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经济、股市的“下行、过渡”观
(2014-08-18 00:09:03)
标签:
下行过渡资本发展前瞻理智牵引可随持续发展状态未成价值投资基础 |
分类: 股市思索 |
几点思索
一:“新常态”题中之现实、历史意义,应是告别GDP7.5%以上增速。却可能、应该随着经济转型逐渐进展,走向6.5%,直至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保持接近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大约2%至3%左右。
二:以之相适应,中国股市平均市盈率也终将与世界接轨,走向股市自己新常态。平均市盈率或应为7(熊市)至15倍(正常年景)。牛市不应该超过21倍,或不太偏离的倍数。数据的基础正是可能的GDP2%至3%的增长速度。或相应的GDP数据基础。
需要强调的写于2007年6000点大乐观时的有关文章,用日本1981年至2006年一个特殊时期特殊水平的约87倍的高市盈率,为中国当时沪深A股81倍辩护的论点,显然经不住历史评说。现在事实是,2013年,日本往绩约26倍、中国往绩约13倍(另一说20倍)的市盈率数据都表现了,对世界股市市盈率平均水平的回归、认同,和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必然。
三:目前经济新常态含义,是一个理智的,符合市场规律的,“过渡、下行”概念。是一个艰难过程。难免局部、时段调整。中国股市也是一个长期价值回归,艰难下行概念。资本本能原始逐利性利用经济政策局部调整,如近期的定向降准,和一定程度资金宽松,反复掀起投机和豪夺巧取;但资本发展前瞻理智性又会制约掠夺性投机,牵引高估值市场震荡下行,走向与经济相适应的常态,筑就长期价值投资基础。
四:如前所述,中国现在经济新常态概念,应是下行过渡概念,尚未真正进入可持续发展常态。与之相应,中国股市无论是13倍还是20倍市盈率之说,都表现了一个下行过渡概念,也没有进入可随经济持续发展的状态。
如果考虑到中国上市公司业绩不可忽视的造假,创业板等小盘股过度投机,造成的实际估值仍然很高的现状,依照成熟股市熊市7倍估值标准,则下行之路应该很长,激烈震荡下行过程也难说没有。
五:鉴于上述思索,应该看到,中国股市尚未形成长期价值投资基础,尚未具备安全、可靠的价值投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