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否定是认识和判断的结果,就象老师批改作业,对的打钩,错的打叉,看起来非常简单,因为这是在标准答案基础上的行为,就显的正确而权威,生活中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如果加入时间参数,有的还可能相互转化,所以人的主观论断应该在分析的基础上慎重推出,并需要不断进行修正。
我们先说些普通现象,有句话叫“此一时,彼一时”,是说过去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却能行的通,比如电脑普及后,网络小说迅速风靡,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但客观上无须广告,不用宣传,却自然有它的热闹市场,有的作品内容不是墓地就是鬼怪,讲的是幽冥精灵,玩的是猎奇心跳,文章篇幅非常长,作者构思新颖,匠心独运,描绘未知世界,体现冒险探秘的足迹,过程很吊胃口,拥有大批观众也在情理之中了,所以这种看起来虚无飘渺的东西实际填补了部分欣赏空白,是另辟溪径的一种范例。当然还有许多水煮,大话,戏说,改写,搞笑之类的新潮文学,多数是在一些古典原著基础上的变形,或者跨越时空的联接,阐述别出新裁的理念,推出意料之外又仿佛情理之中的另类故事等等,让人感觉似曾相识,却又不是那么回事,属于娱乐性比较强的大众套餐,阅读数量本身就是对这种表现形式的肯定。
肯定否定不是酝酿商榷,更不是平常玩笑,而是结论性的语言或行为,所以需要慎重一些,过去有句话叫“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其实就是倡导准确率的意思,一般讲,人的认知水平也就体现在这里,如果老是说些不成熟的话,发表自己也吃不准的意见,或者人云亦云,还处处以肯定拍板的姿态出现,扪心自问,其实自己心里并没有底,这样的朋友就属于理论底气不够,起码是没有主见的表现,稍微有些观察力的人都可以感觉到这种意识的浅薄,时间一长,习惯就难改了,个中原因,还是浮躁的心态而已;所以,培养决断性语言的正确率十分重要,实际说穿了也没啥希奇的窍门,就是“多听多看少发言,勤思勤辨慢表态”,这对内涵的积淀是很有好处的,虽然没有一吐为快的舒服酣畅,也少了许多哗众取宠的廉价热闹,但这是走向思维成熟的必由之路,也是稳重和威信塑造的根本所在。
现实中,我们都很佩服那些思路清晰,观点明确的人,有的朋友往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说话钉是钉铆是铆,办事有条理,行动抓关键,过程和节奏控制力都非常准确,一般认为这样的人能力强办法多,本事很大,其实,内中原因就是判断力和经验在起作用而已,这些东西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既要有虚心好学的求知欲,更要具备沉稳淡定的心态才行;再看其反面,所谓“满瓶不动半瓶摇”,就是指那些老是夸夸其谈,仔细听又总说不到点子上的人,有的看起来很灵活,似乎什么都懂,嘴巴也很会表达,就是没有富含价值的内容,对于如此情况特别要注意,听信采纳这样的意见会无形降低自己决策水平的,老话说,要了解一个人的情况,只要看看和他密切来往的朋友如何,就可以知道个大概了,所以说,“慎思守志”“兼听则明”是理性分析和正确判断的基本要求和前提,也是衡量一个人认识水平的无形标尺。
再说说肯定与否定的使用,其实生活中的表扬批评就是最简单的例子,从属性和效果看,表扬是一种鲜明的肯定,同时携带了赞许鼓励和支持等要素,一般情况下,多采用表扬效果比较好,特别对年轻人,更要以激励为主,有时候会起到比肯定内容更大的连锁作用;而批评就是否定,当然全盘否定毕竟不多,比如工作上的失误,任务完成不圆满,以及办错事情说错话等等,对于这些情况,在决定批评前应摸清原因,最好先与当事人进行交流沟通,力求客观公正,让人心服口服,如果不管青红皂白,上来就是一顿数落,容易造成偏差,弄不好会增加逆反心理,激化隐性矛盾,不利于和谐环境,其实一般情况下,肯定与否定同为手段,目的都是更好的总结和扬弃,为今后的协作发展服务,由于对象是人,就要多考虑心态,重视实施效果,不过,对于明显错误的东西就应该旗帜鲜明的否定,不能姑息。
肯定否定有大有小,从战略决策到顽童教育,客观发生频繁,掌握的好不好,直接体现了观察和处理事物的能力,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认识态度,运用非常多,应该有所理解,有所重视才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