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上)

(2011-08-12 10:52:36)
标签:

转载

分类: 茶道

[转载]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上)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一少睡

茶的少睡功效 

    以从茶功效言为主,共27条。称"令人少睡"者有《神农食经》、《新修本草》《千金翼方》和《本草经疏》;称"令人少眠"者有《博物志》和《三才图会》;称"令人少寐"者有《本经逢原》;称"令人不眠"者有《桐君录》、《广雅》和《述异记》;称"使人不睡"者有《食物本草会纂》;称"令人不寐"者有《调燮类编》;称"不寐"者有《续博物志》;称"令不眠"者有《古今合壁事类外集》;称"不睡"者有《本草拾遗》和《本草纲目》;称"少睡"者有《茶谱》(xxx)、《茶经》(张氏)和《饮膳正要》;称"睡少"者有《老老恒言》;称"醒睡眠"者有《本草图解》;称"醒睡"者有《随息居饮食谱》和《中国药学大辞典》;称"破睡"者有白居易诗与《茶寮记》;称"不昏"者有《本草纲目》;称"兴奋神经"者有《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明",故"令人少睡"现代有"提神"之称,属于神经兴奋的结果。从主治言者,共计3条。称"除好睡"者有《食疗本草》,称"治中风昏愦、多睡不醒"者有《汤液本草》;称"治神疲多眠"者有《药材学》。所以,茶叶的"令人少睡"功效,除对生理、病理的睡眠与好睡有良好的清醒疗效外,还可用治因疾病所引起的昏迷、昏愦等。《中国医学大辞典》中,记有一则治"痰热昏睡方",即用茶叶同川芎、葱白适量水煎服。关于茶的少睡功效,在古代文人的诗文中每有论及。例如:明代陆树声《茶寮记》称茶"除烦雪滞,涤醒破睡。谭(即谈的古体)渴书倦,此时勋策"。唐代郑遨《茶诗》:"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与吕岩《大雪山下》:"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宋代黄庭坚《催公静碾茶》:"睡魔正仰茶料理, 

急造溪童碾玉尘"与陆游《昼卧闻碾茶》:"玉川七碗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等。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二(安神)

茶的安神功效 

以从功效言为主,共21条。称"清心神"者有《随息居饮食谱》;称"清神"者有《饮膳正要》、《本草纲目拾遗》和《中国医学大辞典》;称"除烦"者有《东坡杂记》、《茶谱》(钱氏)、《本草纲目拾遗》、《随息居饮食谱》和《瓯江逸志》;称"涤烦"者有《茶经》、《唐国史补》和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明",因于心火旺盛或心气亏虚则"阳浮于外",送出现烦、闷等症状;严重者,惊、厥、癫、痛等也会发生。又,神不安于宅,则意乱、健忘,故称"悦志"者有《神农食经》和《千金方》;称"久食益意思"者有《华陀食论》;称"益思"者有《茶谱》(xxx)和《茶经》(张氏);称"能诵无忘"者有《述异记》;称"使人神思闓爽"老有《本草纲目》,称"破孤闷"者,有唐代卢仝诗;称"醒神思"者有《调燮类编》。 

从主治言者有"体中烦闷"(一作"愤闷")者,见于晋代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与唐代温庭筠《采茶录》,仅此2条。古代诗文中,亦多论及茶的安神功效。如:宋代赵佶《大观茶论》之"祛襟涤滞,致清导和",明代许决纾《茶疏》之"常饮则心肺清凉,烦郁顿释"。宋代苏武《寄周安儒茶》:"意爽飘若仙,头较快如沐"与沈辽《谢德相惠新茶》:"一泛舌已润,载啜心更惬,不唯豁神观,亦足畅烦谍"等。 

茶的安神方剂,有以下4种: 

《圣济总录》姜茶散方:"治霍乱后烦躁、卧不安,干姜(炮为末)二钱七,好茶末一线七,上二味,以水一盏,先煎茶末令熟,即调干姜末服之"。 

《周益生xxx方》:"治羊癫风,经霜老茶叶一两,为本,用生明矾五钱为细末,水泛丸,朱砂作衣。每服三钱,白滚汤送下"。 

《摘玄方》:"风痰癫疾,茶芽、栀子各一两,煎浓汁一碗,眼良久,探吐"。 

《孺子方》:"疗小儿无故惊厥,以苦茶、葱须煮服之"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三(明目)

茶的明目功效

茶的明目功效,自古以来就为人乐道,故多从功效而言。称"明目"者有《本草拾遗》、《茶经》(张氏)、''《调燮类编》、《茶谱》(xxx)和《随息居饮食谱》;称"清于目"者有《食物本草会纂》。从主治言者,共有2条:称治"目涩"者有《茶经》;称疗"火伤目疾"者有《本草求真》。另外,在下文"清头目"中,另有数条与明目有关。

明目药茶方的数量很多,以几部眼科名著而论,《银海指南》有3方,《医宗金鉴.眼科心法》有24方;《银海精微》有32方,《审视瑶函》有36方;以上四部书即有95方之多。从应用方法看,绝大多数是用茶汤送下丸散。现举几例如下:

《银海指南》补肝散,治肝虚羞明,流泪,用蜡茶调服。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还睛丸,治绿风内障,用茶清送下,护睛九,治股息内障,空心茶清送下,涩还睛散,治眼生涩,用细茶入药旅,止痛没药散,治血灌瞳神,食后热茶清灌下。

《银海精微》神情散,治眼生膜,食后清茶送下;肝连丸,治肝虚眼痛,茶汁送下;菊花散,治眼部流泪,用茶汁送服。

《审视瑶函》救睛丸,治青盲,食后茶清送下;石决明散,治白内障,用茶清调下;滋阴地黄丸,治少血劳神,眼目昏暗,食后茶汤送下;消凝大丸子,治目中瘀血,用茶汤嚼下。

当然,明目方中用茶也并非仅限于送服的,有些方剂的处方中即有茶。例如:《沈氏尊生方》中的"蜡茶饮""治目中赤脉:芽茶、白芷、附子各一钱,细辛、防风、羌活、荆齐、川芎各五分,加盐少许,清水煎服";又如《眼科要览》,治"烂眼皮:甘石、黄连、雨前茶共研极细,点。"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四(清头目)

清头目

从功效言者仅"清头目"一项,有《汤液本草》、《本草图解》、《本经逢原》、《中国医学大辞典》

和《中药大辞典》。比较具体的内容,见于从主治言的部分。称"头目不清"者,仅有《本草求真》,其馀均与头痛有关。有关清头目的方剂,亦多与头痛有关。称"治头痛"者有《茶谱》(xxx),称"理头痛"者有《古今合壁事类外集》;称治"脑疼"者,有《茶经》,称"愈头风"者有《岭外代答》;称治"头痛目昏"者有《药材学》。

茶叶治头目不清特别是头痛的方剂,历代方书多有记载。例如:"合芎、葱白煎饮,止头痛",见于《日用本草》,此方在《中国医学大辞典》中也有引用,特称可治"热毒头痛",恐未当。除了前述川芎茶调散系列可治头痛以外,还有以下诸方:

《医方大成》方:"治气虚头痛,用上春茶末调成膏,置瓦盏内复转,以巴豆四十粒作二次烧烟熏之。晒干,乳细,每服一字。别入好茶末食后煎服,立效"

《医方集论》方:"治偏正头风,升麻六钱,生地五线,雨前茶四钱,黄芩、黄连各一钱,水煎服"

《千金要方》:"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是痛是嗝中疾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之即差。单煮茗作饮二三升许,适冷暖,饮二升,须臾即吐;吐毕又饮,如此数过;剧者,须吐胆乃止,不损人而揭则差。"

《本草纲目》方:"气虚头痛,用上春茶末调成膏,置瓦盏内复转,以巴豆四十粒作两次烧烟熏之,晒干乳细,每服一字。别入好茶末,食后煎服,立效。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五(止渴生津)

茶叶的清热功效

从功效言者,共12条。称"止渴"者有《茶经》(张氏)、《调燮类编》、《神农食经》、《本草拾遗》、《茶谱》(xxx)、《饮膳正要》和《中国医学大辞典》;称"疗渴"者有《唐国史补》;称"解渴"者有《随息居饮食谱》;称"止渴生津液"者有《食物本草会纂》;称"清胃生津"者有《本草纲目拾遗》;称"润喉"者有卢仝诗。

从主治言者,共9条。称"热渴"者有《千金翼方》、《新修本草》、《茶经》、《三才图会》;称"烦渴"者有《药材学》、《中药大辞典》,称"作渴"者有《本草经疏》,称"消渴不止"者有《本草求真》;称"渴喜一碗绿昌明"者有白居易诗。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六(清热)

清热

 以从功效言为主,共8条。称"清暖解毒者有《本草求真》;称"清热降火"者有《中国药学大辞典》;称"降火"者有《本经逢原》。称"去暖"者有《食疗本草》称"涤热"者有《随息居饮食谱》;称"泻热"者有《中国医学大辞典》;称"破热气"者有《本草拾遗》;称"清热不伤阴"者有蒲输周用药经验。

从主治言者,共2条。称"疗热证显效"者有《台湾使槎录》;称"可除胃热之病"者有《广阳杂记》。关于茶叶的清热功效,可从茶的性味上看。上文曾述及,茶的药性是""。据中医理论:"寒可清热""疗热以寒药",故茶可以清热。热证的范围与衍变最广,暑证与热毒亦属于热,故又可与下文消暑、解毒合参。

关于茶的清热方剂,可以《太平圣惠方》的《药茶诸方》(卷97)为例。诸章共列有药茶方与非茶之药茶方各4种。其药茶之4方中,有3方均治热证,例如:"治伤寒头痛、壮暖葱豉茶方""治伤寒冷头痛、烦热石膏茶方""治伤寒鼻塞、头痛、烦躁薄荷茶方"3方中所用药物,除方名中的葱白、豆豉、石膏与薄荷以外,尚有荆芥、栀子、生姜、麻黄等。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七(消暑)

消暑

茶既可清热,又可止渴生津,故亦兼消暑、解暑。古代文献言及此者不多。从功效上言,仅《仁斋直指方》与《本草图解》两条称"消暑";从主治上言,也仅2条,即《本草别说》的"治伤暑"与《台游日记》的"可疗暑疾"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八(解毒)

茶的解毒功效

中医药书籍中的"",从病证方面言以"热毒"占最重要位置。所以从药治方面言多称"清暖解毒" 。此外,咽喉、皮肤诸证以及瘴、瘟等,亦多与热毒有关,今亦附此。

茶的解毒功效,文献上所见共有7条。从功效言者有《本草求真》,称"清热解毒"《中药大辞典》称" 解毒";《本经逢原》称"辟瘴";《本草拾遗》称"除瘴气"。从主治言者有《简便方》,称"解诸中毒 ";皮日休《茶中杂咏序》称"除痟而去病";《岭南杂记》称"利咽喉之疾"

现将茶的解毒方剂附数则于下:

《简便方》:"解诸中毒,芽茶、白研等分、研末,心灰意冷水调下"

《万氏家抄方》茶柏散方:"治诸般喉证,细茶王钱(清明前者佳),黄柏三钱,薄荷叶三钱,硼砂(煅)二钱,上各研极细,取净末和匀,加冰片三分吹之"

《保和堂秘方》载:"诸毒,努力不退,硫磺研细末敷上即退。再用收口药,烂茶叶五钱,乌梅三个烧灰,共为本,再敷上即消"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九(消食)

茶的消食功效

茶的消食功效,从主治言者仅"食积不比"1条,见于《本草求真》;而从功效言者则有19条之多。称"消食"者为最多,计有《茶经》(张氏)、《调燮类编》、《茶谱》(xxx)、《饮膳正要》、《本草经疏》、《本草图解》、《本草纲目拾遗》、《本经逢原》、《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和《中药大辞典》。称"消突食"者有《新修本草》、《食疗本草》和《瓯江逸志》;称"消饮食"者有《古今合壁事类外集》;称"消积食"者有《三才图会》、《黎岐纪闻》和《瓯江逸志》;《滴露漫录》则称:" 消腥肉之食,解青稞之暖"。称"解除食积"者有《本草纲目拾遗》和《广东新语》;称"解酒食之毒"者有《仁斋直指方》和《本草纲目》。称"去胀满"者有《黎岐纪闻》;称"去滞而化食"者有《山家清供》;称"去积滞秽恶"者有《食物本草会纂》;称"养脾,食饱最宜"者有《聪训斋语》;称"芳香微甘,有醒胃养脾之妙"者如蒲辅周经验;称"甚有助胃力"者如《一研斋日记》。

关于茶的消食功效的附方也不少,如《串雅补》中治虫积、虫胀方:"茶叶五钱,青盐一钱,洋糖、雷丸各三钱为末,将上盐、糖煎好后,入三味调匀,每服三钱,白汤送下"

关于临床特异的验例,莫过于《医方集论》上所载的一例:"人肚(腹)胀,不思饮食,用五虎汤治之;核桃、川芎、紫苏、雨前茶,以上药行煎,好时加老姜、砂糖在汤内,即服"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十(醒酒)

茶之醒酒功效

从功效言者,共计6条。称"醒酒"者有《广雅》、《采茶录》、《本草纲目拾遗》和《瓯江逸志》;称"解酒"者有《仁斋直指方》;称"解酲"者有《续茶经》。

从主治言者,共计5条。称治"酒毒"者有《本草图解》和《药材学》,称"醉饱后饮数杯最宜"者见于《食物本草会纂》;称"解酒食之毒"者见于《仁斋直指方》和《本草纲目》。

文人每兼好茶与酒,故唐宋诗中多言及茶之醒酒功效。例如: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蜀茶》;"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醉人";徐铉《和门下殷侍郎新茶》:"解渴消残酒,清神感夜眠";陆游《谢王彦光提引送茶》:"遥想解酲须底物,隆兴第一壑源春"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一十一(去肥腻)

茶的去肥腻功效

茶的去肥腻功效,自古受到人们的推崇。若从文献观察,全部均从功效言,未有主治立条者。称"去肥腻"者有《檐曝日记》;称"饭后饮之可解肥浓"者有《老老恒言》;称"去腻"者有《东坡杂记》、《茶谱)(钱氏)和《茶经》(张氏);称"解油腻、牛羊毒"老有《本草纲目拾遗》;称"去人脂"者有《本草拾遗》和《食物本草会纂》;称"解荤腥"者有《饭有十二合说》,称"去腥腻"者有《瓯江逸志》;称"解炙毒"者有《食物本草》和《本草图解》;梅尧臣《答宣城张主薄遗鸦山茶》称:"尝闻茗消肉,应亦可破瘕"

去肥腻,自然可以避免肥胖,与近代的"减肥"相类似。《本草拾遗》称之为:"久食令人瘦"。中医药有关去腻解肥、去脂转瘦的作用,尚未受人重视。古本草常有"轻身""换骨""延年"之句,其实,也是去腻解肥之意。

关于茶的会肥腻功效,《秋灯丛话》载有一则十分生动的验例:"北贾某,贸易江南,善食猪首,兼数人之量。有精于岐黄者见之,问其仆,曰。每餐如是,已十有余年矣。医者曰,病将作,凡药不能治也。候其归,尾之北上,居为奇货。久之,无恙。复细询前仆,曰:主人食后,必满饮松萝茶数瓯。医爽然曰:此毒唯松萝茶可解,怅然而返"

 

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一十二(下气)

茶的下气功效

茶的"下气"功效,在文献中论及者共有12家之多。称"下气"者有《新修本草》、《食疗本草》、《三才图会》、《本草经疏》、《饮膳正要》、《本草图解》、《本草纲目拾遗》和《中国医学大辞典》。" 下气"一词,鉴于多与消食相连,自属与消胀、降逆、止嗳呃有关,如广其义,则可泛及于下文之通利大、小便。

此外,称"通利肠胃"者有《竺国纪游》;称"消胀"者有《续茶经》;称"消膨胀"者有《本草纲目拾遗》;称"开郁利气"者有《本经逢原》。

关于茶的下气功效.有关方剂如《串雅补》方:治虫积、虫胀,"茶叶五钱,青盐一钱,洋糖、三棱、雷丸各三钱,为未。将上盐、糖煎好后,渗透三味调匀,每服三钱。白汤送下"

不但茶叶有下气的功效,茶籽也有。《本草纲目》载:"上气喘急,时有咳嗽,茶籽、百合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又载治喘嗽:"不拘大人、小儿,用糯米泔少许磨茶籽,滴入鼻中,令吸入口服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