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寺,望穿世事的佛眼:一路向西到江孜

标签:
江孜白居寺湿婆眼三教并存 |
分类: 西藏、云南、四川 |
这是一个没有姓氏,没有族谱的民族,不需要在复杂的血脉纹路里追宗寻源。
不像我们那样,传宗接代、子孙万年的传统在血管里根深蒂固。而仅仅是一个人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离开。
寺院给了藏民一个集中弘扬佛法和修持审觉的场所,以及修持可能的法门和方法。
修持心性本质觉悟,解除生老病死之苦,最终出离六界轮回,实现个体生命的永在之乐。
在江孜那片宽阔的年楚河谷平原上,首先看到的便是像长城一样蜿蜒在灰色山上的赭红色高墙,然后是峭立于城中的宗山及其红白色的城堡,然后是四面二十五角九层三十
二米层层叠叠又层层叠叠的十万佛塔,然后—是那双湿婆的眼睛。
白居寺是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格鲁派3大教派共存的一座寺庙。兼容并蓄的白居寺,不仅收纳了一度曾剑拔弩张的藏传佛教各个派别,结果是分庭抗礼也好,相敬如宾也好,总还是共同属于佛教这个大家族,释迦牟尼这个共同的祖师。
白居寺的菩提塔,又名“十万佛塔”,是白居寺的标志。
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这座佛塔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人称“塔中有塔”。
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因而得名十万佛塔。它的正名“菩提塔”人们倒不大提起。
看起来并不高的佛塔,但里面的楼梯相当陡峭。有的楼梯入口还非常隐蔽,不好好寻找,可是找不到的哟。
藏族阿妈和阿爸手拿酥油壶,扶着墙一步步的爬楼梯。
在入口处,我很自然的扶住年老的阿妈,一起走进佛塔。佛塔的守护僧人看着我笑,说“好人有好报。”
全塔下大上小,遂层递收,开有108个门,实辟佛殿76间。
门楣饰有异常精美的象、狮、飞龙的浮雕,其内藏各类佛像,总计十万余尊佛像和近千幅壁画,故又称“十万佛塔”。
塔瓶中部还有一层小佛殿,四面的门楣上绘有3米长的湿婆神的慧眼,朝着四个方向。
那居高临下的俯视与观照,与众佛菩萨一样充满了慈悲与庄严。每双均长达三米的眼睛,六百年来一直就那样注视着、洞察着—善恶、美丑、正邪、真假……
又是似曾相识的眼睛。2007年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见到博达哈佛塔上的佛眼,与这里的眼睛一样摄人心魄。
白居寺的海拔有3900米。同伴因为高反难受,只有我一人进入了万佛塔。
塔里基本没有游客,只有拿着酥油茶和一厚叠一毛钱纸币的当地藏民,见佛下跪,见灯点油。
跟随前面藏民大叔的深沉吟诵“唵嘛呢叭咪吽”,转佛塔,是一辈子不会忘掉的经历。
佛塔的出入口太低矮,在这里碰了好几次头,声音在空旷的佛塔内咚咚而响。笑着对自己说,这个是给佛祖磕头了。
在出口的地方,狠狠地又磕了一下头,两眼一黑顿时坐在了地上。门口的僧人,用汉语跟我说,磕在哪里了?让我给你看看。呵呵,被摸顶的时候,我说,有酥油茶没?给我一杯我立马就好了。馋嘴的好处,就是用食物获得happiness。。。。
什么是格桑花?在藏区,我们问了无数人。他们指着不同的花,告诉我们这就是格桑花。
其实,格桑花是一类花的名字。路旁的野花,院子里的不知名花朵,在藏民眼中,都是格桑花。
但是从佛塔外围的雕刻,可以想象佛塔内的壁画和佛像有多么精致。
寺内的僧侣,生活也清静寡淡很多。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看这世界,不如看自己的内心。看清楚内心,这眼里的世界也便清楚与真切了。
一切皆由心造,包括这个世界,包括这世界的所有人以及—自己。
借湿婆之眼,看我的爱恨,一切皆是平常,在真实与虚幻之间。
Tips:
带相机进入十万佛塔须缴费10元,但是对于能拍摄十万尊佛像来说,绝对物超所值。
佛塔内大多数屋子光线很暗,不要使用闪光灯。用闪光灯对壁画和雕塑有影响,而且照片中会出现高光点,效果很不好。正确的拍照方法是长时间曝光,可以用三脚架,或将相机放在固定物体上。
前一篇:云门舞集《九歌》中的巴厘岛莲花
后一篇:[转载]散步奈良 Pa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