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炒股《道德经》第20章

(2021-01-02 22:49:04)
分类: 道德经
炒股《道德经》第20章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20)第二十章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
美与恶,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才!
众人熙熙,若享于太牢,而春登台。
我泊焉未佻,若婴儿之未咳。累呵,如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
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
鬻人察察,我独闵闵呵;
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
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上面是原文,下面是讲解】

看着价格直线往上拉升,成交量放大,热闹的不得了,大家都深怕没买着,都兴高采烈,抢着买,等后来才明白,基本上都被套在山顶上了。
这个时候,真正的明白人其实反而是特别淡定的,不把它当回事,淡定成啥样子呢?就像婴儿不哭不闹,啥事情也没有,心态平静的不得了。

这个就是老子道德经上面说的:
“众人熙熙,若享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之未咳。累呵,如无所归。”

所以说炒股,不学习《道德经》怎么行啊,你要学习了,懂了这段话,你就不会成为那些被套在山顶的喜欢热闹的“众人”了。

还有一种情况:
叫做“众人皆有余,我独遗。”
它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大家都觉得涨够了,涨很多了,不敢买了,可是老子就觉得还没有涨够,还要再继续涨。反过来也一样,大家都觉得跌够了,可买了,可是老子觉得还没有跌够,还会再继续跌一阵子。

接着继续往下说,
还有一种情况:
已经都涨够了,该卖出了,可是就偏偏计较那几分钱的差价,挂单高卖,结果因为挂高了几分钱反而没有卖出去,第二天暴跌下去,损失更大。
已经都跌够了,该买入了,可是却偏偏因为自己计较那几分钱的差价,挂单低买,结果没有买到,等第二天,价格一飞冲天,因为贪图几分钱的差价,现在只好用更高的价格才买得到了。
这个就是“鬻人察察,我独闵闵”。
你就像个买稀饭的人,计较那几分钱的小利,结果吃了大亏,而老子在这个时候,却很大度的、带着同情心、不讨价还价的就大度地成交了。

上面说的这些现象,在股票市场上极其常见。按照老子说的,这种情况,到处都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如此,永远都是这样。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因为不懂《道德经》里面讲的道理。

那么怎么才能把事实的真相看明白,怎么才能不成为上面所说的那种傻人呢?
这个最核心的方法叫做“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几个字,简单的不得了,可是如果不讲透,大家就肯定还是不明白。(我估计,就算我讲透了,还是有人不明白,因为答案给你的是一个分析的原则,具体的答案它是永远在具体的变化的)。

下面分开来讲:
首先是“欲”的问题:
欲,就是想要,要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搞清楚、搞正确,你才能看清事情真正的本来面目。
炒股的人,脑子很简单,就是为了发财,想要的就是钱,就是想赚钱。所以这些人的“欲”在钱上面。
这就是错误的。

什么是正确的“欲”呢?
正确的欲,是“贵食母”。

娃儿都是吃母亲的奶长大的,我们都是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粮食长大的,我们受的教育都是母校教给你的,你出国之后你会发现是你的祖国把你孕育成长起来的,站在太空的角度,我们会发现地球就是人类的母亲。
这个就叫做“食母”。

所有一切,都必然的要从母体吸收养分才能够发展壮大。
要追究这些东西发展壮大的根源,去找到他们的“母体”、找到他们的源头。抓住这个让他们发展壮大的源头,你才能够知道他们后面的归宿。

在炒股这个事情上,当我们决定炒股的时候,最想要的,是把这个股票让它产生运动变化的源头给找出来、搞清楚,把这个源头、这个母体给弄明白。这才是最应该要、最迫切想要的东西。
想赚钱,这种“欲望”只是最浅薄的一个表面意识,要把自己最想要的欲望变成“最想搞清楚股票上涨的根本源头”。

当你有了这样的欲望的时候,你的这种欲望,当然就和众人不一样了,这就叫做“吾欲独异于人”。
在炒股的时候,当你把你的精力都用在研究这个股票运动背后的根源的时候,你集中精力去做这个事情的过程,就叫做“贵”。
“贵”的对象是什么呢?就是“食母”。

炒股也好,做任何事情也好,都必然是奔着利益而去的,有利可图才会去。
而只有一种人能够赚到利益,这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导致这个事情运动变化的根源上面,去搞它,才能够实现有利可图的目的。
如果你把自己的注意力始终都放在“赚钱”上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研究股票“食母”的东西是啥,那么就永远都不能跳出被股票给弄亏钱的命运。

人心是变化的,有真实也有虚假,有真动作也有假动作,要判断动作的真假,必须要从他背后的真实目的来研究分析。
人的长相有长的丑和长得漂亮的,长得丑不一定是坏人,长的好看也不一定是好人,要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必须要从他内心出发点去研判才能够晓得。
这句话,用老子的原话来说就是: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

以上讲解,我们就晓得了,反复研究老子《道德经》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