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这东西看起来很虚,但肯定存在,特别是搞艺术的朋友就比较明显一点,当然科学家作家和诗人都少不了灵感,其实灵感就是一个设想念头,一个独特构思而已,一般讲,每个人都有灵感,问题是作用和效果不一样罢了。
通常认为,灵感产生于瞬间一个非常短暂的过程,这与人的实践经验积累有关,其中善于观察比较是重要方面;比如工作中突发奇想,酝酿出一个好方法,说不定就能提高效率;一块不规则的石料,在雕塑家眼里会出现许多原始造型联想,最后定格成型也是灵感一动的事情;再说作诗写文章,同样也有灵感因素,往往一个亮点一句转折,会让全文生动。
灵感好处不少,看起来所花代价也不高,如何激发灵感并让其经常碰撞出火花,就需要议论一番了,其实灵感是发散和逆向思维的产物,具备这样的思考习惯就会灵感频现,面对一个现实问题,迅速设想各种途径或方法,并筛选出最佳方案,然后进行反向论证的过程,看起来复杂,实际是在很短的时间完成的。
发散思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方式,讲究的是超常规的认识,把可能的情况都梳理一遍,特别搜寻那些看似不成立的办法,很多时候捷径就在其中,一旦发现,马上回复推理,进入逆向思维阶段,这就是灵感出现和形成的过程,简单说,用不寻常的简便方法把不可能的事情做成功,就是典型的灵感作用,因为出人意料,其价值就比较可观。
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经验都有灵感的成分在里面,灵感来自生活,没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垫底,闭门造车的所谓灵感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发散面不足,考虑的角度就很有限,那样的灵感就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要想思路泉涌,观察全面,
就必须打好基础,从一般现象开始分析判断,逐步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灵感虽然与思维方式和知识积累有关,但就算学会了这样的方法,如果没有理解深度还是不行的,对一些复杂的情况,表面上排摸是到位了,但比较不出结果,看看好象都是灵感,就是做不出一个最佳选择,其表现犹豫不决,这种情况属于判断力方面的问题,
实际也是灵感的不完全的状态。
我们经常会觉得一些人很聪明,表现在平时点子特别多,
其实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所不同的是思维习惯而已,精明睿智就是内在灵感丰富,因为思想意识是看不见的活动,聪明与否只能以判断事物的准确率来评价了,说话都在理上,办事都在要处,失误少,经验老到,就是成熟稳健的表现,其根源也是时刻发生的灵感在起作用。
生活需要灵感,灵感来自积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