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世界末日-雪后故宫城
标签:
杂谈故宫雪后北京直到世界末日 |
分类: 枫行中国之京津冀 |
最近被问的最多一个问题是,这个月21号你怎么过?
怎么过?刚看完电影那年倒是设想过:如果真的有世界末日,希望可以和家里人一起,在家里手拉手,等待天崩地裂排山倒海那一刻。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可以支撑自己面对最坏情况的唯一魔法。
当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发生,越来越多的意外出现,越来越多与自己价值观和认知背离的事情层出不穷涌现的这几年,心境放佛水中浮舟,忽明忽暗忽起忽落。慢慢的,淡忘了电影里的细节,也慢慢的看淡了这个结局。
高中的时候,学语文课本江姐一课,当时同学互相问,如果在白色恐怖时期,你是党员,被抓起来反复折磨,你会不会当叛徒?当时的自己很无知,夸下海口说:我肯定不会当叛徒。
正如现在的你问我,这个月21号,当真世界末日来临,你会怎么样?
我怎么知道?!
我怎么知道?白色恐怖时期我会不会成为叛徒。
我怎么会知道?当前方的土地崩裂,当远处高达几十米的海浪向我扑过来的时候,我会是怎样的。
不在彼时彼境,谁也无法预测自己的行为。
就好像,这样一个我,不曾想自己在巴厘岛会拉着受了欺负的同伴跑到酒店前台与工作人员对骂;不曾想,在新加坡街头,带着一票众人雨中追车;不曾想到自己多年前的一个半夜,会双手颤抖送走一个伴我近十年的朋友;不曾想,自己遇到背叛与欺骗时,能够如此声嘶力竭的痛哭流涕。
人生不可假设,人生也无法假设。这许多年的人生沉浮,学会的只有一件事,享受当下。
管它明天是立冬还是初八,是二十一还是大年三十,过好现在这一刻,就足够。
我不喜欢吃辣椒,但我是个口重的。
我钟情于一些别人避之不及的食物,比如豆汁与羊乳酪,比如罗勒与榴莲。
对于这些口味刺激食物的初体验并不美好。几近捏着鼻子强忍着反胃才吃的下,不过尝试个1、2次之后,发觉这如此“厚重”的味道之下,蕴藏的是极度香甜的回味。
经历过些事后发现,人生的模样,并不是小时候用蜡笔最喜欢画的爸爸妈妈和我在满是鲜花的草坪上手拉手快乐相伴的样子。
事实是,人生犹如犹如榴莲,外表狰狞,相貌鄙陋,闻之不喜。
生有时,死亦有命,中间的这段漫长旅途自己并不能掌控,大风大浪或者琐碎扬尘,来什么就要硬着头皮吃下去。
那人生便没有希望了么?怎又知,苦与臭的身不由己终会过去,之后的回味,是甜是香是美好。会享受豆汁榴莲羊乳酪的人,相必遇事不会绝望到哪里去。
朋友酷爱看灾难片,坐在屏幕前又是颤抖又是尖叫,可电影结束,突然发现原来刚才的恐惧并不是现实,顿感活着真好。
曾经有朋友跟我说,人生经历三件事之一,便完满了:生过一场大病;打过一次官司;离过一次婚。他以经历过前面两件,跟我说希望第三件永远不要发生。
大抵,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之后,再次脚踩着地,是可以顿悟只要活着就够幸福。
窗外开始下雪,明天想必又是白茫茫一片苍茫大地。
一夜雪,首都便又回到了老北京。
第一次到故宫,还是即将高考那年的冬天。也是个雪后,不过阳光比现在通透,心态也是嫩嫩的未成长前的样子。
上百年历史的沉积在这城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上营造了强大的磁场,还记得那时第一次踏上太和殿前的大青地砖时,身体一激灵,如同过了电一样,寒毛竖起。
多年后的今天,来到这里,白雪把我最喜欢的地砖盖得严严实实。没有了与过去发生接触的媒介,只好想方设法躲避人群,四处寻么清净的地方。
喜欢各种长廊纵深到远处的感觉,好像吴哥寺的石窗回廊。
把这样的地方想象成为时空隧道,每走一步都期待触发时空机器,带我梦回大清。
故宫里的兽儿,多少是沾了灵气的。
曾听传言,这里的工作人员在紫禁城里遇到小兽儿,都要好生款待照顾,任其自来自往,不能打扰。
带着我的小兽儿一起游故宫。

古老沉重的木门,经过了翻新与粉刷,不再像原来那种黑乎乎破旧的模样。
大铜缸上的狮子头。
在对面的东华门之外,某个夏日午夜,和小东一起隔岸看灯,记忆犹新。
前一篇:【北海道】函馆散策-北国雪乡之旅
后一篇:【西藏】在路上:一路向西到林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