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杨晓芳

(2022-10-06 10:19:57)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杨晓芳

《听听,秋的声音》一文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里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但由于是诗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了解诗歌的含义还有些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新课的导入中,我借助多媒体,从视觉渲染入手,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再引导学生用一些四字词语去形容秋天的美。在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赞美秋天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与学生共同走进声音的世界,品味秋天的声音。这样的导入,衔接比较自然,从视觉和听觉上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秋天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诗中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秋天具体可感的声音,因此在品味诗情环节,我通过自读、分男女生读、比赛读,配乐诵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体味诗中特有的秋天风情。尤其是配上了轻音乐,加深了对美好秋天的感受,学生的朗读自然也就入情入境。

最后,我又启发诱导,让孩子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美妙动听,再听听,它还在哪儿呢?”孩子们的思路打开,你一言我一语,一节新诗出炉了:“听听/秋的声音/豌豆打开房门/“叭叭”/是豌豆与妈妈告别的声音/秋的声音/在红红的石榴里/在金灿灿的柿子里/在红彤彤的苹果里/在金黄金黄的菊花里”。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一是阅读时不能给学困生足够的时间去读,学困生还不能读出感情,自然体味不到秋天的美。二是仿写环节,也是优生比较积极,而学困生比较被动,没有独特的感受,人云亦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怕耽搁教学时间,多给学困生思考的余地,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同优秀生一同进步。(郑周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