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2023-09-18 14:59:58)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铭》、《醉翁亭记》和《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中举》是一代人在蒙童少年时学过的古代制文。分别是唐代刘禹锡、北宋欧阳修和清时吴敬梓染翰操觚而写就的。他们写作的地点或祖居就是如今的安徽省和县(老号和州或历阳)、滁州(昔称清流)和全椒(古名椒邑)。

后人今天在和县城内“镇淮门”后建起了“陋室公园”,在全椒历阳镇翻修了“吴敬梓故居”、“吴敬梓纪念馆”、筑造了“太平古城”,于滁州修葺扩建了“琅琊山景区”。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公园”一路向北,经过“吴敬梓故居”到达“琅琊山景区”,拢共约在90千米车程。

几年前曾走进参观过和县“霸王祠”、“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今天(7月26)开车自马鞍山跑34千米,过长江去和县,观看“陋室公园”和“镇淮楼”。

公元824-826年刘禹锡任和州刺史,在其简陋的居室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81个字骈体铭文《陋室铭》,托物言志,表达安贫乐道、避世俗媚眼、居陋室而志存高远的胸怀。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3幢9间呈品字状,石铺小院,主、侧瓦房3幢均筑于台地之上,朴素简约,小巧淡静,布局典雅庄重,古朴生辉。正屋内有刘禹锡塑像,两侧房为其生平行迹介绍和名人字画。

陋室公园仅50多亩面积,我绕行一圈,巡览了“望江亭”、“江山一览亭”、“半月池”、“舞鹤轩”、“龙池-生态岛”等配套构建,这些为利市民休闲聚乐、琴棋消遣等配套点景建筑,多半不是陈年古迹或传说来源之所

倒是“陋室公园”前方的“镇淮楼”令人寻味、值得端详。走出陋室公园,边行边看了“文庙”,过一汉白玉石桥,来到“戟门”牌楼前。戟门牌楼里有四幅“和县国家级非遗项目”——庐剧、剪纸、打莲湘和霸王传说图片。下坡向前,便是镇淮古街,街北端有“镇淮楼”古城门。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镇淮楼”起建于北宋,坐北朝南,呈长方形55m、21m,高11m;城楼内部夯土,外部砌砖,从建至今屡毁屡修楼墙中央有拱门,楼台建有谯楼(又名箭楼、敌楼、堞楼等),四檐翚飞,重檐歇山,下层三间,四周为18柱回廊;二层顶楼,四壁木板,雕梁画栋、通花窗格。近前可清晰看见城墙青砖上阳刻着清代时建窑烧砖人的名姓。“镇淮楼”“橹门”分别镶嵌南门北门楣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城楼修葺于1986年。

镇淮楼南面有条镇淮古街,一眼展望,比屋连甍、华丽亮堂、店铺杏帘、花木彩灯,原以为也就是些仿古建造。来前未去用心了解,于是,轻易放弃进前走走。其实,后来才知,这条街衢还有四牌坊、京兆牌坊、龙井、议和阁、镇淮古桥、文昌塔等,这些物造或是古建留存或是后人修复,有些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下,不见痕迹。每件每处都有起因记载或故事趣闻,有的是时间悠长、古蕴厚重的陈年旧物。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四牌坊”正方四面,四根四方石质立柱、三层,八只石狮护柱昂立,威风八面,四面额楣上镌刻着“祖孙进士、父子科第、两朝旌节、六世承恩”。牌坊建于清嘉庆年间,由皇帝下旨旌表和县马氏家族的忠节而造。四牌坊的旁边有一口龙井,井旁自东向西有一条街叫寺门口街,街上还有一个京兆牌坊,这里有一个官宦人家从兴到衰的神奇故事。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从和县开往全椒是走国道和省道,如此既路途短又省去高速路费。

“中了!中了!”那年我初中,眼镜有三个圈子的刘刚老师,手做捧鸡状,黝黑的脸庞,口沫飞溅地讲释着《范进中举》,那神情永久地停留于我记忆中。《儒林外史》是开启了我国讽刺文学先河之作,作者吴敬梓是清朝安徽省全椒人,《范进中举》是其中代表篇章。范进的原形是明代的万历35年状元黄士俊,吴敬梓是由富至贫虽与范进不同,但让人从中看到了不少作者自身的影子。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吴敬梓故居”面积7190m22011年斥资建造。分主体建筑与花园景观两块区域,8个区间:正宅东进、正宅中进、正宅西进、民俗生活展区、祖祠“延陵堂”、赐书楼、文木山房、西花园敞轩。古代园林,清代风格,东宅西园,院落结构,砖木搭建,清水墙面,槅门轩窗,蝴蝶瓦覆顶,马头墙硬山隔墙。堂屋宅院回廊相连,火巷分隔,正宅东中西各三进。

吴敬梓中年家业败落,故宅出卖,流寓南京,著《儒林外史》故宅探花第于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仅存门前四座巨大鼓形旗杆基石

1300年科举至当代,每位生员到状元乃至今日高考诸生,命运多舛,少是由贫渐富、由贱到贵,多者是途中折翼,步途中,境遇或近似于吴敬梓、范进的心路历程。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常常外出游览的国人有个体会:全国古镇、古街甚至是古城如同“特色小吃”一样有99%的相似度。可全椒这座“古城”却不落窠臼,有其独自个性风味。

一条古襄河,将150亩面积,128栋仿古建筑贯串起来。立九丈九尺的高的缙福楼为地标桅杆,以北门楼为“艏楼”,筑“玄济桥”为桥楼,取“岢山古戏台”为舵,用“平赋堂”作机舱,拿“魁星楼”作锚,把石板路径、广场想作“龙骨”“甲板”,余下百十房屋堂阁当做火房、货舱……。这条从唐至今且行且停、时衰时兴的“太平古城”号在今天再次驶入并显耀于我们的眼帘。

吴敬梓故居隔新华路对面就是“太平古城”。“古太平府”在当涂,在此外有座太平古城,他俩是独立存在还是彼此牵绊,一时使我懵逼。四外寻找,也未见全椒史上有太平城镇之名,说他起源于唐代也仅仅是句介绍,不能定论。太平古城取名,个人拙见于全椒承传千年的一项民俗活动——正月十六“走太平”相关。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太平古城最菁华和最值得品味的是其木质构建,是其上的木雕、梁柱、牛腿、斗拱、榫卯等构件。据称:太平古城以128栋原真精雕收藏级古建筑组成古城磅礴风貌,打造代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新文化自信精神地标。每一栋建筑均为至少200岁的古官府官厅,每处雕梁画栋,花棂隔扇,每块砖,每片瓦,都是古真品。

太平古城正门面对西南,隔新华路与“吴敬梓故居”和“奉华牌楼”对面。大门六柱五门,除两侧厢楼山墙,前后为敞开式;瘦柱肥梁,主体由24根粗硕木质立柱支撑,下方上圆高柱础;中间三门顶部翼角高翘,重檐歇山顶,脊上立仙人骑凤;斗拱牛腿厚实,月梁枋柱粗壮,面髹彩绘,门前两只狮子顾左盼右,红底黄字“太平古城”门额分外显眼。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走过正门,向东百米,就是古城中精华靓丽,通高33m的缙福楼了。缙福楼来由:“宝塔镇河妖”,明时襄河周遭常受水灾,1506年邑人遵高道之嘱,立楼镇煞抑水患,后楼塌于天灾兵燹。2020年筑造该楼时,今人秉承降妖功力,将其设计成楼塔形貌,金属攒尖顶加金色塔刹做楼顶部,主要作用是避雷。楼塔叠加,煌煌然巍峨状气宇轩昂。登临足有两米高的台基,跨入缙福楼。底楼32根木柱Φ>60cm,特别是中间的四整根圴高28m、Φ80cm楠木立柱,令人惊奇震撼,称为四象通天柱“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至今为止乃是世界建筑中最高的立柱,现正在为其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绕行四周,缙福楼正方四面、台基高大,汉白玉石栏杆,楼层实三虚五,檐角飞举,瑞兽蹲脊,二三层四面建抱夏,三层面面设垂花窗;提步上楼,见檩梁栏杆、铺作雀替,蛮实宽厚,全用榫卯咬合,不用一寸铁器。每层楼板下皆用红帛披挂,诠释一个“缙”字。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向楼内仅有一位女管理探询,得知这四根巨木分别来自非洲和南亚,整座楼塔其它部分从山西搬迁至此。与其它127栋古建一样,太平古城所有仿古建筑,找不到从何地拆下运送而来。我竟然生出这些仿古建材,是否在某地打造完成在全椒组装的疑问!无根据仅是猜测!

缙福楼南接襄河石桥,两小一大三门劵拱,山花墙、金刚墙、护拱石、桥钉石、对联石因长期水浸、整体发黄,栏板石、柱头、石踏步板、龙头石,因人畜脚踏、牛马车压凹凸起伏,斑驳芜杂,颇有年代感。此桥原错落于金华东阳江畔,元未时毁于兵祸沉入江底,经打捞修缮,今迁至全椒。全椒原有座玹济桥”(纪念张玹与薛济),落于城北,而北为玄,现改名为“玄济桥。”此桥南头与奉华街相接。平赋堂位于玄济桥南端东北角、天衢巷西侧,东侧是魁星楼,临襄河、隔襄河对面是清玉街,是明朝时全椒百姓为纪念刘平而建立的官厅。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目的是为祭祀神魁星而建。古城内的这座魁星楼,正殿塑着魁星造像,二层长方造型,一层通透;檐柱为方石、金柱木质,中有木质扶手梯;重檐歇山顶,檐角高翘,二层檐下牛腿古朴厚实,四面镶花格窗如烟熏火燎黑似墨漆,看上去很有年代感。

岢山古戏台在古城中间“动真广场”,坐南面北,平面方形,台前正中间的房梁上一幅丹凤朝阳图,台面仙鹤彩绘屏风上悬挂“明德惟馨”匾额,两侧门枋上分别写着“出将”“入相”四个角上各有一个牛腿,分别雕刻着八仙图案“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多少英雄豪杰都被风吹雨打去。

收好情绪,去下站琅琊山风景区-醉翁亭。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陋室故居醉翁山(一)和州椒邑清流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