧张;太多了,很烦恼;刚刚好,最愉快。那就好了嘛,还是三段嘛、怎么分都是三段嘛!
   《易经》都包括些什么道理呢?《易经》它讲的是六个字叫做:
    明象位,立德业。
    一个人,你一定要搞清楚现象,象就是现象。位就是你的位置。我们今天觉得位置占错了嘛,位置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讲,叫做地盘。
    我问你:你是武艺高强还是占到地盘比较好?占到地盘比较好!武艺高强经常挨打。
    一个人呢,占到好地盘、占到合理的的地盘,你是比谁都强。所以我们常常讲:位置错了没有,就是你的份在哪里。很多人就是位置搞错了,然后讲话讲错了做事也做错了。最后自己倒霉。而位置什么叫做对、什么叫做不对,是看当时的现象,现象是变化的。
    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但是你的嫂嫂掉到水里面去,你无论如何要去拉她。噢,嫂子掉到水里面去,你说男女授受不亲。所有人都骂你,你见死不救。可见它有例外啊。可是你把嫂嫂拉起来就该放啦,一直拉。人家说你拉够没有啊,你拉什么呢?!那不糟糕嘛。所以你从这个实例你可以了解到一切它都要恰到好处。
    所以什么叫中庸,不要解释说不极端,不要这样解释,就是恰到好处。中庸就是恰到好处。所以我们现在都是中国人。我问你什么叫中?中就是合理。中国就是讲究合理的国家,就叫中国。不是随便哪个国家可以叫中国的我跟你讲。中国人更难呢,处处都合理的人,才叫中国人。你看多神气!
    从现在开始,任何事情、任何话,要找到合理点,然后你才去讲。你看: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表示我们是很重视理的。所以要把《易经》的道理把它提练出来,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好好去运用,运用到你自己变成很好的习惯以后,那你什么病都没有了。我敢保证!
    年轻时经历蹇滞、苦闷,正是激发智慧、悟性的砺石。没有这些经历的人,是享受不到这一层次的学问。这便是苦与乐最简单明了的辩证关系。
    人生就是这样的苦命,没有磨难智慧难提升;有了磨难,人又不堪其苦。难矣哉,为人也!以磨难为切磋砥砺的机缘,抬升个人认知层次,才是通达之人的明智之举!
    只要你看不懂中国人,你一定活活被中国人气死;当你看懂以后,你觉得中国人很可爱,我懂得怎么样跟他呼应,那不是很好吗!
    中国人,我是《易经》的民族,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懂得《易经》的道理,我们只是没有去整理,没有去提练而已。你看我们平常所作所为,你从《易经》去看它,他都是合乎它的道理的、合乎它的道理的!
      你看事不过三,《易经》画到三划卦,它就不画了。你不能搞太复杂了嘛。你搞太复杂就转不出来。
    所以各位做事情,你看看简单的时候,要复杂化,不然会阴沟里翻船;你看到复杂的时候,要简单化,这样就对了嘛。
    你看到复杂,越来越复杂最后就没有办法解决嘛;你看到简单就觉得很简单,最后一定阴沟里翻船。大意失荆州。
    很多人认为,卦有好有坏。易经中的卦常常被人用来算命,其实,卦是用来了解自己认知社会的。
    你看我们就拿第一卦乾卦,它一共六个字就讲完了。乾卦有六个原则,每个卦都有六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告诉你:你如果搞不清楚这个状况,你不要随便表现、你不要表现!
    所以很多年轻人说有能力不表现那有什么用?他错了!你搞清楚才表现,你不搞清楚一表现就被打死的。
    有很多年轻人很有才干,一表现所有人都打他,这是必然的。我问你:你没有能力人家打击你干什么啊?你有能力才要打击你啊,这有什么错?做人能有如此的见识才不会怨天尤人,没有错嘛。
    问题是表现的人自己不知道,你要看看清楚,可以表现到什么地步你才能表现。拿捏分寸,正是字外的功夫。但是,一直低调一直低调这个人就没有前途了。
    中国人低调、低调当中还要去看机会,有机会一定要抓住,一抓住你就飞龙在天了,你就上去了。
    所以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如果还没有什么成就的话,这辈子大概就没有什么后劲了,就是根据《易经》来的。
    当然,品人生,宏观上不必以成败来论。知命而守君子之道,做一个开明而有德行的人,就不枉来这一生。孔夫子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正是人生价值的一个评价。
    你每句话都可以找到根据,而且都在卦里面,但是各位要晓得,没有好卦,也没有坏卦。一般来说我卜到一个好卦,那他是错误的。卦没有好坏,卦只是告诉你,你处在这种位置,你看到什么现象,你应该注意什么事情,如此而已。
    所以前面那三个字很重要,叫明象位;但是后面这三个字才是根本,叫做立德业。
    一个人学问再好,不能担保你有成就,能力再高,不能担保你会发达,钱再多也没什么用。最要紧品德要好,教育最要紧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品德。
    我是在大陆(福建)受的国学的基础(教育),我那个小学老师是最了不起的,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很惨哪,都在庙里头上课,哪里有教室。老师第一天把国语课本发给我们只讲一句话:你们拿回去就开始去背,不管你懂不懂,背!你背了一课,你到我这儿来,我给你盖个章,哎呀我们好开心哪,回去不管躲在防空洞里面,躲在家里面也好,拼命背,差不多一个礼拜,一本书就背完了。
    记住:年纪小的时候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不高,懂不懂无所谓,你让他背,他背就记住了,记住了将来到了十几岁二十几岁以后,他就会把那记住的东西吐出来,跟牛一样吐出来。然后来嚼嚼嚼……他才有东西可嚼嘛。
    古人十三四岁写的诗文,会有成人一样沉雄老道之风;而当今所谓大学者写的东西却与古人很普通的文章都相差万里之遥的原因,正是教育的差异所致。今天国学水准的低下,是史无前例的。学西方未果,反迷失了自己。正应了邯郸学步的丑态,悲哉!
    你小时候不背,脑袋空空,想什么不知道,那只有上网去玩儿嘛,亲朋之间,我见过太多这样悲哀的例子了。这很可惜的!
    一个人小时候,记忆力非常好,让他多背,理解力不行没关系。慢慢长大理解力越来越好,你就把以前背的东西一个一个拿出来,好好整理去体悟。
    然后你就得到你的东西。你有了品德以后,你比较会照你心中这把尺去做。你一旦没有照这把尺去做,你就会歪的。就会走歪路。
    所以,我们中国人经常讲一句话:要凭良心,做人别的都不是很重要。最要紧的就是凭良心,凭良心是很难的事情。所以我会常常告诉你:上半夜要想想自己、后半夜要想想别人。
    所以我们很多的道理其实一以贯之,就是说从小要告诉他,做人要实实在在、做事要规规矩矩。然后才来学应变。
    一个不务实的人,是没有资格讲应变的;而一个不懂得应变的人,他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因此呢,我们再把刚才那四个字再说一遍,叫做:持经达变。
    应变就是适应不同的人,让大家都能够接受你的原则,不能强制。因为强制没有用。也不是说一定要把他拉过来,也没有必要。中国人到最后发展就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我们很和谐,但是看法不一定一样。给他人一个空间,也给自己留有空间,这样才活得有尊严,也合于天道。
    和谐绝对不是和稀泥,和稀泥就完了。和稀泥就是没有主张啊,反正怎么样都可以呀,那这个做人没有意思。我有我的原则;你有你的原则。我们不一定要完全相同,但是彼此要尊重。“尊重”,得之不易。功德在自修,不可以来约束别人。否则会自取其辱,徒添烦恼。
    你看动植物要多元才能生生不息,人也是要多元才能生生不息。天道、人道、自然之道也。有悖于此者,焉能久长?!
    你没有办法把所有人都变成跟你一样,没有必要。我们彼此尊重互相包容,然后我们一定在和谐当中商量到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东西。这多愉快。
   《易经》中共有六十四个卦象,这些卦象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如何为人做事。
    所以为什么我刚刚讲说没有好卦、坏卦,我还是要修正一下就是说八八六十四卦里面,有一个是从头到尾都好的卦,叫做“谦卦”,就是谦虚的谦。
    做人一定要谦虚,只要人家说你不对,你不要马上反应说:不要!听听看嘛,有什么关系?也许正好是你没有想到的那一点呢。你把它包容进来,不是更好吗?每一个人,多少有一点他独特的地方,你听听嘛,有什么关系?实在不行你就把它去掉就好了。其人的胸襟、气度与其学识的发展前景是息息机关的!
    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马上反应是很危险的,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也跟各位建议呀,真正学懂《易经》的人,《易经》就是开关而已。就是一开一关。阴就是开;阳就是关。
    你可以这样想。从现在开始碰到任何刺激,外面有任何东西进来,第一个把嘴巴闭起来。我们的坏处就是一进来,马上嘴巴嘚啵、嘚啵、嘚啵……然后得罪一大堆人。回去就后悔,今天早知道不说就好了。那很痛苦。正是:覆水难收肠悔清,舌赛机栝悟恨迟!
    养成习惯,听到什么话嘴巴闭起来,嘴巴闭起来才会经过脑筋想,想妥当了再讲、想妥当了再做。我保证你没有事情。
    所以为什么连孔子都讲他读了《易经》就可以没有大过失。他不会犯大过失的。因为《易经》告诉你,你如果这样,你将来会那样;你如果这样将来会那样……你自己去选择啦。
    那你经过判断,经过理性的选择,那你还会犯什么大错呢?那就不会了嘛。那就非常好。所以年纪轻的,多花点时间读《易经》你后面用的日子很长,年纪大的花点时间看看《易经》你才知道这一辈子你到底过的怎么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体质分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