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的童话——《简爱》
(2012-01-11 21:08:58)
标签:
杂谈 |
主人公简爱身材瘦小,相貌平凡,无金钱、无地位,却有着不平凡的气质和非常丰富的情感世界。她在生活的磨练中,抛弃了女性天生的懦弱与娇柔逐渐养成了坚强独立的个性。她不会在表兄残暴面前甘心被辱,而是据理力争。即使结果不尽人意,却始终如一没有低头;在魔鬼般冷酷的布洛克尔赫斯先生的折磨下,她不会表现出任何恐惧,而是从容的扛下来,独立坚强的活下来。读《简爱》,我为幼年的她所受到的虐待而悲愤,感同身受般的体会着简爱那幼小敏感的心灵所受的伤害。我也为简爱而倾倒。喜欢她在地位比她高的所谓上流社会人士面前表现出的那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喜欢她在面对爱时表现出的的那种自尊自强的精神,心中不禁感叹在距离她所处的年代进步了二百年的现代,又有几个女子有勇气为了自己的尊严而对一个心爱又富有的男子说不呢?简爱就可以!在她的身上时刻闪现着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
“你以为,就因为我穷,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吗?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也赐予我美貌和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每次读《简爱》的时候,都会被这段话所震撼。正如爱德华所说的,简“如一只发疯的鸟儿拼命撕掉自己的羽毛。”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释放,一种悲与爱交织起来的“支配一切、战胜一切、压倒一切”的力量。她在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明:自己有权平等地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她不美、卑微,却以自己的独特气质吸引着所有的人。两性之间是平等的,女子必须有独立的人格,自尊自爱,不依附于其他人才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热爱,才会有真正的幸福。爱情须以平等和互相独立作为基础,不是一味地接受对方的给予。假若简爱选择留下,甘心当个无名无分、近乎情妇的妻子,罗切斯特会像当初那样痴爱着她吗?他爱的是不卑不亢、自尊自重的简爱,不是一个躲在他怀中只懂得接受疼爱的女子!简爱是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心中最平易近人的偶像,她不会难以靠近,她的影子飘散在我们的周围,以她为准则,大家都可以生活的自信坦荡,都可以沿着命运给予的线索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所在。
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在里德太太家,10岁的简面对舅母、表兄妹的歧视和虐待,已经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当她的表兄殴打她时,她勇于回击;当舅母嚷着叫自己的孩子远离她时,她高喊“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当她被囚禁在空房中时,想到自己所受到的虐待,从内心发出了“不公正”的呐喊。在孤儿院,简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这和她的朋友海伦·彭斯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海伦·彭斯虽遭迫害却信奉“爱你的仇人”,在宗教的麻痹下没有仇恨,只有逆来顺受。而简对冷酷的校长和摧残她们的教师深恶痛绝。她对海伦说:“假如她用那根条子打我,我要从她手里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充分表露了她不甘屈辱和不向命运妥协的倔强性格。
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简·爱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对罗切斯特说来,简·爱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他精神为之一振。罗切斯特过去看惯了上层社会的冷酷虚伪,简·爱的纯朴、善良和独立的个性重新唤起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而他能真诚地在简面前表达他善良的愿望和改过的决心。
简·爱同情罗切斯特的不幸命运,认为他的错误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尽管他其貌不扬,后来又破产成了残废,但她看到的是他内心的美和令人同情的不幸命运,所以最终与他结婚。小说通过罗切斯特两次截然不同的爱情经历,批判了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并始终把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爱情描写为思想、才能、品质与精神上的完全默契。
简·爱是个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无论是她的贫困低下的社会地位,或是她那漂泊无依的生活遭遇,都是当时英国下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能够把一个来自社会下层的觉醒中的新女性摆到小说的主人公地位,并对主人公为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力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顽强斗争加以热情歌颂,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是难能可贵的。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整部作品以自叙形式写成。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全书构思精巧,情节波澜起伏,给读者制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而又不脱离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背景。作者还以细腻的笔法描写了主人公之间的真挚爱情和自然风景,感情色彩丰富而强烈。这部优美、动人并带有神秘色彩的小说,至今仍保持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会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谁也不希望找一个心肠狠毒的人与自己共度一生。对别人善良的人对自己或家人就会更好,反之,如果找一个不善良的人,一旦婚姻和家庭出现困难或不幸,对方很有可能弃你而去。因此,善良的性格便成为对方在恋爱中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简爱给罗切斯特留下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
当简爱到罗切斯特家当家庭教师时,罗切斯特还在欧洲大陆游荡,因此他们彼此并不认识。一天下午,简爱到镇上去寄一封信,在路上,看到一个人骑马赶路时因路面接结冰而人仰马翻。出于善良的天性,简爱问他:“你伤着了吗,先生?”那人嘴里骂骂咧咧没理她,简爱又问他:“我能帮你吗?”那人粗暴地说:“你站到一边去!”一般人碰到这种好心没好报的事情,也许早就生气地离开了,但简爱看到那人痛苦的模样,再次对他说:“要是你伤着了,需要帮忙,先生,我可以去叫人,到桑菲尔德,或者海村。”但那人仍然不领情,挥手叫她走开,但简爱却固执地不走,对他说:“先生,没有看到你能够骑上马,我是不能让你留在这条偏僻的小路上的,天已经这么晚了。”看到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再加上自己确实摔得不轻,不能站起来,那个人只好屈服,让简爱扶着他走到马跟前,撑着简爱的肩膀跳上马走了。
你现在可能都知道了,简爱固执地帮助的那个人就是桑菲尔德的主人,百万富翁罗切斯特先生。你不知道的是,简爱对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的倾心相助,在罗切斯特先生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感情波澜,他在日后对简爱说,“我一压(你)那肩膀,某种新的东西悄悄地流进了我的躯体”,“我会信守诺言,排除艰难险阻去追求幸福,追求善良——对,善良”。是啊,简爱的善良的心怀,对历尽坎坷的罗切斯特先生来说,是一种怎样的巨大的感情吸引!
此后,另外一件事更让罗切斯特感受到了简爱天使般的心肠。当罗切斯特告诉简爱她教的小孩阿黛勒不是罗切斯特的小孩,而是一个淫荡的法国舞女的私生女时,对简爱说:“现在你知道她是法国歌剧女郎的私生女了,你也许对自己的职位和保护人身份改变了想法。说不定哪一天你会来见我,通知我已经找到了别的工作,让我另请以为家庭教师呢!”简爱对他说:“不,阿黛勒不应对她母亲和你的过失负责,我很关心她。现在我知道她 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父母——被她的母亲所抛弃,而有不被你承认,先生,我会比以前更疼爱她。我怎么可能喜欢富贵人家的娇生惯养的宠儿,而不喜欢像朋友一样对待她的孤苦无依的小孤儿呢?”
简爱对阿黛勒这样的孤弱者的同情,深深的感动了罗切斯特,让他看到了简爱善良美好的内心,也更坚定了他追求简爱这个善良天使的决心。
爱情和婚姻不仅仅是物质的,它更多的是追求精神的和谐和默契,精神的平等和一致。虽然当今世上的门当户对现在已被人嗤之以鼻,但恋爱中精神上的平等却是两个人走到一起的基础。简爱和罗切斯特就是因为精神的和谐才相互吸引的。
首先,简爱能够在精神和内涵上和罗切斯特处于同一高度,能够和罗切斯特在精神上沟通。如,第一次他们谈话时,罗切斯特当听说简爱是个孤儿后,就对她说:“所以你就坐在那里等你自己的人来?”简爱问:“等谁,先生?”罗切斯特说:“等绿衣仙人呗,晚上月光皎洁,正是他们出没的好时光。是不是我冲破了你们的圈子,你就在路面上撒下了那该死的冰?”简爱也一本正经地对他说:“绿衣仙人几百年前就离开了英格兰,就是在去海村路上或者附近的田野,你也见不到他们的一丝踪迹。我想夏天、秋夜或者冬季的月亮再也不会照耀他们的狂欢了。”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像费尔法克斯太太一样,对他们的话感到莫名其妙。但实际上这是他们的一次高水平的交流。罗切斯特先生用绿衣仙人来指简爱在盼望自己心爱的人,他在暗示简爱那天晚上是否在与人约会,而简爱则告诉他,自己在英国根本就没有爱自己的人。像简爱这样,能够透过罗切斯特话的表面含义,真正理解罗切斯特的说话的本意,没有一定的知识修养,没有比较丰富的内涵,没有一个聪慧的头脑,那是根本做不到的。换一个人的话,罗切斯特先生就只能是对牛弹琴了。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与一个头脑简单的人交谈,肯定是一种折磨,而与一个能够和自己心灵沟通的人交往,绝对是一种享受。他们之间的默契的交流,使罗切斯特非常愉快,对简爱产生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每天晚上的谈话,成了罗切斯特的盼望。他对简爱说:“炉火和吊灯不能陪伴我,派洛特(一条狗)也不行,因为它们不能说话。阿黛勒稍好一些,但还是远远低于这个标准,费尔法斯特太太同样如此。而你,我相信是合我的意。”
如果一个女孩子,只注重自己的外表而忽视自己的内涵和修养,不能和对方达到同样的精神层次,在对方的心里永远只能是一个花瓶,不能获得对方的尊重和喜爱,最终会使对方失去兴趣。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贾宝玉宁要体弱多病、尖酸刻薄的林黛玉,而不要人见人爱的薛宝钗。原因很简单,林黛玉是贾宝玉精神的知己,他们有精神的默契和和谐。相同的层次,共同的语言是两人走到一起的基础。
除了相同的层次和共同的语言外,平等的人格也是精神和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人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高低而自高自大或自卑自贱,不能是一个灵魂丧失个性去迁就另一个灵魂。简爱在她和罗切斯特的交往当中,就不因为自己清贫的家世、卑微的身份和平庸的相貌而自卑,显示出自己独立和尊严的人格魅力。
《简爱》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那就是罗切斯特骗简爱说自己要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了。简爱听后,要离开罗切斯特,罗切斯特要简爱留下来,简爱义正词严的对罗切斯特说:“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你以为我会留下来做一个对你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抢走我嘴里的面包,泼掉我杯中的生命之水?难道我贫穷、卑微、矮小、不美,就没有灵魂,没有感情了吗?——不,你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给我一些美貌和财富,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好象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不是根据习俗、规则,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在跟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好象我们穿过坟墓,站在上帝的面前,彼此平等,生来就平等!”
简爱的这席话,揭示了爱情的真谛。是啊,在男女恋爱中,如果一方因为地位和身份的低下,就在另一方面前卑躬屈膝,丧失自己的平等的人格,这样的爱情是不会有好结果的。爱情是一架天平,在天平两端的男女必须保持精神的平等,否则,爱情的天平就会倾斜,爱情也就不复存在了。简爱这种平等的态度,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尊敬,也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由于罗切斯特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受到的打击,在他回到桑菲尔德的时候,心情非常沮丧,脾气也非常暴躁。在最初与简爱相处的时候,他总是表现得粗暴、傲慢、无礼。针对罗切斯特的态度,简爱既不针锋相对,也不奴颜婢膝,而是不卑不亢,绵里藏针,既不伤到罗切斯特,又委婉的表露出自己的心情。她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即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又不可以任人亵渎。
当罗切斯特看了简爱画的画后,问:“你什么地方弄来的摹本?”简爱回答说:“从我的脑袋里。”罗切斯特挑衅地说:“就是我现在看到你肩膀上的脑袋吗?”对于罗切斯特侮辱性的话,简爱不愠不火:“是的,先生。”罗切斯特又追问:“那里面还有类似的东西吗?”简爱回答说:“我想也许有。我希望——更好。”
面对罗切斯特的不友好态度,简爱不是愤怒和生气,那只会显示自己没修养,只会弄僵和罗切斯特的关系,她采取的柔中带刚的做法,即把自己的思想说了出来,又不会触怒罗切斯特。
另外一次,当罗切斯特想摸清简爱的过去,就用一种比较傲慢的语气要简爱说说自己的情况。对罗切斯特的要求,简爱只是微笑,并不开口说话。罗切斯特再三催促简爱开口说话,简爱仍然一声不吭。罗切斯特看到这种情况,连忙道歉:“爱小姐,我请你原谅。我提出要求的方式,荒谬而近乎横蛮。实际上,我永远不想把你当做下人看待……我想请你跟我谈一会,转移一下我的注意力,因为我的思想苦苦纠缠在一点,像一根生锈的钉子那样正在腐蚀着。”看到罗切斯特道歉以后,简爱软了下来,亲切地对罗切斯特说:“先生,只要我能够,我是乐意为你解闷的,十分乐意。不过,我不能随便谈个话题,因为我不知道你对什么感兴趣。”
可以说,简爱对罗切斯特的每次的粗暴和不友好的态度都采取了这种温柔的外表之下的倔强的反抗,而当罗切斯特表现的每一次友善,简爱都给予微笑的应对。简爱的这种态度,使罗切斯特既感觉到简爱女性的温柔,又不敢恣意无礼的对待简爱,他不得不收起他的粗暴和无礼,他对简爱的态度一天天温柔起来,他也感受到和简爱交谈的幸福和愉快,他曾经“像印度皮球一样坚硬的心”也渐渐软化下来。事后,他对简爱说:“对那些光靠美貌吸引我的女人,一旦我发现她们没有灵魂也没有良心——一旦她们向我展示乏味、浅薄、也许还有愚蠢、粗俗和暴躁,我便成了真正的魔鬼。但是,对于眼明手快的、对心灵如火的、对既柔顺而又稳重,既顺服而又坚强,可弯而不可折的性格——我会永远温柔和真诚。”
其实,罗切斯特的粗暴的待人态度并不是专门针对简爱的,而是他长期经受生活的打击之下的一种自然反映,但是,不管怎么说,他的这种待人之道是不对的。简爱应该如何对待罗切斯特呢?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粗暴和无礼针锋相对,不要说能够成为罗切斯特的爱人,就连工作都会保不住,落得个离开桑菲尔德府的下场;但是,如果对罗切斯特唯唯诺诺,一味取悦,罗切斯特就不会反省自己的行为,可能永远会用这种居高临下、粗暴无礼的态度来对待简爱,在罗切斯特心里,简爱永远没有地位,只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家庭教师,要成为罗切斯特的爱人根本是不可能的。
爱情是伟大的,它可以让人忘记一切,放弃一切。然而对简爱来说,一切都可以忘记,惟有尊严不可以忘记;一切都可以放弃,唯有自由不可以放弃。从这一点说,书中最具光彩的片段正是简爱对两次求爱的拒绝。她拒绝了罗切斯特,走向了孤独凄凉的流浪之路。因为她不愿放弃尊严沦为一个寄生者,即使是为了爱情。“我回顾自己曾抱有的希望,昨日它们还生机蓬勃,耀眼生辉,今天却都像直挺挺、冷冰冰、灰沉沉地躺在那儿的尸体,再也不会復活了。我回顾著我的爱情,那种属于我的主人,由他所一手缔造出来的感情,它就像一个在冰冷的摇篮里受罪的孩子那样,在我的心里颤抖,正饱受著疾病和痛苦的折磨,却不能去投入罗切斯特先生的怀抱,从他的心头获得温暖。唉,它再也不能去求助于他了,因为忠诚已遭破坏,信任已经丧失了!
对我来说,罗切斯特先生已不再是过去的他,因为他原来不像我过去所想像的那样。我不想把他看成邪恶,我不愿说他欺骗了我,不过他在我心目中已失去了正直不欺的品性,因此我必须离开他,这点我看得很清楚”。
她也拒绝了表哥圣约翰牧师,歷经艰辛,简爱被一位严峻的圣约翰牧师和他两位可爱的妹妹收留。他们成为好朋友,牧师一心想到印度宣教,向简爱求婚。这是错误的,因牧师虽是好人,但他并不爱简爱,他只想到宣教时有个帮手。他年轻、俊美,富于才智。但恰恰在他面前她感到自己的天性之火无法自由的燃烧。而丧失自我在她看来无异于死亡——
简爱的个性由此跃然纸上。在简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她感觉到罗切斯特的呼唤,于是不顾一切地回到庄园,发现已成废墟。原来疯女人放火烧屋,自己摔死,罗为了救人而受伤,断了一只手,双眼变瞎,现在隐居在附近。
「怎么回事?」他问。
「躺下,狗狗。」我说。
「是妳吗?玛丽。」
「玛丽在厨房里。」
「这是谁?这是谁?回答我!」
「你还想喝点水吗?先生,刚才杯子里的水让我泼掉了一半。」
「到底是谁?谁在说话?」
「狗认出了我,僕人都认出了我,我今晚刚到。」
「天啊!我产生了什么幻觉?我让多甜蜜的疯狂迷住了!」
次日,罗切斯特向简爱求婚。
「我需要一个妻子,简。」
「那就挑最爱你的人。」
「我要挑我最爱的人。简,妳肯嫁给我吗?」
「是的,先生。」
「一个可怜的瞎子,妳好到处用手牵他?」
「是的,先生。」
「一个比妳大二十岁的残障,得靠妳的侍候?」
「是的,先生。」
「我的心肝,愿上帝保佑妳,酬报妳。」
「罗切斯特先生,如果我这辈子作了什么好事,起过什么善念,做过什么纯洁的祷告,发过什么正当的愿,那我现在得到报酬了。对我来说,能成为你的妻子,是世上最大的幸福。」
「因为妳喜欢牺牲。」
「牺牲,我牺牲了什么?牺牲了渴望和爱慕,得到了我所珍视的,亲吻我所热爱的,偎倚我所信赖的,难道这是牺牲?如果真这样,我的确喜欢牺牲了。」
「要容忍我的病弱,不计我的缺陷。」
「这不算什么,我只有更加爱你,我可以真正帮助你。」
「以前我讨厌由人帮助,以后不会再讨厌了,被简的小手紧握著,被简的温柔照料著,简合我的心意,可是我合简的心意吗?」
「完全合意。」
「简,我以前不信主,现在可是真心感谢它。它看事和我们每个人不一样,却清楚得多;判断事物也跟人不同,却聪明得多。我那时是作错了,差点儿玷污了我那洁白无辜的花朵。全能的主把她拿走,我愤怒。神的公道终于应验了,灾难落到我头上,我走过死荫的幽谷,我终于承认自己的无能,会懊悔和自责,我开始祷告,很短,但很虔诚。」
简爱与罗切斯特结婚了,他们有孩子,罗的视力也略恢復,他的祷告是真爱和活泼信心的结合:
感谢主,在刑罚中以怜悯为念,求主赐力量,使我过一个更圣洁的生活。
有人说,简爱的故事,只是一个十九世纪的童话,在现代社会中,它已经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其实,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不管社会如何变迁,爱情的内核是永远不会变的,它永远追求的是精神的平等和谐而不是外在的物质和外貌。在《简爱》出版之后的岁月里,现实版的简爱的故事层出不穷。辛普森夫人,这个离过婚的中年女人,竟然使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宁愿抛弃王位也要与她在一起,在世界上留下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传奇佳话;卡米拉,这个不修边幅的老妇人,竟然战胜了年轻美貌的戴安那王妃,与查尔斯王储最终结为伉俪。可以说,简爱的故事,在今天,仍然有它强烈的现实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