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天布参话头在动力学心理治疗解决阻抗中的整合运用6

(2011-02-01 14:01:07)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理师咨询技术

2.讨论
  禅宗在参修的时候,有一种方式称为参话头。所谓话头,是指一句话在未形成意识层面的语言之前的那个状态,这个状态里我们是以自己一种未能名状的感受和体验来认识、感知问题的,是一种潜意识状态。当这种状态慢慢的澄清到清晰的意识化状态时,我们便能够用语言来清晰表达了。语言的优点在于清晰的表述和界定所要言指的内容,但任何语言的表述都有局限性。故而有云“一念未起之前是为话头,一念既起,已成话尾也。”参,即锻炼,修习参话头就是关注和体验这个话头状态。这个方式是为了能够使人直接体验到自己的感受状态而达到领悟,而减免了语言逻辑在形成过程中造成的阻抗
  参话头与面质澄清的共同之处是,都能让患者将它们潜意识中的阻抗因素意识化。参话头的独特之处在于治疗师是一个诱发“话头”的角色,他启发患者与自己共同来参悟之。因而对于治疗师来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话头”,即发现治疗中阻抗的潜意识原因、形式,以及为何有阻抗等领悟前的状态。在参悟之前治疗师自己首先要对“话头”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精神动力学理解。在运用参话头时,治疗师不需要主动的、及早的对话头所可能包含的潜意识内容给以赋意、以及解释而是要注意将“话头”所提示的那个重要的点盯住,保持治疗师与患者共同关注于此、体验于此、理解于此、达到让患者领悟发生此状态在其内心世界里的意义。之所以要医患同参,而非主动解释,是因为所发现的这个话头状态,开始时仅仅是在治疗师的动力学假设中,它需要通过治疗紧接着的下一步——患者的意识化来证明。共同参悟就完成了心理动力学治疗使患者主动领悟的过程。
  参话头让患者直达自己的内心的潜意识动机,同时也理解了自己这种强迫性重复的行为,达到顿悟式的效果。顿悟式的问题解决往往在极短的一瞬间突然实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顿悟状态中直接呈现在眼前,并非经过反复的尝试错误或者复杂的手段目的分析顿悟一旦获得,便很少出现行为上的反复,它很象一种“一学即会”的学习过程。但是作为人格层面的治疗,单独的顿悟是不能达到的,他需要一连串的顿悟的组合才能更有效。也就是说,修通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解决阻抗的过程,正如禅修中所说“顿悟”“渐修”。
  运用动力学的治疗技术和解决阻抗的策略,治疗师将逐步通过解释的运用来进行阻抗的澄清、对质、解释,以及移情的解释和修通。Greenson在论述治疗技术的时候说到:有些时候关于解决阻抗的许多过程可以在瞬间的领悟中一闪而得的。运用参话头的方式就将以上的这些内容整合在同一个过程里来完成了。当然这一切过程的背后,治疗师的内心理解和感受上是有一个清晰的精神动力学的分析理解作为背景支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