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希聪《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9-03-12 10:29:45)《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比例的认识》
教材分析:
“比例”知识学习前,学生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知道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思,形象地感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种变化能直观形象地显示比例的本质内涵。教材是继续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比例意义的学习,为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本节课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概括分析、抽象推理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
2.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出示华罗庚名言,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无不体现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体会。
3、出示生活中的四幅情境图。
学生观察:不同的情景,有什么共同的标志?
对,五星红旗,看到五星红旗你有什么想说的?五星红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当它冉冉升起的时候,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那么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
二、自主探究
1、四幅情境图中,国旗有大有小,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知识?又有什么共同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的国旗的尺寸,它们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发现规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课件出示天安门国旗,小孩手持的国旗。提问:
师: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和小孩手持的国旗尺寸又不同了。你还能组成哪些比值相等的等式?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3教师小结,介绍国旗法。
师:是的,这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都是一样的,其实所有国旗长和宽的比都是3:2。这在国旗法中是有明文规定的。
4揭示意义。
师:像大家刚才写的这些等式都是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打开课本自学16页“认一认”的内容。
学生汇报。
三、交流解疑
1、师:刚才同学们就是发现长和宽的比值相等,可以组成比例。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启发学生写出其它相对应的量组成的比。
师:这四面国旗宽和长的比值也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宽和长的比也都可以组成比例;每两面国旗长和长的比值、宽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长的比与宽的比也可以组成比例。
师: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学生抓关键,悟方法。
2、比较“比”和“比例”。
师:大家觉得“比”和“比例”是一回事儿吗?
四、课堂检测
师:咱们现在已经认识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要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了,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填空
2、判断
3、试一试
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体交流。
五、激励评价
1、总结回顾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你还想研究比例的什么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回顾知识要点。
2、师:课后大家再找一找生活中 “比例”,到那时,相信你们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出示鲁迅名言,结束本节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