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的起源说不准,有说天津民间的,也有说是老北京城厢,其实出处无所谓,肯定是中国北方就行了,所以就有了“南方滑稽,北方相声”一说,上海滑稽的近代祖师是姚慕双周柏春兄弟,相声的代表人物是候宝林和马三立,今天我们就说说相声方面的话题,聊聊这个大家都喜闻乐见的曲艺品种。
相声表演形式简单,一般就是两个人说,基本不需什么道具,过去演员的服装以长衫为主,现在好象比较随意,西服汗衫都可以上台;“说学逗唱”是四门功课,传统相声以说为主,讲究语言的生动艺术,“包袱”就蕴藏其中,比如候宝林郭全宝合作的段子,语言都占了很大比例,“学”和“唱”的内容不多,一般也是为“说”服务的,属于穿插逗乐性质,选择的大多是京剧唱腔,稍微点缀一下,非常生动精彩;马三立最出名的是单口相声,一个人从头说到尾,妙语连珠加上肢体动作,观众都笑翻了,他好象没看见,只顾自说自话,而且脸上全无表情,冷面幽默达到了极致状态。
相声的好处是让人开心,弄个好心情,这其中的关键是作品,要选择来源于生活的事情,经过浓缩加工,提炼而成,让人感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看似平常,却冷不防生出许多爆料,因此好作品需要具备独特视角,往往另辟溪径制造闪光点,才能体现戏剧性效果;当然演员也非常重要,早些年,许多黄金搭档的出现,一下子把相声推到了高潮,比如马季赵炎,姜昆李文华,候跃文石富宽,还有高英裴范振玉,常宝华常贵田,牛群冯巩等等;太多了,不胜枚举,观众也都非常熟悉,每年的春晚,这档节目都有上佳的表现。
“群口相声”的出现是一种形式延伸,让情景又丰富了许多,笑星云集的本身,就很具气势,大家七嘴八舌,合作的非常默契,如果一定要说些不足的话,就是不如两人说紧凑,因为人多难免有冷场旁观,舞台表现也更趋小品类型;不过相声演员毕竟经验老到,这些情况都能处理好;另外还有个表演侧重点的问题,现在热衷于“唱”的好象特别多,有时候一段节目里“唱”就要占去大半,“逗哏”角色干脆以学唱为主,“捧哏”做些陪练伴舞之类,虽说也算创新,但过分追求个人技艺表演总显的有些浅薄,与幽默睿智的语言表达无法相比,最多让人表面一笑而过了。
相声的魅力在于它的简练和风趣,有时候还富含哲理,令人回味;经过这些年的演变,各方面发展均很可观,仅从队伍看,专业演员数量众多,兼职客串的也不在少数,连一些外国朋友也忙着拜师学艺;象加拿大的“大山”就是其中代表,老相声演员丁广泉收的老外徒弟最多,还经常出来亮亮洋相,搞笑一番;这几年,相声界举办各种比赛的电视转播也不少,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整体水平也不错,所以相声事业后继有人估计是没什么问题的。
有首老歌叫“笑比哭好”,我们就选择两句歌词作为结尾:“生活当中忧愁烦恼虽然免不了,人生路上幸福快乐总是会找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