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游戏化导入
(2019-09-09 10:57:39)
标签:
四董小学赵小英随笔 |
小学数学游戏化导入
数学是一门与数字相关的抽象性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课堂导入对一节课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导入方式,寓枯燥的数学知识于有趣的游戏中,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设计游戏内容,保证教学效果
在游戏化教学导入小学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游戏的选择和设计是核心要素。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媒介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游戏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手段。首先,数学游戏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之前先要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和目标,然后围绕这一中心目标来设计教学游戏,将教学重点融入游戏中,保证学生在游戏时获取相应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知识时,教学目标是认识人民币的数量及换算等,因此设计游戏时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可以设计一个卖东西的游戏,让学生在买东西的过程中学习人民币的换算和加减知识。其次,在设计教学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小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各不相同,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数学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游戏的形式和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能设计过于复杂的游戏规则和步骤,游戏形式要活泼新颖,内容一目了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增加游戏的深度和复杂程度,过于简单的游戏反而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科学选择游戏形式,满足不同教学需求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年龄,喜欢新鲜事物,教师所设计的游戏要有所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又不能不加区别、盲目选择游戏形式,而要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需求来选择。首先,运用情景创设游戏或提问游戏进行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在重难点讲解环节导入游戏,便于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数学学习中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通常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再次,在巩固练习环节导入游戏,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学习了加减法混合运算后,教师组织计算竞赛游戏,学生两两之间进行比赛,同样的题目看谁计算得又快又准确,获胜的学生得到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科学提供游戏指导,教师把握好自身角色
游戏教学使得单调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深受小学生的欢迎,但同时游戏化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科学设计游戏内容,教师要全面了解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学生水平、学生身心状况等,然后以此为依据设计科学有效的游戏,保证游戏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用。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中创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游戏环境和氛围是保证游戏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师生间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将变得轻松愉悦,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就会乐意提出疑问,与教师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游戏的体验和感受;另一方面,教师要保证游戏环境开放自由,让学生成为游戏的主体,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将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创新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教师要科学设计、安排游戏内容、形式、模式和手段,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保证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