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春游走(三)

1月26日,年初五
大年初五是接财神的日子,半夜交接的时辰一到,就有鞭炮声轰然响起。本来想早上起床后放两个炮仗迎财神,被不断的炮声催出了兴奋,干脆起床穿好衣服,在阳台外的晾衣架上搁好台板,吸着一支香烟,就此放起了鞭炮。低估了小小炮竹的威力,有一支鞭炮弹射前轰然爆裂,内涵的火药喷洒到阳台客厅的地板,还击穿了搁着的台板。
懒得下去开门放炮仗接财神,却还要清理弄得一塌糊涂的客厅地板,担受危险的后怕与处罚。
上午9:30,坐轨交去新开张的苏艺演艺文化聚集区国风剧场听书,由苏州知名评弹演员王池良(俗称王伯伯,本名王金福)开讲长篇评话《康熙皇帝》。
毕竟是资深专业的评弹演员,再加疫情过后的新年氛围,台上的王伯伯尽显评弹说学逗唱的功底,列举习惯听评弹的观众做人不会太缺德、都能健康长寿的现象,博得台下观众的掌声回敬。在说书的过程中,紧扣时代热词,如:康熙让内务府支付二百两银子的18碗凉粉钱就是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共同富裕;明清流行观察男子的品行就看他的腰间佩饰,就象当今皮带长大腹便便的男人给人油腻的感觉,皮带短的男人有自制力还有健康生活习惯。
说起江浙沪各地方言,大范围都是江南吴语区,但常熟方言是山东与吴方言的集合,语气“硬”,一般人听不懂;无锡方言往往是吴方言的反装,如苏州人说吃螺蛳,无锡人说“丝螺”等等。
中午11点半结束听书,坐地铁去城里的胥城大厦吃面(是召开六届新研会发的面票),一碗奥灶面,让我这个乡下人真正见识了胥城大厦书香酒店吃面的大排场。
离开书场到胥城大厦是中午12:15,胥城大厦二楼大堂换票排号的等候区坐满了各地口音的吃面客人。以为年节不会有那么多人,被告知要等50分钟才能吃到面。一个人,好不容易来都来了,就耐心等吧,后面陆续还有食客进来取号等候,大堂里有现成的茶水、糖果等小点心供应。一拨一拨人数不等的食客按号被服务员导引去坐席吃面,单人的安排单桌,多人的安排一桌,没有急吼吼的被安排与陌生人拼桌。轮到我的号码了,也是一人一桌,桌上新换桌布,杯碟碗筷汤匙具备,有茶壶茶杯在侧,几样开胃小菜一字摆开,象乡镇酒店里同伴喝小酒的酒席台面,跑堂的服务员用菜单记录吃面的荤素挑选,重青红(白)汤或宽或紧。终于等到厨房的那碗面条,有些饿急的口舌初尝热腾腾的面汤,甜鲜的味蕾自动激活,一口酱鸭混一筷面条,鸭肉的韧劲与面条的耐嚼在齿间搅动,难得上馆子吃面的怡然享受,终于吃到一碗正宗的奥灶面。
吃饱喝足,还是坐地铁去狮子山换乘有轨电车,按地图导引去龙康路换乘有轨电车2号线,到终点站恩顾山公园溜达一圈。谁料到了龙康路站,换乘有轨电车2号线不象地铁那样同站换乘,先是要翻过太湖大道的高架人行桥,寻寻觅觅被路人告知2号线已停运,有接驳公交车送达有轨电车2号线终(起)点站,在高新区的工厂聚集区绕了一大圈到达终点站,眼看着恩顾山公园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坐有轨电车2号线去新区火车站换乘地铁3号线,又怕人生地不熟浪费时间,仍坐接驳公交回到龙康路站坐有轨电车1号线去往还有3站的东渚太湖边,可以回忆一下上次去过的西京湾花田、杵山生态公园等风景,只是行程匆匆,时间不早,到终点站就坐车回程,一路也有几段隧道和地下车站,象地铁惯常的场景。
傍晚时分在轨交1号线星塘街站换乘172路公交车去儿子家吃晚饭,然后再坐179路公交车回家,全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