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文中文一起学,原来混淆这么多

(2018-04-16 19:11:59)
标签:

育儿

健康


我们team最近来了一个实习生,是一位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美国出生的中国人),虽然长着黄皮肤的面孔,但是英文是超级流利的,中文是超级不好的。有一天这个ABC跑到我的座位上跟我请教问题,突然话风一转,他竟然用结结巴巴的中文跟我说,“我们能说中文吗?”

 

我当时心里在流泪,“完了,难道在鄙视我的英文不够好吗?”,后来他才给我讲了原因,因为他的父亲来自大陆,他的母亲来自台湾,因为刚来美国时父母的英语都不够好,所以他们家庭定了一个规矩,无论是家里还是家外,一律说英文,结果孩子的英文是足够好了,但等同事长大后突然发现,他的中文却变得很烂很烂,前段时间去了一趟中国,完全没法交流,连菜单都看不懂,所以他这才下决心练中文,虽然会很难很难 …

 

其实,ABC不说中文这在美国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身边有好几个朋友,孩子的中文都差到了极点,因为他们和我上面说的同事父母都是同样的心思,因为自己本身是一代移民,英语不好,所以才得让孩子多说英文啊,这样他们的英语才能够炉火纯青呢!但是这么做的后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压根就不说中文的,虽然有时候能听懂一些,但是却说不出来。顶多只能操着怪异的腔调说声“谢谢”、“你好”之类的,和老外真没有两样了!老祖宗的文化都丢了,想想也挺可悲的!

 

一门语言如果不练,那么退化真的会很厉害,我在给孩子们上机器人课的时候就能感受的到。我和几个朋友把孩子们拉过来一起学习,这些孩子都是从小在中国长大,只不过不约而同在3、4岁的时候来的美国,本来来美国的时候中文很OK的,倒是英文不会讲几句。但经过在美国校园这几年的熏陶,中文退化很严重,那帮娃在一起交流都是讲得英文。我跟他们说“请讲中文”,但他们的努力讲的中文也是下面这个样子:

 

“这个问题I can’t understand”

“还有多少time left”

 

连娃之间闹矛盾、互相告状也是,

 

“Nathan’s Dad,Nathan在在在跟我keep talking … 他还在cheating …”

 

哎,他们的思维已经完全是英语式的说话方式,中文只是里面的点缀罢了,特别是那些核心关键词,什么说话啊、作弊啊,他们更愿意用英文来表达。可能是中文他们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吧 …

 


国外的孩子不愿意说中文或者中文说不好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中英文差别实在太大,在一起学的时候还是容易混淆的。


1、首先是发音的差别


中文和英文在发音上面的差别实在太大了,中文有些音英文没有,而英文有些音中文也没有。昨天就发生一件事,憨憨从学校回来后跟我很郁闷地说,“Dad,我的last name怎么老是被人叫错啊?”(last name指的是姓)

 

原来是因为憨憨姓“zhao”,zh这个音老外压根就没有,所以老外叫起来特别别扭,有人发成“chao”的音,有人发成“jiao”的音。他们班偏巧有两个中国小孩,一个就是我家的zhao,另外一个姓zhang,结果每次老师在报这两个娃的名字时都很痛苦 …

 

憨妈当时听了很激动,“哈哈,太好了,改名吧,跟我姓吧!”

 

我白了老婆一眼,“别提了,你的姓还不如我呢!”,原来老婆姓“qiu”,在英语里也没有“qiu”这个发音,那怎么办呢?于是天才的老外们每次喊到憨妈的名字都是“Hi Mrs. Q”,直接就把“iu”扔掉了,发音也全变了 …


2、其次文字表述的差别


中文和英文在语言文字描述的差别也真是太大。

 

像我在教憨憨数学的时候,为了锻炼娃的中文,我都有意识地用中文跟他讲课,就算有些术语我也选择用中文给他解释。前段时间在给他讲分数的时候,比如讲到1/3,我就给娃解释,“听好啊,这是三分之一”,憨憨很顺从地跟着我念了一遍。结果后面开始做题目,有道题是“计算2/6的最简分数”,结果憨憨脱口而出,“一分之三”… 我听了很惊愕,一分之三那不就是3吗,2/6怎么可能是3呢?我很耐心地在纸上给他画了一遍2/6的解法,记住啊,这是“三分之一”。

 

过了一会儿,我们又碰到类似的题目,这次题目是“计算3x1/9的结果”,憨憨又一次脱口而出,“一分之三”… 我又一次崩溃,不是给你讲过了吗,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啊!怎么老是搞反?我都有点怀疑人生了,这么简单的数学,娃怎么老是做错,没啥毛病吧?

 

可是我进一步发现,虽然嘴上说着“一分之三”,但憨憨在纸上却是清清楚楚地记着“1/3”,咦,真是奇怪了,嘴里说的和手里写的竟然可以不一致?后来终于发现了缘由,因为在英语里,“1/3”读作“one third”,憨憨按照英语的思维逻辑来说中文,自然就把一说在前面,三说在后面了,那就是“一分之三”的由来!


3、最后是诗词和成语的差别


对海外华人孩子来说,诗词和成语是最难让娃理解的。像我的领导也是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华人,中文日常对话还可以,但是我每次说话一旦夹杂了点诗词或者成语的话,他就开始一脸懵逼,因为压根听不懂,所以我每次跟他说中文都得注意表达方式,尽量口语化 ...

 

其实诗词和成语的问题是它们将太多的信息浓缩在几个字中,而且还有引申的意思,这就让孩子很难理解了!

 

憨憨中文学校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笑话,老师有一天在考察孩子念诗,“锄禾日当午(五),下一句?”

 

“锄禾日当六、锄禾日当七 …”,一个孩子理直气壮地回答 …

 

上个月,有位国内的朋友想请憨憨帮忙翻译一篇文章(从中文翻译成英文),她说就要从儿童的视角来翻译,那才更原汁原味。我就吭哧吭哧让憨憨翻了,结果才看了第一页就笑翻,原文里写了一个词——“风和日丽”,我还担心憨憨不明白这个词语呢,结果他很兴奋地告诉我“知道、知道”,“和”就是温和,“丽”就是美丽,结果他直接给我翻成了“Wind is very nice and  sun is very beautiful”。虽然字面上没错,但觉得好僵硬啊,原本成语的那个形容天气好的韵味也荡然无存 …



现在国内很多爸爸妈妈在给孩子加强英语,但在孩子学英语的过程中,中文的熏陶还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汉语里的古诗词,这是很难用英文表达的。如果想给孩子讲古诗词,我给憨憨看的一档叫做《唐诗大电影》的视频节目,很值得推荐给大家。


这个节目由ahaschool创作,它的风格有点类似《明朝那些事儿》,用诙谐的语言、图片将历史、人物介绍得惟妙惟肖。它还用电影的模式对古诗进行了解读,通过动画、电影的方式把孩子带到诗人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地点,让孩子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然后再给他们解析这首诗词。


比如介绍杜甫的那一集,它沿着杜甫的生平轨迹缓缓展开。年轻的杜甫心怀天下,很想做出一番事业,于是他登顶雄伟的泰山,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


英文中文一起学,原来混淆这么多


但不幸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国之不国,杜甫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于是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伤,


英文中文一起学,原来混淆这么多


长年的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目睹千千万万穷苦的百姓后,杜甫不禁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


英文中文一起学,原来混淆这么多


整部片子带着孩子穿越回了唐朝,见证了杜甫人生的起起落落,在画面中、在诗中见识了诗人的气度和胸怀。


这部《唐诗大电影》,共10集,每集包含4-5首唐诗,约10分钟,并且讲述1个唐诗中的主题。不过这套视频是要付费收看的,价格是29.9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