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山的步道

疫情平缓,在越溪发布上看到(七子山)旺山段步道开通的消息,挡不住悦动的心情,抽时间实地踏勘。
6月12日,星期日,有雨的天气凉爽宜人。在手机上查好出行攻略,吃过午饭短暂休息后,坐地铁前往旺山景区。轨交5号线南门站换4号线同里方向到达红庄站,同台换乘4号线支线木里方向到达越溪站,上到地面,刚好一辆552路公交车驶离站台,调整出行规划,换585路公交车到达旺山生态园。
多年前去过旺山的九龙潭、西施塘景区,原本水库的一潭绿水倒映心间,见识了藏在深山的乡村自然美景。
黄梅天的阵雨时下时停,下午2点,从游客中心扫码进入乾元寺的登山步道,山脚的竹林茂密清凉,难得的出游着实令人松爽,一路还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往上攀登。竹林稀少,路旁有林果茶间种的告示牌,提示人们山上的植物多样性及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毕竟是新辟的登山步道,景点的指示牌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方位,诸如WC等标识都只是摆设,登山步道是借用了消防通道的柏油马路。也许是下雨天的缘故,一手撑伞,背着双肩包向上走,想歇会喘口气,都找不到一处象样的休息点,只能在拐弯或路旁树荫下站会儿,想望一眼山间的景致,都有密集的灌木遮挡视线。盘旋而上,漫长的步道经过了两个有明显标识的景点,却一处都没见到标识的实体。终于到达另一个山头的乾元寺,也有完整的路标指示,可就是无法进入,连标识WC的地方都无法找到。阵雨时小时大,有一处可以看见山脚密集的村庄,有令人安心的人烟。
按预定的计划,离开柏油马路的步道,在乾元寺附近找到画眉泉的路牌,是一条掩映在茂盛山林间的碎石步道,雨天路滑又游人稀少,有些胆怯心虚,还得硬着头皮往下走,只为要亲眼看一看这一泓清泉。密林的山间步道陡峭湿滑,头顶的树叶遮挡了光和雨水的入侵,前后不见行人,告诫自己落脚要小心看清。慢慢地稳住心态一路往下,才难得碰到三三两两的游人往上走,倒有了些许踏实。一步一步踩实了,下到一处稍微开阔的地盘,见一个脸盆大小的石臼里盛满一泓清泉,用手试一下,透人清凉。抬头查看山坡的走势,茂密的植被覆盖着很难在石缝间寻找泉水的源头。一旁陡峭的山石上,刻着许多文人的墨迹,原来这就是心心念念的古画眉泉所在,很象当年在树山看到的一处小小石泉,后来再去探访已干涸不见了。
在此泉眼处逗留片刻,继续沿着石阶下山,透过灌木的缝隙,可以看到山脚蜿蜒的柏油马路,就要走完这崎岖不平的步道了。
终于站在平缓的柏油公路上,回望掩藏在密林深处的碎石步道,看见自己从山顶乾元寺的来路,心底涌起一丝感动。一直眼羡皖南、浙西山区的自然景观,原来定下心来,在苏城西部也有令人欣赏的美景,山坞的走向改变了路人的行进方位,也展现了不同角度的自然风光。
回程路上,有了手机导航,即使分不清东南西北,一个人的游程也是笃定安详,从张桥村路一直往南走到公交站台,很顺利。顺势而下的村路,看见一个微型交通事故,从村口窜出一辆带人的电动车,女骑手转弯时都不知道减速慢行,才露头,就撞上了正常行驶的私家车,还好汽车是上坡车速不快,听到司机下车的交涉声,这带人的女骑手一口外地口音,果然又是外地人不怕死闯穷祸,在此无意挑起外地人与本地人的矛盾,一些本可避免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现实中往往是外地人(转弯)的车速过快发生的。
抹去这段微小的插曲,回望这山环村落的登山路,这次冒雨登山的愉快旅途,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