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弹未结束,送转路线图

(2011-11-18 16:43:43)
标签:

股票

本周A股再度下跌,有必要对多空因素加以分析,用以研判后市。

空的因素:

一、欧债再度发酵。

        希腊、意大利之后,下一个是西班牙,甚至是位居欧洲老二的法国、老大德国的10多家银行也遭降级,欧美股市再度大跌。

        这是我最担心的,我一直认为唯有这个因素能导致A股创新低。

二、周三传出国际板随时可能推出的消息导致沪市大盘大跌62点。

    对于国际板的问题,我认为推出就是大利空,反映在两个方面:

    1、严重抽血,国内的巨无霸已待发的不少,跟国内的相比又可能是小巫见大巫。

    2、拉低估值。成熟市场要和“新兴+转轨的市场”对接,你想得有多大的向下牵引的作用,尤其是中小盘的题材股。

    那么很多人纳闷,国际板为什么要急于推出呢,除了与国际接轨和吸收流动性等等,我认为注重要的是“配套”,配什么套,因为这是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需要。我看近年来推出的股指期货、创业板等等多多少少也是“配套”措施。

    想起58年的“超英赶美”、文革中的“假大空”,近年来地方政府等所干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我想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是最重要的推动因素。

但是应考虑国情。

三、国际资本大力做空银行股。

        不管目的如何,也压制了A股的银行股。

四、技术上看不仅跌破了3分位2459点,也跌破了二分位2421点。

多的方面:

我认为只有一条,那就是央行也表示要预调和微调,实际上货币投放也有所增加,10月份贷款增至5868亿。

有人预测原来年投放7万亿的放贷规模可望达到同去年一样的7.5万亿,这样的话不仅10月在增加,11月、12月可能继续增加至6千、7千亿。

我认为这是较大的利多因素,足以与上述三条利空抗衡。

为什么中国股市对货币的松紧比对业绩的好坏、GDP的增减更敏感,前期博文分析过,就是新兴市场,说不好听就是投机市使然,价值投资最讲业绩,而目前阶段最讲资金的供求。

机构不会看不到这一点,原以为年底钱紧,可能转变为比前三个季度更宽松,这样的话,吃饭行情就该做。

可能许多人站在小资金的立场上,不理解资金多才有行情,哪怕是反弹行情这一点。中小散户的有机构接着,站在机构的立场上,要是没有社会资金来源,他们这些大资金怎么玩,你要知道这一点就知道如果11月、12月真能有6千、7千亿的放贷兑现,那么A股的反弹就未结束,除非一点——上期所说“唯有欧债再发酵,欧美再崩盘、黑天鹅再来袭。

前期热点有所退潮,但由于资金介入较深,后市热点还主要看他们。

本周,送转行情已浮出水面,而这一点也是我提前预测的——年底必炒此类。

下面,把送转行情的路线图梳理一下,便于大家寻找,今后几个月可能不管大盘如何,此类会我行我素,成为赚钱的重要板块,要遵循已下原则。

    1、盘小。最好总股本不到一个亿的袖珍股,因为送转的基数是总股本而不是流通股本,所以流通盘小总股本大的不如都小的。

    2、净资产高。无需看未分配利润、公积金两项,怎么省事怎么来,只看净资产一条就可以了,越高越好。

       上一周我就在股商课堂中推荐了佰利联,本周连涨5天,周涨幅22%,就是净资产高达21元,据此推出的。还有冠昊生物、银河磁体。

    3、新股。最好上市一年以内的,1个月以上的。

    4、未送过。年内送过的、除过权的再送的概率较小。

    5、价高。越高越要自寻台阶,否则自拉自唱高处不胜寒,之所以选佰利联,此条也有关系。

    6、增长。其实好股都要满足这条,只是找起来太难,冠冕堂皇的总要把此条挂在嘴边,但即使过去连年复合增长率30%以上的,今后也难说,如同银行。所以我基本上不爱提增长的事。行业研究员都常走眼,每年各券商的10大金股又几个准的?但从行业入手,有时也能看出端倪,如前期所说整个太阳能行业就不行。

    王亚伟的重仓股——聚龙股份,已提前冲刺了,还有一些创新高的次新股,没有送转是不能这样有恃无恐的。

放在别的时间段我也认为创业板又完了,但在这年底之际可以说完不了,那是高送转的主战场。周四深市涨幅第一屏的27支个股中,有16支是300的、8支是002的,000主板的仅有3支,今后也如是。

把握高送转,按图索骥是今后的主要操作策略。

 

 

 

                              北京股商——赵力行

                               201111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