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构造现象,有些可能是所谓的“石香肠”构造,有些又叫布丁构造,有些则与布丁构造非常相似。那么这些现象的成因如何?我们如何确定它们是否“石香肠”构造呢?

1
山西吉县壶口附近纸坊组剖面中见到的“石香肠”

2
照片1中部分“石香肠”的近拍特征

3
这是在灵山岛白垩系大型滑塌沉积中的同沉积布丁构造

4
陕西麟游石千峰组剖面见到的布丁构造

5
陕西摩天沟延长组剖面见到的布丁构造
6
陕西富平中奥陶组海相碳酸盐岩中见到的“石香肠”构造(红笔处)

7 陕西富平中奥陶组海相碳酸盐岩中见到的“石香肠”构造(红笔处)

8
陕西宜君延长组剖面中见到的布丁构造

9
陕西富平奥陶系剖面中见到的疑似”石香肠“构造

10
陕西富平奥陶系剖面中尚未发育完全的环形层
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boudinage),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是岩系中的岩石之间存在明显韧性差。当受挤压时,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直至拉断,形成断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岩块段,形如香肠,即称石香肠。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异出的物质所充填。
在震积岩中也有一些软沉积物在拉伸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变形叫布丁构造和拉伸变形,它们的代表有环形层和软布丁。
环形层是一组纹层岩石组成的环形构造,有人将其解释为深湖相或静水弱地震摇晃的产物。环形层发育于胡泊季节性纹层中,也发育于海相纹层岩石中。环形层在一个层内是由一系列横向连结的扁的同心纹层环体组成。环形层的形成机制是由于拉伸应力撕断了纹层沉积层,在两个纹层环之间被一组剪切力分割而使纹层圈闭,其力学机制与布丁构造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环形层构造是在软沉积物状态下纹层沉积物的变形。

10
环形层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巧克力布丁)(据Calvo等,1998)

11
据苏德辰,孙爱萍“北京永定河谷中元古界雾迷山组软沉积物变形与古地震发生频率”论文插图

12
据苏德辰,孙爱萍“北京永定河谷中元古界雾迷山组软沉积物变形与古地震发生频率”论文插图
而震积岩里所指的布丁是薄层软沉积层在拉伸应力作用下被撕断的构造,即软补丁。与环形层不同,布丁呈小型透镜体沿层内分布,而透镜体的两端被拉伸的很长、很尖,布丁本身往往弯曲变形它是薄层软沉积层被水平应力拉开的产物。它们往往易被解释为压扁层理或透镜状层理,从软补丁两端拉伸形状、弯曲及内部缺少牵引流构造应该很容易与压扁或透镜层理相区分。

13
薄层砂岩形成的布丁,布丁弯曲,两端被拉伸呈细长状(四川龙门山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据《中国沉积学 第二版》乔秀夫摄)
下面的图片选自我的朋友发来的有关线理构造的PPT中,我将其中石香肠部分挑了出来放在这里,大家看过之后定会对“石香肠”构造有更进一步了解的。里面的照片出处并不清楚,所以无法标注,还请有关作者谅解。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