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研项目技术总结

(2011-02-21 08:18:00)
标签:

健康教育

科研参考资料

杂谈

分类: 科研课题

《小学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研究》项目技术总结

一、背景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来得到各级政府和卫生、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社会对教育的偏见,对教学质量评估的片面理解而带来的对学校的压力以及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人们普遍忽视对学生的个人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学校和家庭也未能真正树立起“健康第一”的理念,尚未形成一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发展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教育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有种被动接受的感觉。

多年来,关心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学者、专家和从事学校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对学校健康教育的现状如学生中的健康问题、课程与健康教育需求的衔接、健康教育师资问题,以及学校健康教育的对策、具体疾病的健康教育经验和做法、学校体育与学校健康教育的关系等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涉及学科渗透的健康教育仅限于心理健康教育,如闰霞的《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郭喜青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少量的如吴国瑞《应用“学科渗透法”实施健康教育的探讨》,只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工作体会式的定性研究,未见详细的报道。

评价《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使用效果,开展《小学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研究》,目的就是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接受健康教育提供促成因素,使学校健康教育成为教育机构的自觉行动。

二、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舟山市定海区和普陀区范围内(除“健康促进学校”以外)的6所小学六年级1200多名学生。

(二)研究内容

编辑适宜小学生练习的健康知识数学题,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把《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和健康知识宣传单作为学生家庭作业作为干预,进行对照试验,评价数学学科渗透健康教育效果。

(三)研究方法

按按区域学校的教学质量(社会上所谓的“好” 和“一般”学校)分类搭配分成两组,再随机决定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根据《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中的健康知识内容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所有被研究学生均进行基线调查。基线调查后,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为了控制调查质量,我们对老师布置作业的重视程度进行限制,印制了调查导语,统一了口径,借“创卫”的理由叫实验组完成《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对照组学生阅读同样内容的健康知识宣传单,作为学生家庭作业,在一周内完成,告知以后要考试。根据艾宾豪斯遗忘曲线理论,识记后短期内遗忘较多,过了较长的时间后遗忘发展减慢了的规律,在学生们做完作业后40天进行终末调查(但因为“甲流”疫情的影响,最终的调查时间推迟了5天),调查表同基线调查。

(四)资料分析

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经过审核和统一编号后,利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五)项目质量控制与评估

1.过程评价:调查收集信息,进行预试验,把编辑好的数学题交给小学数学老师试用,听取他们的意见,根据老师建议,控制练习题的难易程度。总体反映,老师们愿意选用“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作为学生的作业使用。干预过程注意其学生的参与率。

2.效果评价:主要对本项目提出的具体目标即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运作,把健康教育知识转化为数学应用题,使健康教育有机的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并且为教师、家长和学生乐意接受,使学校、教师和学生及其家长三方主动去学习健康知识,并且数学学科渗透健康教育效果好于其他健康教育方式。

(六)项目实施进度与时间安排:

项目时间: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

时间安排:2008年9月至2008年12月。(1)在小学教师中开展小学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可行性调查,访问有关老师征求意见。(2)编辑《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和健康教育宣传单,进行预试验。

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协调教育局和有关学校,确定项目学校。

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和健康知识宣传单进行干预。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基线和终末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一) 基本情况  干预前,实验组发放问卷669份,有效回收问卷652份,有效率为97.5%;对照组发放问卷577份,有效回收问卷556份,有效率为96.4%。干预后,实验组发放问卷669份,回收有效问卷648份,有效率为96.9%;对照组发放问卷577份,回收有效问卷561份,有效率为97.2%。

(二)结果分析

1、干预前后对比  使用《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和健康教育宣传单后,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两组均有明显提高,实验组由使用前的12.6%提高到24.3%,对照组由使用前的13.6%提高到21.0%,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00<0.01)。(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项  

干预前

干预后

X2

P

正确题数

百分比

正确题数

百分比

实验组

986

12.6

1890

24.3

355.234

0.000

对照组

909

13.6

1415

21.0

127.857

0.000

 

2、 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  使用《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和健康教育宣传单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2.6%和13.6%,χ2=3.309,P=0.069>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和健康教育宣传单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幅度更大,χ2=22.155,P=0.000<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项  

实验组

对照组

X2

P

正确题数

百分比

正确题数

百分比

干预前

986

12.6

909

13.6

3.309

0.069

干预后

1890

24.3

1415

21.0

22.155

0.000

 

3、 干预前后各组各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分析  无论基线或终末调查,实验组或对照组,与六年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如运动心率、睡眠时间、水果摄入量,相比其他各知识点始终得分较高,符合认知理论,人的大脑从无数信号中选择了感兴趣的有特殊意义的信号。而正常献血量这个知识点始终最高,可能与红十字会活动比较到位有关。看电视起码要保持多少距离,本来是一个非常相关的问题,学生干预前后都掌握的最低,可能与老师把预防近视知识关注在了读写姿势方面,而且此知识点(预防近视需要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看电视时眼与屏幕的距离要大于其对角线长度的6倍,即眼与屏幕的距离(厘米)=电视尺寸x2.5x6)是个动态的计算过程,比较难有关。由于现在的孩子喝饮料的多,喝水的知识掌握的也很少,需要加强教育。(见表3、表4)

 

表3  干预前后实验组各项健康知识知晓率

 

项              

干预前n=652

干预后n=648

χ2

P

答对 题数

百分比

答对 题数

百分比

1正常成人运动后,心率应该控制在每分钟多少次?

188

28.8

240

37.0

9.902

0.002

2正常成人每天能够摄入多少酒精量?

0

0.0

34

5.2

35.129

0.000

3看电视起码要保持多少距离?

0

0.0

30

4.6

30.898

0.000

4每100毫升可乐中约含有多少克碳水化合物?

27

4.1

88

13.6

35.910

0.000

5正常人每天应该睡眠几个小时?

131

20.1

295

45.5

95.418

0.000

6一般人日常生活需要补充白开水多少毫升?

11

1.7

40

6.2

17.350

0.000

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水果多少克?

143

21.9

233

36.0

31.093

0.000

8《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植物油多少克?

33

5.1

128

19.8

64.649

0.000

9《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谷类多少克?

77

11.8

196

30.2

66.591

0.000

10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多少毫升的血?

275

42.2

363

56.0

24.911

0.000

11正常成人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多少次?

60

9.2

105

16.2

14.376

0.000

12成年男子肺活量约为多少毫升?

41

6.3

138

21.3

61.652

0.000

合 计

986

12.6

1890

24.3

355.234

0.000

 

表4  干预前后对照组各项健康知识知晓率

 

项              

干预前n=556

干预后n=561

χ2

P

答对 题数

百分比

答对 题数

百分比

1正常成人运动后,心率应该控制在每分钟多少次?

162

29.1

131

23.4

4.830

0.028

2正常成人每天能够摄入多少酒精量?

0

0.0

4

0.7

3.979

0.046

3看电视起码要保持多少距离?

0

0.0

29

5.2

29.508

0.000

4每100毫升可乐中约含有多少克碳水化合物?

15

2.7

87

15.5

55.225

0.000

5正常人每天应该睡眠几个小时?

108

19.4

189

33.7

29.113

0.000

6一般人日常生活需要补充白开水多少毫升?

25

4.5

67

11.9

20.488

0.000

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水果多少克?

98

17.6

204

36.4

49.700

0.000

8《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植物油多少克?

14

2.5

96

17.1

66.994

0.000

9《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谷类多少克?

73

13.1

108

19.3

7.707

0.005

10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多少毫升的血?

301

54.1

274

48.8

3.135

0.077

11正常成人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多少次?

79

14.2

95

16.9

1.577

0.209

12成年男子肺活量约为多少毫升?

34

6.1

131

23.4

65.894

0.000

合 计

909

13.6

1415

21.0

127.857

0.000

四、讨论

    (一)学校一般的健康知识传播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而进行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效果更加有效。运用日常使用的一般健康教育方式——发放健康教育文字资料,45天后可以使学生记住学过内容的21.0%,其记忆效果接近艾宾豪斯遗忘曲线理论,学习1月后,记忆能够保留21.1%。而使用《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进行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45天后可以使学生记住学过的相关健康知识24.3%,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比一般的健康知识传播活动学习效果更好。

   (二)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的内容选择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科问题。数学学科的健康教育优势就是发挥数字的作用。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渗透健康教育,有关健康的内容一般都是作为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载体,渗透在例题、习题之中。教师利用一串串的数字,适时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则更生动、直观,有实效。本研究中与六年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如运动心率、睡眠时间、水果摄入量,相比其他各知识点始终得分较高,就证明了这一点;而需要计算的知识点(如心率计算、酒精摄入量计算)通过数学练习传播更加有优势。

   (三)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不应该局限在家庭作业,有的比较难的问题可以作为课堂上的例题进行讲解。本研究中的看电视起码要保持多少距离,本来是一个非常相关的问题,学生干预前后都掌握的最低,一是老师把预防近视知识关注在了读写姿势方面,二是此健康知识数学题(预防近视需要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看电视时眼与屏幕的距离要大于其对角线长度的6倍,即眼与屏幕的距离(厘米)=电视尺寸×2.5×6,小明家有台40英寸电视,请问小明在家看电视至少保持多少厘米?)是个动态的计算过程,比较难,因此需要关注与讲解。

   (四)学科渗透对于师资培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贡献。通过健康教育数学学科的渗透,不但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了健康知识,同时也可以使教师获得健康知识和教学经验。

   (五)在小学推广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既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练习仅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改变传统的练习方式,设计利于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探索的练习。进行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五、结论

   使用“练习题”和“宣传单”后,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实验组由使用前的12.6%提高到24.3%,对照组由使用前的13.6%提高到21.0%,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幅度更大,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00<0.01)。使用《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进行健康教育数学学科渗透,比一般的健康教育方法效果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