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客体关系的理论角度谈边缘人格障碍的治疗3
(2010-09-16 18:35:23)
标签:
情感 |
分类: 精神分析学理论 |
七、主要的防御机制:
1、分裂:
2、投射性认同:
治疗师的反移情———我想对自己做点什么总觉得不对。我想对病人做些什么,但是这种感觉又不是来自自己;我被逼迫必须要扮演什么角色。被控制的感觉;或者是需要战斗攻击的感觉。以上可能就是由投射性认同产生的。
投射之后为因他内在不好的部分到了外界去了,治疗师变成攻击者强大的有威胁的人,治疗师自己有了焦虑本来是病人的,病人会焦虑减轻,病人控制了治疗师。病人对治疗师的攻击又会出来。
病人会把治疗师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谓的自体客体。病人将治疗师,做为自体一部分治疗师。
(成熟的爱情中如果两个人能够忍受对方可能没有我投射出去的那么好,在这中间,有爱意的也有攻击性的,两个人都能够忍受)。
3、原始理想化
是针对他人,将另外一个人变得无所不能——只有好,或是只有坏,因此原始理想化经常伴随贬低。
4、无所不能:
是将自己变得无所不能。反社会人格的常用的防御机制。
5、否认:
有自杀经历,在重新描述的时候没有情感体验,从反移情的角度来说会觉得惊奇不可理解。隔离理智化的成熟度防御高些。对外界的情感隔离和对自己内在情感的隔离。
否认是原始僵化的防御机制。(我的理解否认似乎不具有现实检验能力,而隔离理智化合理化则主要是指情感层面的压抑)
6、无所不能的控制者
一般的弱我的标志:本我、自我、超我
八、边缘人个障碍预后
有很多的人际关系即使是混乱的,预后好些;有关系的时间越长,预后越好。
九、严重程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