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巴生肉骨茶:姐妹俩的马来西亚深度之旅

标签:
马来西亚巴生肉骨茶美食 |
分类: 东南亚 |
肉骨茶起源于吉隆坡附近的一个港口-巴生。
据说,古时的吧生港口聘有很多华人做苦工。为了补充体力,兴起了一种用各种药材、猪骨和猪肉久熬出来的汤,拌饭吃。所以,名为“肉骨”。
肉骨茶要配油条,油条蘸满汤汁一起吃,香味十足。
至于肉骨茶内“茶”字,并不是因为加入茶叶熬煮。“茶”字的起源,曾听说过几种不同的说法。据大马饮食文化名人,林金城的《寻味地图》一书中指出,一位名为李文地的小贩,卖肉骨茶卖得名气响当。当地人昵称他为“肉骨地”。这是古人喜在人名前冠以职业属性的习惯。如卖鸡肉出名的阿兰,会被昵称为“鸡肉兰”,还有“猪肉荣”等诸如此类的昵称。吃肉骨茶的吧生人多从福建永春来马。在永春方言中,“地”和“茶”同音。“肉骨地”就成了“bak kut the”(肉骨茶)。至今,马来西亚华人,不分籍贯,谈起“肉骨茶”,还是发音为“bak kut the”!
去吃肉骨茶,可自备自己喜爱的茶叶。饱餐后,一杯香浓好茶下肚,解味又解脂,赞!好茶,好肉骨茶,对于传统马来西亚人,人生享受可以这么简单。
最好吃的bak kut teh, 当然是在其发祥地-巴生。
kota darul ehsan位于巴生高速公路旁,成面朝着吉隆坡西南方向。
这座城门标志着吉隆坡和雪兰莪的分界线。
路上,天阴了,真有感觉啊。。。
雪兰莪州的皇宫,比吉隆坡的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