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漕渡昭关,太湖侍含山

昭
伍子胥避楚平王追杀过昭关,一夜华颠;
周兴嗣受命于梁武帝萧衍,挑拣王羲之墨迹不重文字而著《千字文》,一晚须眉交白;
清朝军机大臣沈桂芬因担心推荐的崇厚与e国签订的新疆伊犁归属《里瓦几亚条约》 而牵连,一天白雪漫头;
1631年年仅39岁印度马哈尔王后命殒,极度伤心的国王沙.贾汉一日青丝成白发(泰姬陵就是为马哈尔王后修建的)。
再则,近年有电视剧《觉醒年代》主演的郭心刚、《射雕英雄传》中的英姑、强刘东等一日间鬓有二毛的桥段。
伍子胥所过昭关位置在安徽含山县昭关镇,周兴嗣也出生在皖省当涂,均属马鞍山境内。
近年旅游热,名人福地也呈现你争我抢之势。昭关竟然还有两处山寨版的:一是安徽岳西鹞落坪楚长城的“昭关”(2022.8.9去过),另一处在湖北罗田县与英山县交界的凤凰关。
含山昭关地处陈山与庙山交界对峙的垭口。那年,伍子胥逃命至此,但见关楼墙上有自己的画影图形,关门内外重兵把守,盘查严厉,行人插翅难飞。生死之时,子胥心如火焚,一夜光景黑发戴白。歪打正着,体貌枯老变形,在东皋公协佐下,更换衣冠,终于混出关口。
至于,伍子胥官拜吴国大夫,BC506年助吴王阖闾横扫楚都郢城---今湖北荆州,将BC516年已薨的楚平王开棺鞭尸,以泄愤恨,那是后话。
元月27春节刚过,借着返回宜城之机,我将车拐向含山昭关镇,去流目观赏为现今主流认可的含山北7.5千米处的春秋时吴楚交界的昭关。
如今的昭关,隘口西侧拓宽为S213县道。古昭关遗址门楼是1993年重修的。青石城垣,下宽上窄,逐层收进呈梯形状,高16米、宽23米,城墙上四面筑垛堞,大理石劵门、石条门道。南门楼楣横匾书“昭关”,北面挂“雄踞吴楚”匾。
昭关城门上的谯楼,上建一座重檐歇山顶五开间的仿古建筑——伍相祠。祠祭堂中悬楹联“诚然千古须眉败楚破越强吴照史辉煌今不减,最是一生肝胆拜相殉国为神过人英烈昔无多。”中间是身佩宝剑挺拔傲立的伍相直立塑像。
在关楼周遭,还有“昭关古道”、“昭关温泉”和“褒禅山”等景观。没去探看,我则是转向将车开去太湖寺。
俗话:世上好言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你看:寺观争居幽险地,梵音燃香洞福天。
悠久而深邃的宗教文化,先起于人们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和崇拜,进而有了各自的图腾和宗教信仰。又因,寺庙宫堂等宗教场所多建于风光锦秀,幽静隐僻之地。于是,风水佳境与宗教场所相关连,观光踏青就与祭祀活动相伴生。
早期的旅游起源于宗教,各种宗教朝圣活动成了人类最早的旅游活动。
含山太湖寺并非崇宇高庙,也未有显名的高僧大德。但因其千年史乘,翠竹碧林,溪水野径,庙观寺庵层层迭连升高,吸引香客游人,更是因其有数处古物胜迹,领人观赏流目,探视品味,了解其后的人文底蕴。
正月初六,暖阳高照,惠风和畅。尽管年味仍浓,却挡不了信士缁白、老少游客匆匆的游山问水的心力。
太湖寺距昭关约在40千米上下。一个小时,将车泊于山门前小路边。购入门劵,便沿宽敝的上山通道,便步上山。
禅净律密性相台贤。禅宗宗义:“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直指人心、教外别传”。“一花五叶”、“五家七宗”,太湖寺另名曰太湖禅寺,禅宗流派至于属于那家何宗,我至今还是不太明了。按地理位置猜测应属慧能南派,不会是神秀的北宗。
沧海桑田,世事多变。原与太湖山相依的太湖经地壳运动悄然化成田畴,而太湖山峦依然峭立。宋代始,经高僧禅老敝衣枵腹、晨昏营垒建庐营宅,随后渐有了眼下的太湖禅祠、二圣殿、天台禅寺和接应庵等古刹禅堂。
岟崥而上第一重是太湖禅寺。太湖禅寺坐北朝南,坐落于左钟右鼓怀抱木的自然景观中。一进天王殿,二进大雄宝殿,而三进祖师殿是最值得留恋驻足的所在。此殿中有屋内塔——开山尊宿无用禅师的肉身塔,虽经兵荒马乱、千年日月,幸存至今,仍为一大奇观;二是在祖师殿西侧的膳房内,有一锅边井。传说为无用祖师用锡杖捣地而成,故亦称锡杖泉(高僧用禅杖捣地成井的传说许多宗教场所都有传颂)。井中泉水日取不竭,不取不溢,它是太湖禅寺又一奇景。
依块石山径向上跻,约莫一华里,举首仰望便见高台之上,黄墙劵门两边两座护法狮子中,就是门楣上横匾书为“二圣殿”了。此殿三开间,供奉地藏菩萨。
步逾过塔林,攀越过“天梯”,就来到了位于半山腰二圣殿后的天台禅寺。紧接着,上天门关、龙王殿和祖师殿。天台禅寺亦有两大奇异之处:一是龙王殿供桌下有一股清泉终年从石龙嘴中涌出,清澈甘甜,称为龙泉;二为祖师殿中天生一块巨大的天然倒心石。更让人抚掌称奇的是倒心石右侧有一株碗口大的灵芝。可惜我慧根尚浅没能覩面。察看照片,不知红布下遮掩的是否是其真身。
后面上山的路由乱石铺就,更加崎岖狭窄不应是近年所修。天然石景处并无奇巧和玄妙,我竟一气登上山巅——望江亭。
接应殿庵供奉的是西方阿弥陀佛,而阿弥佛是净土门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著名的有峨眉山接应殿、洛阳白马寺接应庵等。
原本打算终点是接应庵,可一路而上,虽有路标,但在望江亭中打听才知,那座古庵堂还在北坡山麓下。人在望江亭中可透过林柯枝叶,眺望山下那座并不宽大的黄色尼寺。
再去接应庵一来一回,估摸要一时辰,时间和体力难能支撑,于是折身下山。
运 漕 古 镇
运漕古镇与太湖山脚只有16千米样子,且是我回宜城的顺路道上。于是,将车停在古镇北面牌坊外。
运漕是水路运粮的意思,或是指官府从事航运业的官员。
我国自隋唐以来,开通了沟通北方的大运河,于是南方稻谷农作物和丝绸茶叶就通过各支流汇集于扬子江,再从扬州通过邗沟、通济渠、永济渠输送到长安、开封或大都北京。
含山运漕古镇紧靠裕溪河,裕溪河又东入长江,西接巢湖,为合肥、舒城和巢湖等进入长江咽喉。不难看出,运漕古镇因水运,迎来送往行商走贩、官差路客,渐而造房开埠,进盐出米,牵手南北。自此,人丁兴旺,集市繁荣。这类的古城古镇多在沿江经河地带,或在州邑交汇的道路要津。直到海运的兴起,铁路的开通。市集襟要从新洗牌,产生出新的都会要冲,原来的街镇市井便就冷落下来。如果这些古镇古城仍在名望显眼之处,除自然灾难外,难免遭受兵燹、革命,而那些偏僻落后的地方,却幸存下来了,明清的建筑就成为目下的古镇古城了。
“木排门”也叫“板搭门”;石门槛木门转柱“门臼”“海窝”
运漕古镇自夏有名“蓼花洲”、“漕川”,继成“吴头楚暮”,后续三国、明、清、太平天国时秣马脂车、筑兵营、歇战船。一时你方唱罢我登场、兵连祸劫。
好在指缝之间可透过阳光,石隙之内尚有草禾顽强。经过千百年风霜雨雪,数百载兵祸水火,运漕仍存留有圆通庵、天主堂、李鸿章当铺、老商号、旧码头、街坊巷衢和几百栋民宅古营造。
我自小北门四柱三门冲天式石牌坊步入,依照顺次踏着并非年代久远的青石条路面,先观看了“圆通寺”、仅与“向氏”和“黄氏”民居打了个照面,便被身后的一座木质牌楼吸引住了。
这座八柱抬梁式牌坊门楼,横亘在清韵公园东门。门楼中间东西四柱高出前檐与四角共组成八组高翘檐角。粗大的梁枋支撑壮硕斗拱,宛如展翅欲飞的鲲鹏羽翼。门楼青瓦盖面,木构梁柱漆成本色。
随后,我穿过清韵公园斜插到了西大街。西大街上尚存有多间清民以来的店铺民居,且多半为单层结构,木质排门是有利于摆放出售的百货,青石条门槛上能见到小时熟悉的户枢、门轴、门臼、海窝。老街旧韵陈味迎面扑来,木门铺板上经风雨剥蚀的木纹、结疤,随处抚摸;支摘窗、砖木柜台多处可见;那晃悠着手靠背后刁着烟袋老汉,那晒着太阳昏昏欲睡的老媪。曾经与那种氛围相伴,让我倍感亲切,让思绪回到了童年时小镇。
西街的尽头是“李鸿章当铺“。当铺坐南朝北,背靠裕溪河,五进四开歇山式悬山顶砖木结构平房(其实是李鸿章四弟李鸿蕴的家产)。当铺小青砖墙面,白泥勾缝,门洞两侧各有一个擘大“當”字(老照片上没有),能看出是近年所修。因门紧锁,不能入内,我只得转身再向东大街游看。(其实向西还有“天主教堂”)
经过“姚家巷”和“徐源巷”就到了“美人靠古民居”跟前,“五福和”、“洪仪泰”、“湾巷老街”、“德召源”等等,尽是新近修建的而恢复原老字号街弄店铺,一色簇新,泛着作呕的油漆味,多数还未开业,许多老旧的房屋也在急速的改造修葺中。
运漕老街除东西大街外,还有南北向上下大街,沿裕溪河半边街和东河街。有名称的巷道自西向东再有“铜仁巷”、“小码头”、“土地巷”、“陈家巷”、“洪家闸”直抵“花洲路”止。
至于万年台、三台阁、水阁冰亭、华高墓、藏书楼、百子桥、晏家桥等遗迹,还有正觉寺、西徕庵、东岳庙、福音堂、同善堂、清真寺、无极道等建构场所,虽见有度娘介绍,但矗立于古镇大门前的景区图也未见其尊容,可能也是故人学者对昔日运漕繁华荣旺的回望与追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