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如何区分处理话语文本和语篇文本的思考

(2011-06-09 23:46:15)
标签:

手机博客

杂谈

分类: 英语教学

对如何区分处理话语文本和语篇文本的思考

---- 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观摩研讨会心得

瑞安市上望一小 吴瑞芳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谈的主要是对如何区分处理话语文本和语篇文本的思考,说是思考,其实主要是从南京的研讨会上专家那儿听来的观点。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且听且思,我讲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宽容。

这次观摩研讨会的主题是:打造教学品牌,提供专家指导,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这次我们一共听了17节课。每一节课后,上课老师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并有1位专家对他进行提问,专家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我们可以对照着重新来看一看方才听过的课,就会有较深入的思考。每一天的观摩活动结束时,都会有一位专家对当天所有的课进行总结。第一天是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鲁子问老师,他观点让我最深刻的是,对话课就上对话课,一切活动为着对话,如果不是为着对话服务的,对话课上就不做阅读。是阅读课,就要以非常阅读的方式来上。第二天是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伊娜女士对第二天所有的课做总结,第三天是上海市特级教师朱浦老师对17节课做总结。

这次研讨会上的课只有两种类型:阅读课和对话课。曾经在一个讲座上听到说,只要是有语境的一段话就是一个语篇,甚至一个单词,如果有一定的语境,也能是一个语篇,所以对话的文本和阅读的文本我都把它看作语篇,对话文本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听和说的能力,阅读文本主要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读和写的能力,我们把对话课和阅读课都上好了,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我们拿到一个语篇,如果它的交际性比较强,就适宜上成对话课,如果它的信息性比较强就事宜上成阅读课。比如下面这个文本,上课老师把它上成了阅读课,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专家建议上成talk,因为它是个课本剧,有非常好的录音资料,可以让学生去模仿,去演一演。听说,这是全国最优秀的教材之一,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我们平时也可以留意下这些好的教材。

在这两天半的时间里,我们共观摩了17节课,听了上课老师的反思,专家的提问以及专家的评价和总结,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对话课和阅读课要区分开来。鲁子问老师,说了句很幽默的话:让凯撒的归于凯撒,让上帝的归于上帝,让对话的归对话,让阅读的归阅读。

1. 关于对话课的教学

1鲁子问老师说,对话课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句子在语境中进行训练。他批评了这样的chant: eat ate ate good food, do did did the dishes. 他让我们去思考,这样的活动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吗?他说,语言运用能力与语言能力不一样,语言运用能力是在合适的语境中说出合适的话来,所以说对话课,要让句子在语境中进行训练。

2)对话课不仅关注关键句,还要关注话语衔接。北京市张燕燕老师五年级的对话课travelling,不仅从文本中提取出这节课的关键句:Where are you going? How are you going there? 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 to get there? 同时关注:话语间的衔接,让对话更自然。在学生对话之前,老师就先提醒说:Try to use these words in your dialouge: Really? Great! So… .Sounds great! These words are very useful. I hope you can use it .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觉得这些连接的词比较简单,就没去关注它们,现在想想,这些词的交际功能是很重要的,能让说的话更自然。并且老师的这种理念贯穿在评价中的,在这个环节结束之后,学生运用语言的环节,对于第一组学生的展示,老师的评价是:They used the words, like really, great. 第二组展示的学生就用得更好了,老师就评价说:You can use these words well. 我想,她的评价一方面具有导向性,另一方面她的评价是真实的诚肯的。

3一节被专家评为高质量的对话课。

朱浦老师说,对话课要从语境、语篇中提取出语言,语用的活动要建立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关于怎么样利用对话文本他给我们一个这样的流程图:提取信息——提取语言——训练语言——运用语言。北京市张燕燕老师五年级的对话课Travelling被专家评价为一节高质量的对话课,她的课一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实践的地方,我们不妨来看看她的课。这是她的教案中的教学流程图;(插图)她的课采用的是任务型教学,在warm up 环节,她只做了两件事:introduce the task( T : We are going to finish a task. Because next month your school will have a photo show. Your task is to discuss your photo show trip.并在幻灯片上出示:You will be able to : Use “How long” to ask about the time. ) 第二件事是:build the background. 播放动画片,和学生一起边看边说。回答问题:How does she travel? What other ways can we travel? 教师借助自己的旅行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表达法。

在这么一个简短的启动阶段后,就快速进入文本的学习。T 很朴实的借助课文对话的插图,TThis is Lingling and that is Tony. Lingling is talking about her traveling plan with Tony.将学生引入课文的语言情景。接下来做的是,从文本中提取信息T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Lingling’s plan? S:where is she going? When is she going ? Why is she going?接下来才开始听录音,回答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次很多的课上,在进入语篇的学习之前,老师都先让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呢?想从里面获取什么信息呢?我们以前提倡学生听录音要有目的的去听,所以就给出问题。这次上课的好多老师,也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不过是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听,更具有主动性。)听完第一次的录音,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第一次的听录音活动,学生基本理解了这篇文章的意思。完成提取信息的过程。

接下来,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关键句:How long does it take her to get there? Please listen again and find out the answer. 学生听录音回答。About 3 hours. 完成从课文中提取语言的过程。

接下来,老师还利用思维导图,(插图)对文章进行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总结主要信息的能力。(在这次的课中,思维导图用得比较多。有些老师在自己介绍环节,也运用思维导图,给出一些信息,让学生猜猜老师的爱好、怎样去上班等,而不是老师自己进行自我介绍。)

(我们进入语篇的学习时,有时候会马上提取语言,进行语言的训练,然后再引导学生去理解篇章的信息。朱浦老师:从文本中提取的信息,分为两类:一类信息:用来感知的,如,语篇的主角是谁,发生了什么事等。二类信息:用来训练语言的,就是我们从里面提取出来,学生要学习的语言。比较符合我们认知规律的是,先进行一类信息的提取,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充分进入语境,再进行二类信息的提取,从语篇中提取语言,我想提取一类信息对于学生对二类信息的理解和运用都是有帮助的。

接下来就是操练的环节。有位专家说:Presentation for comprehending, practise for learning.呈现课文文本,让学生去提问,去听,去回答,是帮助理解课文,理解功能句的意义, 现在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环节,学生学习语言的环节。第一项练习是: read the dialouge. 1.自由跟读对话。老师走到学生的旁边屈身听一听学生的朗读情况。在这里,张老师做了连个预设,如果学生对于长句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 to get there? It takes me about 3 hours. 的朗读存在问题,教师就出示幻灯片按意群指导学生朗读,并进行适当的练习。如果学生不存在问题,就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小组朗读。2.pair reading. 小组朗读。老师在幻灯上进行角色的分工。(这也是我很敬佩这位老师的地方,平时上课,我会说你们自己练习对话吧,学生就角色的问题还要讨论,浪费时间)3.小组展示。4. 自主朗读,学生自由选择对话角色,全班共同练习对话。

课文朗读好了,开始了第二项练习:Practise and consolidate the key al sentences. 利用游戏来练习重点句型。当时老师用的是变魔术的方式。把自己手里的卡片变没了,一看在一个学生的桌子下面。卡片的上面是:虚拟的这个学生生的travel要去哪里 怎么去 需要多长时间 等信息。学生根据这个信息沟,进行对话。

语言训练完之后,开始语言运用的环节。也就是这节课中,Complete the task完成任务的环节。T :Now let’s start our task.(出示幻灯片展示任务步骤,帮助学生理解)First, you have 10 seconds to think a place you want to go. Second, you are going to have a discussion with your friend.在这里我看到,张燕燕老师对课堂做了比较充分的预设,学生选择自己要去的地方是需要时间的,她给了学生十秒钟的时间去选择要去的地方,这样学生就是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了

最后是这堂课的总结:T: Today we’ve learned about Lingling’s plan and a useful sentence to ask the time. You all have a wonderful plan. Maybe you can take photos together. Whatever to enjoy the beautiful life. 总体的感觉是,这节课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2. 关于阅读课

1)重视教材内容的整合

整合:多元教材的配合 一纲多本

调整:教材的自我配合

补充:相关资源的配合,主要指阅读和视听内容

在教材的整合方面做得最绝的是,上海的老师。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教材。本课时重点是:to use the simple past tense to talk about past states.殷老师使用教材,并没有拘泥于教材上的几句话,而是把这种变化引申到 四季的变化,植物的变化,动物的变化(小鸟的变化,帝企鹅的变化)以及人的变化(carol 的成长,贝多芬的故事,姚明的故事,林浩的故事,还有她自己的故事),并进行生命教育,they are lives of love ideal faith and efforts, they are lives of changes. Changes make life.)她加的视听内容有:帝企鹅日记视频 成长的烦恼主题曲。她的主体文本:carol 的成长故事,也是教师根据电视连续剧:成长的烦恼编写的。她的拓展文本有四个:分别是贝多芬 姚明 林浩 还有她自己的故事。

2)教材内容的处理:TCLLU

Topic 语篇的主题

Content 语篇的内容      

level of ss 学生的语言水平

length of a lesson 一节课的长度

unit 单元内容

我们平时的每节课如果都能这样去做,学生就每节课都会有进步。

3)关注文本的解读

文本的内容(合理吗 狼来了那个孩子的行为道德不道德)

文本的语言(学生要学习的语言)

文本情感

关于狼来了这篇英文版的课文,专家说,学生都已经知道故事的情节了,学生要学的是什么?应该是,那些话用英语怎么说。我们上课的时候就,不应该对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样了,我们就没有必要很细地引导学生去提取信息了。重要的是,提取学生要学习的语言,然后进行训练,再运用。

关注文本的重要性:它将左右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对于教材的态度,你越研究教材,你会越觉得它的可爱。它将左右课堂的效率,学生能否形成有效的语用能力,学生能否萌生对英语的情感。

4. 阅读课的过程设计:

pre reading激活旧知 导入新课

while reading  信息提取 语言学习

post reading 尝试运用 形成技能

专家的说法是,阅读的主体部分应该突出,要快速进入主体文本的学习。

5 应用型的阅读教学

这个词,我听上海的老师在介绍课的时候说起过,朱浦老师也说,应用型的阅读教学要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趋势,但是没有去深入地说它。

6 .阅读课的典范(上海市徐汇区殷克清老师的课  一堂阅读课的典范 授课教材版本Oxford English Shanghai Edition 单元名:Module 3 Things around us标题: Color changes 年级:Grade5 话题:changes 

殷老师的课设计大方、内容丰富。她选用的材料内容、人物内容、声音内容以及训练的内容都很大气,都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能够感受,一个普通的孩子也是能感受的内容。她所创设的语境不是完全用媒体的动感来打动的,而是用人物及人物背后的故事,一个林浩背后的故事;姚明背后的故事,他的屡屡受伤;贝多芬背后的故事;还有她自己的故事,说明普通也是如此,都在变化,在进步,这就是生命。

Pre reading: 用一段关于南京的 vedio 展示金陵古都的变化  一遍播放视频,老师一片解说,老师的语言很好,只可惜没记下来。以后听课要呆录音笔。从南京的变化,引出主题changes

2. the changes of the season. 教师引导学生 describe the changes from summer to autumn. Ss follow. (引出 it was… . Now it is…)

.ask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 changes from summer to autumn.

3.the changes of the plant. (过渡到bird 的变化)

4 the changes of a bird.

Ss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 egg and the baby bird. 

T: it was an egg. it could not walk ... .Ss follow. 提取出 it could not

Now it is a baby bird. It is brown .

在引到 It was an egg.

Now it is an adult bird. 引到 It was a baby bird.

呈现:连个并列的文本:

It was a baby bird. It was small .It could not fly. It could not find food.

Now it is an adult bird. It is big. It can fly. It can find food.

6.the changes of a penguin

T introduces penguin. Ss follow.

What can the adult penguins do?

The can… .

看《帝企鹅日记》视频,给出从 egg baby penguin adult penguin三幅图,和主要句型。学生小组讨论:the changes of a penguin.

Ss : it was a baby penguin. It was very small. It could not walk on the ice.

Now, it is an adult penguin. It is very big. It can walk on the ice and find some food.

While reading

1. introduce the family.

2. introduce Carol.  布置任务:分成5段。(学生整体理解语篇)

Ss read the passage.

3.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大意。elicit the five stages. Baby. Young children. Teenager. Adult 等五个阶段。

4 Q and A about the 5th part.

How old is Carol now? S: 35 years old.

T: what does she do ?

S :she works as a doctor.

Have Carol got married?

S :yes.

5. ask and answer about Carol when she was a baby.

T ; How was Carol when she was a baby?

S : she was fat.

T : did she always go out to play?

S : no she didn’t

6. ask and anwer about the young child states.

T : 并从问答中引出 kindergarten . 学生跟读。并解释: it was a school for small kids from 3 to 6.

T : how old was Carol .

7. read and tick.  About the teenager part.

Post reading The changes of different people

1 . T introduce 4 people. (Beethoven  Yao Ming  Lin Hao  Yin Keqing)

2. Ss choose one and read. After reading it, ss choose the way to presentation.

学生按喜欢的人物分组, 每组中,每人拿到一个片段,学生把片段排序,并叙述出来。最后一个阶段是排序输出, 一个好处是,有利于学生的写作策略的形成,经过排序,学生能知道,要按时间的顺序来写一个人的变化。

3 点题: They are lives of love ideal faith and effkorts. They are lives full of changes. Changes make life. 殷老师的语言教学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蕴含着生命教育。她的点题很高, 最终用贝多芬、姚明、林浩、还有她自己背后的故事来点题。她特别是,放了她自己的故事进去,虽然很普通,让学生觉得很接近,也正好延续到家庭作业中写写自己的变化上去。

4. homework

(1) read the story of Carol.

(2)write about your changes.

、结语

1. 摒弃以词、句为主体带动语篇的学习,提倡以语段、语境为主体带动词、句的学习。这次一个很大的声音就是,启动阶段不宜过长,要突出生成的过程,也就是说,要快速进入语篇的学习。我们平时回到课本的时间比较短,特别是对话课,而这次的课,大部分的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就直接进入课文的情境,先让学生感知课文,然后再重难点各个突破。

2  把重心放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上,把新词呈现的时间缩短。这次的对话课和阅读课中都有新单词的学习,但是学生在新单词的学习上花的时间很少,一呈现,跟读两到三次,五六年级的学生就能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运用了。或许,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尝试着这样去做,然后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的培养上,把更多的时间花在talkread and write 上。我们学校的尹瑞君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她把let’s learn let’s talk放在一起上。然后就会有时间去上我们因为课时原因没法上的storytimeStorytime 是一个比较好的拓展材料。

3 听课的感受:参加这次研讨会,最深的感受是人好多,原本只能容纳2000人的南京审计学院体育馆内拥挤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英语教师5000余人。主办方在向全体参会人员表示歉意的同时,也感叹这两年来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增长速度之快和教师的学习热情之高。上课的老师也都很年轻,最小的只有26岁,她们的教学热情、个人素质令人折服。在最后一天的总结讲座上,伴随着歌曲《友谊天长地久》的背景音乐,上课老师们的照片出现在大屏幕上,朱浦老师问我们说,你们还记得他们吗,他们是新理念的实践者,而且,在他们的照片后面用了省略号,因为还会有很多年轻教师加入到他们实践的队伍中来。非常感谢17位教师为我们呈现这17节包括很多优秀的新的教学理念的课,为我们提供学习的榜样和思考的契机。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拼命记录课堂步骤、教师的课堂用语、学生的回答,没有时间宏观的去看课堂,一天下来,我最深的感觉是这么多好课,我却学不到什么,特别无奈。第一天,晚上,我们小组的6个人对当天的课进行了回顾,大家的听课笔记凑在一起,大概复现了当天的7节课,对于专家说的似懂非懂的话,我们讨论了一番终于有些明了了,感觉对于第二天的听课也比较有帮助。最遗憾的是第二天,那天有两堂非常出彩的课要上场,上海的课,北京的课,老师的课堂用语、课堂调控能力都让我望洋兴叹,觉得特别遗憾,可能我这辈子也达不到他们那样的水平了,特别是上海的课语量很大,老师的课堂用语特别令人叹服,我想记下来,却根本来不及,加上听课环境的不佳,我的位置既看不能完全看见板书,又不能完全看见幻灯片,心里又着急又无奈。经过,这么一劫,第二天晚上我们讨论了对策,决定大家分工,有人记教学过程,有人专门记教师的课堂用语,有人专门记学生的发言,并且决定用手机把整堂课的声音都录下来。可惜第三天只有两堂课,但是让我觉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是我录下了朱浦老师的总评。这17堂课和专家的点评,我现在能消化的也就是比较浅显的理念,需要在回来后,再对听课资料进行温习,这样才能有些许的进步。1127日晚上,我们回到了瑞安,在站台上,我感叹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我们教研员林蓉蓉老师嘱咐我们说:你们要把在南京的热情带回来。在前几天吃饭的时候,我们学校教导主任陈小微老师说:要把学到的理念用到教学中去。我想把林老师和陈老师的话加在一起,并且去实践:把在南京的热情带回来,把学到的理念用到教学中去。这样,我们这次南京之行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不然,我们听到先进的理念,看到的优秀的课例对于我们自己,对于我们的学生又有什么益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