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思索
(2017-03-15 08:46:22)
标签:
体裁导向争鸣共存流派福音 |
分类: 荷亭文说 |
流派,是体裁形式的创作方法、风格相似、相近的艺术家派别。
广泛创作题材。向各种物质的,非物质的社会生活要题材。流派风格可能会因题材变化而转换。如宋词豪放风格向豪壮风格的转变,就是民族、国家安危题材出现的原因。
一个时代有一个主流体裁,如唐朝之唐诗,宋朝之宋词。当时代呼唤新体裁和新形式的时期,只有题材,没有体裁创新的流派,不能随时代完成转变,就会被创新体裁的流派取代。比如唐诗的种种流派被宋词各种新流派取代。
尽管这是一个漫长过程。但或许还不是未来主流体裁的新体裁出现,就已表示转变的开始。
毕竟,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开启的散文体新诗,脱离中华语言文字特有的韵律、节拍、表现,已经百年了。毕竟,共和国进入了新时期,种种新题材新风格可能涌现,已经需要新体裁了。
无创作,不具备相似、相同创作的非诗人、非文学家;以文表示喜爱,赞扬,却不懂流派观念、美学、风格表现的附和者,不是流派人物概念。
流派创作、应该争取形成创作繁荣,并将创作上升到广义的文化程度。
流派有条件有可能在某个时期获得相当多模仿、追随和附和。应鼓励追随者积极参与创作,而不是只会写作附和赞扬文章。
敞开心怀,期待模仿、追随、附和群出现作品、人物后继。
模仿、追随和附和的多少,不是流派兴盛、长久、影响大小的主要评判。因为模仿、追随和附和会有很大的盲目性,尤其是在各种号召情况下,羊群效应下,盲目性,乃至扭曲性可能更大。
流派,主要以体裁、题材,创作观念、美学表现,流派风格影响当代,启示后世。
题材可以形成流派。流派产生一般代表一种文学成熟。但非文学因素指导、影响、捏合的流派,不仅与文学成熟之说无关,而且往往相反。比如“三十年不堪”流派。
体裁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一些没有语言文字传统根据,没有文学规律可循的“体裁”,让人莫名。应该不被赞同。
一首、几首零散的好诗与风格没有必然关系,如《诗经》中的诗。风格却与流派必然相关。流派有主流流派,和非主流流派,如宋词之主流的豪放、豪壮派与非主流的婉约派。
流派可有共生共熠现象。豪放派、豪壮派均与婉约派共时代,应是思维、表现变化,尤其是情感流动的相辅相成。如豪放派代表苏轼、黄庭坚,豪壮派代表辛弃疾、陆游均有婉约词。情况不同,以婉约为主的李清照,也在其《夏日绝句》表现了豪壮气概。
公正的文艺批评褒贬,有助于流派走得更远,影响更深更大。不公正的文艺评论可能可能捧杀、棒杀流派。也会制造反文化的“流派”。
以上情况正反实例在共和国前几十年历史过程中比比皆是。只是比较起来,反例更多更大,负面影响更突出。
流派需要公平公正平等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正常生存环境。
流派自身本来也存在争鸣、齐放规律,也存在相互比较、颠覆规律。比如冢上春花的浪漫先锋派,欧歌人类生命的伟大,抵抗终极毁灭命运。与末日派,对人类终极毁灭命运的悲观、哀叹,既是共鸣,也是互相比较、颠覆。
具有大师的流派,影响深远。
大师,应运而生,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转折时代的方向性人物。那些文学大师,往往群落,都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久长的专业积淀。同时具有广泛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美学知识。
具备深邃、活跃的思想、远长的目光,正确的思维逻辑,系统归纳能力、分辨能力,善于吸收,善于扬弃。并通过美学传递观念、主张。
清楚一般文学和或种类过去、现在、可能的未来。
有思想和学术导向坚定魄力。是流派灵魂。
具备创新创作领先示范能力,有理论水平,文学批评能力。多手硬。
大师是时代的派遣,是流派的福音。
参看了搜狗、360、百度的“流派”注释。
特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