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2021-05-07 08:35:49)
分类: 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  邱彧华

指导老师: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  邱廷建

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  许和英

磨课心得:

1.起点: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了集合的思想方法,本课主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终点: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

3.过程与方法:本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班级评比“语文之星”和“数学之星”的一共评出了多少位?这一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入手。学生答案与现实人数不同,引发“冲突”。教师抓住这一“冲突”,在集合的认知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在交流辨析中不断完善“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比较,培养了符号意识和优化意识。在每一个板块、每一个重要知识点上基于学生的基础、基于学生的独立研究,引导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习更有深度。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体会集合图的好处,学会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借助韦恩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简洁、优化、乐趣。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和符号,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并能有效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境设疑,制造冲突

1.谈话激趣

创设颁奖情境
1)课件出示:语文之星4,数学之星5个。

你知道了什么?

列式:4+59(师板书:4+59)

课件出示名单:语文之星            数学之星: 

学生上台,教师颁奖。(看到自己名字的学生陆续走上讲台排成一行)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热悉的奖活动中,给学生设置了计算结果与实际人数不相符的矛盾冲突,让学生在焦急中发现重复,在发現中生趣。】

三、探究方法,生成直观

1.发现问题。

质疑:只有8个同学,怎么回事?

引导学生发现xx同学既是语文之星,又是数学之星。

学生把自己的名字留在黑板上(生板贴)。

2.尝试解决。

怎样让人一眼就看出xx既是语文之星,又是数学之星?写一写或画一画。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3.汇报交流。

(1)创造直观,初识韦恩图。


教师选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交流。

(2)理解意义,认识韦恩图。

(3)符号升华,培养符号意识。

出示用符号表示的韦恩图。

你能看懂这幅图吗?

除了用三角形,还可以用——圆、长方形、小棒…

三角形除了表示人,还可以表示什么?

这次获奖的共有几人?

【设计意图:在三幅作品的讨论中,学生经历了“初识一理解一升华”的过程,生成了直观的韦思图,认识了韦思图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优化、!学会创造,并充分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

4.探究算法。

(1)制造冲突:4+58,体会“1”的意义

体会“1”是重复计算的1
2)算法多样化

 5-1+48,先从数学之星里把xx扣掉,再加上获得语文之星的4个同学。

 4-1+58,先从语文之星里把xx扣掉,再加上获得数学之星的5个同学。

 3+1+48,先从语文之星里把xx扣掉,再从数学之星里把xx扣掉,最后再加上xx

5.变式研究。
1)课件出示重复2人的情况
2)学生用集合图表示(生动手画一画)
4)展示学生画的作品,进行交流归纳。

6.介绍韦恩图

同学们真了不起,创造了一幅图来表示生活中的重复现象,你们的想法与一位数学家不谋而合,他叫维恩。(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在理解图意的基融上,学生很快能找到算法,但每一次教师都给学生留足说理由的时间,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推理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数字维思图”再一次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四、内化应用,拓展延伸
1)同样是4个语文之星,5个数学之星,获奖人数有可能是8人,有可能是7人,你觉得还有其他可能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用图和算式表示想法。

汇报交流。

可能是6人、可能上5人、可能是9人的情况。

其实在这些过程中,包含了这三种关系。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1

 

师:没有重复,你是你,我是我。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

 

师:部分重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3

 

师:全部重复,大圈包含小圈。

【设计意图:在还有别的可能吗的探究中,培养学生思的严谨性,在学生的的讨论中,学生学会了批判”,学会了倾听。 】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师:其实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还经常会用到与集合有关的知识。

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分类、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的集合图。

3.    生活中的集合
【设计意图:学生畅谈收获中,再次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对知识关联建构,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
 

   

重复

语文之星     数学之星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简介:邱彧华老师,大学本科学历,龙岩市优秀教师,龙岩市第二届教坛新秀、上杭县优秀班主任、上杭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长期从事中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教学风格轻松严谨;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多次参与省、市县级课题研究,主持第七批县级课题“小学数学构建“生本教育·智慧课堂”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曾执教《抢扑克牌的学问》获省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克和千克》获市课堂评优二等奖,《长方形和正方形》《统计》获县课堂评优一等奖。积极思考总结《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等8篇论文在《陕西教育》《江西教育》、《甘肃教育》《中小学数学》等CN刊物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