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组泥岩中密集分布的麻点究竟是什么?

标签:
野外地质现象解析 |
2、具麻点状构造的泥岩具纹层状构造
3、具麻点状构造纹层状泥岩近拍特征
4、具麻点构造泥岩层面特征
5、为照片4中具麻点构造岩心层面的局部放大特征,部分麻点在层面形成凹坑,部分则形成鼓起来的小包
6、具麻点状构造岩心的层面特征,白色为方解石
6、具麻点状构造岩心的层面特征,麻点具环带结构,具核部
8、为具麻点状构造泥岩的岩石薄片镜下特征,在偏光显微镜下,岩石中的麻点为具环带结构的球形含铁方解石麻点,×100,6小格=0.1mm(单偏光)
9、含铁方解石麻点,麻点直径一般为0.5~0.9mm,最外层与泥岩之间具厚度不等的环带,由泥质与铁方解石混合组成
×100,6小格=0.1mm(单偏光)
10、为照片9的同视域正交偏光照片,在正交偏光间麻点由方解石组成,由于薄片厚度较薄,方解石的干涉色降低,呈具明显的环带结构
×100,6小格=0.1mm
11、为另一小的铁方解石质麻点,具宽的环边 ×100,6小格=0.1mm(单偏光)
12、为照片11的同视域正交偏光照片,泥岩由粒径小于0.03mm的极细粒碎屑以及粘土矿物等组成,麻点中部由较纯的铁方解石组成,环边中含有较多泥质
×100,6小格=0.1mm(薄片厚度较薄,导致碳酸盐矿物干涉色降低)
13、泥岩中的铁方解石质麻点特征
×100,6小格=0.1mm(单偏光)
14、为照片13的同视域正交偏光照片,铁方解石麻点由放射状分布的纤柱状铁方解石所构成
×100,6小格=0.1mm
15、麻点的特征,由铁方解石构成,具环带状结构
×100,6小格=0.1mm(单偏光)
16、为照片15的同视域正交偏光照片,麻点由单晶状铁方解石构成,具环带状构造,环带中含大量泥质 ×100,6小格=0.1mm(薄片厚度较薄,导致碳酸盐矿物干涉色降低)
17、麻点的特征,具较宽的环边,环边中富含泥质 ×100,6小格=0.1mm(单偏光)
18、为照片17的同视域正交偏光照片,麻点由晶粒镶嵌状方解石所构成
19、部分麻点与泥质之间具褐铁矿化晕圈
×100,6小格=0.1mm(单偏光)
20、部分麻点外形呈不规则状,麻点中央为较纯的铁方解石,与泥质之间具含泥质的铁方解石环边
×100,6小格=0.1mm(单偏光)
21、为照片20的同视域正交偏光照片,构成麻点的铁方解石为单晶方解石,呈统一消光,×100,6小格=0.1mm(薄片厚度较薄,导致碳酸盐矿物干涉色降低)
22、外形不规则状的铁方解石麻点,麻点外侧具薄的褐铁矿化晕圈以及含泥质的环边,
×100,6小格=0.1mm(单偏光)
23、为照片22的同视域正交偏光照片,构成麻点的方解石为单晶状方解石,呈统一消光,×100,6小格=0.1mm(因薄片厚度偏薄,故干涉色降低)
24、在泥岩中含大量微小的黄铁矿球粒,×250,3小格=20微米(单偏光)
25、麻点主要由铁方解石构成,麻点与泥岩之间具含泥质的方解石环边,
×100,6小格=0.1mm(单偏光)
26、个别铁方解石麻点内可见微小的黄铁矿化球粒以及之前只在延长组较大钙质结核内才出现的嗜热球形微化石!麻点与泥岩之间具薄的褐铁矿化晕圈及含泥质的铁方解石环边,
×100,6小格=0.1mm(单偏光)
27、为照片26的同视域正交偏光照片,正交偏光间可麻点中央由单晶方解石所构成,外侧具不明显的放射状结构,×100,6小格=0.1mm(薄片的厚度较薄,导致碳酸盐矿物干涉色偏低)
28、为照片26的局部放大后特征,铁方解石质麻点边缘可见数个直径约15~20微米的球形嗜热微化石,×250,3小格=20微米(单偏光)
29、为照片26的局部放大特征,可见少量钙质球形嗜热微化石及含有机质的圆形微小球粒,×630,6小格=10微米(单偏光)
30、为照片26的局部放大特征,含少量钙质球形嗜热微化石,×630,6小格=10微米(单偏光)
31、为照片30的同视域正交偏光照片,在正交偏光间,球形嗜热微化石由单晶方解石所组成,×630,6小格=10微米(正交偏光,薄片厚度较薄,导致碳酸盐矿物的干涉色降低)
32、为照片26的局部放大特征,含大量含有机质的球形可以微化石,
×630,6小格=10微米(单偏光)
33、为照片26的局部放大特征,部分球形嗜热微化石外壁或内部被有机质所占据,球形含有机质微小球粒与球形嗜热微化石大小基本相等,×630,6小格=10微米(单偏光)
后一篇:认识热液石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