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体关系的理论角度谈边缘人格障碍的治疗
一、咨访关系
二、治疗策略
三、和神经症的区别
四、成因
六、战略原则
七、主要的防御机制
八、边缘人个障碍预后
九、严重程度标准
一、咨访关系
和边缘性人格障碍来访者在工作中,咨访关系是震荡摇晃的,会带给治疗师强烈的反移情,时而觉得自己是一个拯救者,为她延长治疗时间会同情她,时而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会非常愤怒。对于这样的来访者,治疗觉得难缠,想要甩开她。
在治疗中治疗师会感觉心情沉重,给人刻板僵硬的感觉,没有血肉颜色单一的感觉。他那里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不停讨论自己话题无视他人存在,自顾自说,是控制被控制关系。充满不合适负性情绪的行为。看起来他人际关系很好,实际上很糟糕没有信任的人。在青春期和成年人都自伤问题。
人际关系没有清楚的界限,粘滞依赖,用支持性动力性的治疗。给予非常清晰结构的描述,确定结构对于边缘性人格障碍非常重要。
二、治疗策略
1、重点建立一个稳定的治疗关系,因为以前其的客体关系不稳定。
2、治疗师态度积极,更强的态度(很好的处理投射认同)治疗不同于神经症的节制等待治疗。
3、还要有耐受负性认同的能力。
4、阻止自残行为通过澄清和限定冲动行为,(因为其控制力差),制定契约——在治疗期间不能够自杀。
5、解释时候,帮助把他的感觉和行为之间进行链接。
6、非常仔细的看自己的反移情。
在治疗过程中,自体和客体表象冲突起来,治疗师在向他展示他内心里的冲突。
在这里治疗是需要做一个不那么理想的客体,不是全部满足他的需要等等,从而去整合她内在好的和坏的部分。给予相对稳定不那么理想也不那么施虐的客体。呈现解释防御机制和认同弥散。冲动行为自伤行为就要马上给予危机干预。
三、和神经症的区别
认同弥散综合症,粘滞依赖纠缠不清;
原始性非精神病的防御机制;
现实检验保持相对完整;
神经症:总有稳定的自我结构,内心痛苦,动机清楚,界限清楚。以潜抑为主的防御机制。
四、成因
早年因为父母有精神性疾病,对孩子照顾是忽略的,没有情感的连接情感的反馈能力。吃饭睡觉没有规律,没有稳定的客体内化,没有内化稳定客体的过程。同时社会资源也很糟糕。
表现:有这样倾向人,在青春期社会化过程中,会以结构混乱的形式打架上网酗酒吸毒早恋,使得BPO结构稳定下来,情感不稳定易怒人际关系混乱冲动性自伤弥散性空虚精神病性表现。
五、BPO病理性特点
极端情感,分裂无法整合;在两极之间迅速转换,他是无辜受害牺牲的,(体验到接受来自于父母曾经的施暴,以为治疗师也会这样对她)治疗师严厉施虐的对象,然后马上变成一个攻击者(质问治疗师为什么这样),就像父母亲对他一样。像钟摆。因此会可能见诸行动,他愤怒,治疗师也愤怒,马上指责他。
唤醒中是照顾很好的孩子和理想的照顾者之间的关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