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殖民风情马六甲

标签:
马来西亚马六甲圣保罗荷兰广场东甲牛腩面 |
分类: 东南亚 |
抵达马来第二天。
今天的目的地是马来西亚西岛最南端的马六甲。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因为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占领过,因此具有独特的殖民地风情。除此之外,这里还有神秘的“巴巴娘惹”文化。
在酒店吃了丰富的自助早餐。席间有身穿黑色袍子,带黑色面纱的神秘女郎入席,观察了一下,她们吃饭每一口都要掀开面纱一下。不由心想,这么辛苦应该吃的都不多,一个个身材都应该很曼妙吧~~更加神秘了。。
今天去马六甲和马来西亚新政治中心布城,我们在吉隆坡找了一个华人出租车司机,吴师傅,今天一天的出行,就靠咱们小专车啦。
出发了,一些吉隆坡街景
吉隆坡半山芭监狱,已经废弃了。
半山芭监狱位于吉隆坡市中心黄金地段,建于1895年,具有维多利亚时代风格,可谓吉隆坡最古老的地标之一。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曾在这里关押盟军战俘。半山芭监狱一直使用到1996年,之后成为监狱博物馆,还曾作为犯人的审讯地,后于2008年彻底关闭。监狱外墙长达300米的壁画由犯人集体创作,是世界上最长的围墙壁画。
从吉隆坡到马六甲单程开车要2个小时。路上很顺利,看看多变的云彩,拍拍照,一会也就到了。
马六甲殖民地时代的建筑大多在河东岸,集中在城市广场(荷兰广场)周围,广场上的老市政厅和基督教堂是荷兰人曾经统治过这里的明证。
这种花花人力车是马六甲的特色,可以在荷兰广场找一辆,让车夫带你走走老城。
我们没坐,但是花2元马币挑了一架最漂亮的,上车拍了很多照片。

河边操练的马来女警察。
长长地走廊,像南方的骑楼,不难看出马来西亚的华人文化很是浓厚。
跨过马六甲河桥,在河的东岸有一个整洁的广场,广场上有一座红色的针塔和维多利亚时代所建的喷水池。
广场四周都是荷兰式的红色建筑物。它们是荷兰人在东方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建筑物,大约在公元1641年至1660年左右建成。其中最大的一座古老建筑物就是正对广场的荷兰式惹兰叻参红屋(Studthuys)。
它在三百多年来一直是政府机关所在地,直到1980年才改为马六甲博物馆。荷兰式惹兰叻参红屋有厚厚的红砖墙,笨重的硬木门,门前是宽阔的石级。
馆内保留了马六甲各个时期的历史遗物,包括荷兰古代兵器,葡萄牙人16世纪以来的服装,马来人的婚嫁服饰,金、银、珠宝等手工艺品,以及在马六甲港口停泊的各类古代船只的图片等。馆内还收藏有稀有的古代钱币和邮票。
荷兰广场旁边的木制大船。

逛完荷兰广场,我们的下一站是圣保罗教堂。
这个教堂最初由一位葡萄牙船长修建。拥有山顶圣母小礼堂的圣保罗教堂市东亚的天主教宏伟遗迹。
从圣保罗山顶可以俯瞰整个马六甲。现在教堂已经荒废了150多年,但外墙气势恢宏,内部矗立着古老的美丽石头墓碑。
很喜欢这种老墙。就好像在故宫,在吴哥窟。
历史沉淀下来的磁场会影响我,仔细听,仿佛每一砖每一瓦都在诉说无尽的故事。

路边还有几只晒太阳的流浪猫。马来西亚的流浪猫都很瘦啊。。。

拾阶而上,路边有卖画的印度大叔,很热心的问我来自哪里,我说,我来自“Beijing”。大叔说,那好吧,我叫你“Ms. Beijing”
他卖的画都是自己画的马六甲风景,下来的时候,我买了一幅,他出价30马币,问我“are u happy?”,我笑笑,说“I am not
happy”,大叔就说,你说多少钱会让你高兴呢?因为这的确是他辛苦画出来的,我不忍心还价太多,就说20马币。大叔说:‘ok, are
u happy now?’我说,嗯哪,我高兴啦。大叔好大声地笑笑,说:“u happy & i
happy”。所以,收获马六甲红屋水彩画一张,还和大叔合了影。大叔很牛气,不买画不让拍真人呢~!PS:每幅画都有他本人签名。
站在山顶,很是凉快,驱赶了奔波的燥热,远眺马六甲海峡,惬意。

山顶教堂遗迹里的石碑都好漂亮,这里磁场最强大了,我呆了半天才出来。
最后还和最喜欢的一块碑合影留念,咔咔。
尽头是教堂遗址,里面还有更多的石碑,有时间的话真应该仔细看看。

尽头是教堂遗址,里面还有更多的石碑,有时间的话真应该仔细看看。
我们今天的司机吴师傅出镜。
从这古老的石墙不难看出当年的风采。
从圣保罗山下来,接近中午,我们去了鸡场街觅食。马六甲的名吃是鸡粒饭。
其实马六甲有个巴巴娘惹博物馆,但是开馆时间太短了,所以没去成。巴巴娘惹(或称土生华人/侨生)是指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和室利佛逝国(印尼和新加坡)一带的中国明朝商人与当地马来人通婚生下的子女。男性称为“巴巴”,女性称为“娘惹”,通称为“巴巴娘惹”。
鸡场街上都是华人建筑,感觉像是到了黄飞鸿年代的佛山。
竟然还看到了永春会馆。
这家酒吧很有特色,叫“地理学家”,在这条街上显得鹤立鸡群。
在小店里买了一件T,15马币,跟收款的小姑娘说了半天英文,结果姑娘会说华语。哈哈哈。
在这家店里买了好多冰箱贴,10马币5个,超便宜。
找了一家土产店,买了点心(杏仁饼、鸡仔饼、黄梨酥)一共 马币
28,还买了冰冰凉凉的酸梅马蹄饮,1.5一杯。
店老板收集了很多邮票,仔细看,世界各地的都有呢。左下角一张是戴安娜和查理的,想一想也是物是人非了。
这辆车要是开出去可太拉风了。
马六甲有名的小食是鸡粒饭和海南鸡饭。但是鸡场街附近都是面向游客的餐馆,不够地道。所以我们改吃了牛腩面。
误打误撞,进了东甲牛腩面馆,超本地的一家小吃店。店家和食客都是本地人,Maple完全无法沟通,只能靠我们司机帮忙翻译。这顿多亏司机师傅帮忙,不然真不知道怎么点餐了。
这一碗面里面牛肉+牛肚,每口都能吃到肉肉,超级满足啊!加上2 杯饮料桂圆水,一共15马币。
东甲牛腩面的烹调方法全来自父亲的秘方,但目前各州的店都是兄弟姐妹各自打理。
因为用的是本地牛肉,每天都是新鲜从巴剎买回来,加上牛肉贩所供应的肉质每天不一样(有老牛、小牛)之分,在烹调上就要作出一些协调,所以,每一天煮出来的牛肉及汤味都会有一点点的差别。
东甲牛腩面的汤底是以10多种中药材熬上两句钟煮成,但喝起汤时却不会觉得有太浓的药材味,反而是结了牛肉与中药材的香味。
9月的马六甲非常炎热,虽然没有水果沙冰,但是本地的冷饮也相当解渴
三保庙
三保庙后不远处有一小山,名“三保山”(Bukit China),又称“中国山”。相传郑和当年常到此登山散步,远眺海天,于是后人就在郑和驻足之处修建了一座“三保亭”。
关于三保山,流传着一位中国公主和一口神奇的井的故事。相传在15世纪中叶,马六甲的统治者是一位年轻聪慧的满苏沙时苏丹。有一天,一艘中国船驶抵马六甲,船内到处插满了金针。船长给苏丹送去一封信,声明他奉中国天子之命,语告苏丹:“每一根金针代表我的一个巨民,要是你能数得清有多少根,你就会知道我的权力有多大。”苏丹接到信后,思索片刻,命人送去回信,并在船上装了好几袋谷米。信中写道:“要是你能数得清这艘船上的谷米,就能准确地猜出我有多少的臣民,也就会知道我有多大的权力。”中国皇帝知道后,十分欣赏苏丹的聪颖,决定把自己的女儿汉丽宝(Hang Li Po)嫁给他为后。中国公主远嫁南洋时,随行的侍女不下500名,而且个个如花似玉。苏丹大悦,在一块65公顷的山地上专门为汉丽宝公主和她的侍女们修建了宫殿,并把这座山命名为中国山,声称她们居住的地方永远归她们所有。至今,这座山丘仍属于马六甲的华人社团所有。
苏丹还为汉丽宝公主在山脚下挖掘了一口井,称为“汉丽宝井”。这井不仅水质清冽甘美,而且不论天气有多么干旱,永不枯竭。当地居民为保护这口神奇的井,特筑起护井围栏,井水至今清澈纯净。
关于这口井的由来,另有一说是郑和下西洋时开凿,而且自从三保公喝了这口井的水,井水才变得如此清澈。传说喝了这口井的水,出门远游或下海捕鱼,遇到风浪会逢凶化吉。如今,它被誉为“许愿井”,据说只要将一枚铜钱投入井内,以后将会重游此地。
逛完这些,已经下午2点多了。开始返回KL,去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