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源场论

(2025-01-23 21:34:51)
分类: 道德经
本源场论

一九合十 发表于2024年12月12日


说到“场论”这个词,大家会去与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挂钩。

但是,我一九合十在这里讲的场论,是关于世界的本源的,它说的是世界的根本以及由这个根本所衍生的世界万物、宇宙万物,因此,下面讲的是“本源场的理论”,简称《本源场论》。

下面一点一点的往下说:

世界的本质是能量单元,往无穷小去细分,它的基本结构可以简化成一种简单的自旋。

即,能量单元自旋。

当两个自旋的能量单元相遇的时候,只有两种情况:同向自旋,或者异向自旋。

在一个平面来观察的时候,假设在X轴方向两个自旋的能量单元相遇,它们之间的接触,就产生了能量单元在Y轴上的能量单元本身的运动,同向自旋的相遇与异向自旋的相遇导致能量单元本身的运动呈现出来不同的两个运动方向。

当众多的能量单元都彼此这样相互作用的时候,在宏观上,立体的观察,就出现了类似于一个球体的收缩和膨胀的运动现象。

所以说,站在根源本质的角度来看,世界的一切都是运动的,站在大局来看,这种运动必然是只有两种情况:收敛运动、发散运动。

当收敛运动进行到一定程度,这种挤压,就导致它酝酿着发散运动的开始;

当发散运动进行到一定程度,这种发散,就导致它酝酿着收敛运动的开始。

我们华夏文明,老祖宗就把这种收敛运动叫做“阴”;把发散运动叫做“阳”。

因此,阴极生阳,阳极生阴,这个是运动现象上体现出来的必然的运动规律。

无数的能量场单元,在无穷小的那个地方,它们的这种运动,所构成的收敛和发散的作用效果,其往更大范畴的叠加,也呈现出来同样的运动现象、同样的运动规律。

只不过,这种运动现象,在更加宏大的空间范畴它的聚散运动就变得缓慢而已。

站在我们人类可以观察的角度,往更细小的方向去研究,所谓的各种“粒子”,其实它们只是不同级别的能量单元聚合体的运动现象的体现而已。

对能量单元聚合体的研究,我们老祖宗就把它们概括在河图洛书上面,概括在易经里面了,站在运用的角度,这些运动现象,又把它们归纳成为“五行”,五种类型的运行动态。

我们就把这些运行动态表述成: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不阴不阳。对应的就有:水、金、木、火、土。然后后面又有天干、地支。(这部分在前面的文章有介绍,不往深的说了)。

如果站在群体的概念上去观测和抽象的理解,虽然可以说运动的本质体现为收敛和发散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又可以概括为五种运动的动态,从而体现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这样一个必然的规律,但是,当我们把这种情况放大,在我们观察的宇宙的角度来看的时候,我们发现,这种不同级别的能量单元聚合体,它们的运动作用交互存在的时候,就一定会出现螺旋式的运动,这个螺旋式运动,它是由诸多级别的能量聚合体自主运动所构成的一个必然。

当你看见我们的基因结构的时候,其实它也是宇宙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结构,它必然存在。

我们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存在的时间足够的长,就必然组合变化出来各种动物、植物。

当然,在其它稳态周期比较长的地方,也必然存在由它们的星球所构成的物质而演化出来的适合它们星球的生命体。

站在我们地球衍生出来的生命体的角度,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是基于我们自己的稳态结构而发展起来的感知体系的,我们不能观察到的,是与我们完全不在一个体系的、但是同样存在着阴阳聚散和螺旋式运动作用的东西,所以,生命的形态一定是极其丰富的,必然是超乎我们地球生态的生命能理解的范畴。

当我们观察太阳系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问题:

太阳系之内,绝大数的能量单元聚合体它是聚合在太阳之内的,而我们太阳系的这些行星,就如同围绕中子旋转的电子,这种结构从无穷小到无穷大,都是普遍存在的。

然后,我们就开始涉及到“场”的问题了:

我们看见的太阳系,太阳本身是能量单元聚合体的更大聚合所形成的一个非常宏大的聚合现象,那么,其聚合作用就必然引发发散作用,这种发散作用在哪里?

如果只有聚合而没有发散作用,那么太阳系的行星,早就被太阳聚合体给聚合掉了,所以,在聚合体的聚合作用存在的同时,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其实是同时存在着发散作用,也就是说,太阳系一旦呈现某种稳态,那么它本身就是一个收敛聚合与发散分开同时均衡的一种平衡态。

我们的地球以及其它的太阳系行星,其实就是处于聚合与发散作用的某种空间范围上,这种由于聚合与收敛共同作用的空间,在比较明显的聚合能量聚集体之外存在的那个,就是“场”,我们把它叫做“能量场”。

西方人,他们以为宇宙中有一个大神,把这个宇宙设计出来,像我们的这个太阳系里面的行星,巧妙恰当的刚好放在这个位置。

其实不是神,而是宇宙本身的聚散作用所必然导致的。最开始的时候,当能量单元的聚合发散还没有完成磨合的时候,那个时候,是乱撞的,我们现在人类出现,其实是太阳系结束了乱撞,形成了均衡稳当之后,才在这种均衡稳定之中衍生出来的智慧生命的。

这种情况,在宇宙的任何地方都是如此。

当我们理解了能量聚合体的这种运动的本质和站在众多的能量聚合体的运动共同作用的角度所表达出来的、呈现出来的东西的时候,

当我们可以从我们的感知体系来认识太阳系的实体和太阳系本身配套的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现象往我们不能感知的范畴去推知。

比如说,我们现在知道的手机信号,它的本质其实是我们看不见的东西的一种能量场的聚散作用。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意识领域,在我们的精神层面,也存在着这样的类似的现象。它一定是存在的能量的聚合体与聚合体的场的。

所以,你会发现,舆论宣传,洗脑,文化教育,唱歌、这些看不见实体的地方,其实也是可以影响人类的。

比如,又太人,它们控制舆论阵地,它们其实是想掌控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一个“场”,这个场,更细微,更精细,但是,它的作用,与我们现有人类的感知所感知的实体的作用,其实效果是一样的。它是潜在的,是存在的,只是“看不见”而已。

由于无穷小的能量单元的自旋,众多自旋的能量单元共同作用,构成了无穷小到无穷大的世界,当我们就某种宏观聚合体进行研究的时候,比如说地球,

地球本身的能量聚合体的聚散平衡,构成了外太空、大气层、地表、地幔、地核,聚的作用,在显化的范畴,我们看得见是实物,就是大地,这种聚的作用,还有一些不显化的,比如空气、水、乃至于更细微的物质比如氢气、二氧化碳等等,乃至于跟细微的原子、分子,它们处于地球的大聚散的层面来看,向地心作用的那个,就是叫做重力,而向外发散的,我们能看得见的,可能比较明显的就是极光。看不见的,就只有通过我们可以感知的“磁力线”去理解了。

也就是说,所谓的“重力”,它其实是地球这个大型聚合体的那个“聚场”作用,而磁力线所表达的,则是我们看不见的那些“散场”作用。

所以,我们利用“波”,这种能量现象,可以改变某种聚场作用和散场作用,你可能听说过,利用某种声波,可以悬浮重物。

其实,只要我们理解了这种能量单元自旋的本质,以及由无数聚散体构建成为某种实体的时候,我们对宇宙和地球,乃至于这个世界的本源就有了根本的认识,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创造某种全新的世界。

关于本源场论,可以衍生出来很多话题,

比如,释迦摩尼,他的理论,其实就是把人心里面的“聚”给去掉,因为人性里面,“聚”的东西太多了,缺乏的是“散”,这种精神灵魂上的聚散不均衡,导致人类的沉沦。

比如,老子道德经,第10章,讲要“爱民活国”,就是把人的心境打开,是散的作用。第10章的每一段,都是有特殊的用途,其核心也是调节人的肉身和灵魂的聚散。

比如,又太,搞的一大堆的歪门邪道,其实也是用的是聚散。

比如,我们的这个身体,它本身也是某种聚散的平衡。

比如,中医,用药,地里面的根,它们是聚作用,瓜、核,这些是其聚作用的,花是散作用,枝叶是缓慢的散作用。

比如,冬天是聚作用,夏天是散作用。

比如,西方科学叫很恐惧,担心这个世界会出现“热寂”,因为它们的研究只看见了这个世界的发散作用,没有看见这个世界的收敛作用,在热力学上,只是用到了发散,而不知道其实收敛也是同时的存在的。所以,我前面写文章说,其实“热寂”,也还是又“冷寂”跟它对应的。大可不必恐惧。恐惧只是因为不懂。

种种这些,从根本上去看,其实都是能量单元聚合体的某种聚散运用而已。

当我们认识到这种本源的时候,我们这样去想象和理解:

一切都是聚场和散场匹配的结果,我们由这里,把我们的智慧延伸出去,我们就可以做到《阴符经》上说的“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