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础类诵读》的介绍

(2014-12-30 08:13:00)
标签:

育儿

教育

文化

《基础类诵读》的介绍

整理者:福建-迟迟

-------------------------------------------


简单介绍一下即将出台的年关大礼:基础类的诵读本。

大约二十天前,对书的封面设计搞过一次小调查。一共提了三个方案,分别是暖调的黄色、冷调的蓝色和青色。结果大家多偏喜暖调。不过从意见中也看出,赞同黄色暖调的也很勉强。

所以,痛下决心,推翻以前的设计,改成目前的朱红色。当这个颜色出来的时候,眼前为之一亮。心想,就是它了!

这个封面秉承了“蒙学类”的设计风格――黄封面,红底衬。曾经有妈妈说过,“蒙学类”的设计尊贵而有气派。这一套“经典类”红封面﹑黄底衬,正好遥相呼应。另外,也正值年关,红色意味着红火、吉祥。

前一段时间,都在集中精力忙这件事。算是年底给大家、给小朋友一个迟到的交待----按原计划,应该在十一月份中旬完成的。这一件事情从开始到现在,做了半年之久,非常辛苦。这种辛苦只有参与的人才能体会。在此,特别感谢参与整理、校对、校音的妈妈们,她们是通妈、懿妈、柔指、青心、雪雨、天涯,还有尼克妈、蒙妈、果妈、月月妈、习云等等。个人觉得,这是很委曲她们的一件事:一则太辛苦了。经典与其它书不一样,这一类书是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的;二则,在书中不会有她们的名字。正常来讲,书中都要写上编者、校者、参与者,但这一个系列的书不会有。为什么不会有?因为不敢有!因为经典实在是太重要了,太严谨了,生怕有一点点的错而背负骂名。这是很委曲她们的地方。她们在默默地奉献,却不能留名。核稿期间,我们一起无数个深夜,无数个十二点。在此,感谢她们!

其三,说一说基础类相对于蒙学类的变化。蒙学类经典读物中有七册,分别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弟子规》,还有《幼学琼林》。这一次基础类的诵读版中有:《大学》、《中庸》、《孝经》、《道德经》、《孟子》、《论语》六本,共九册。

为什么是六本九册呢?因为前一个版本的《幼学琼林》大约有220页。当时没能充分考虑到反复诵读、经常翻页的情况,有一些妈妈反映书太厚了,还没读完就散了。这一次充分考虑到了诵读的实用性,将较厚的《论语》分成了上下两册,《孟子》分成了上中下三册。这样一共就成了六本九册。本套加起来一共七百页左右。依然体现了平时提倡的几个特点:一是字大,二是带拼音,三是整篇而不是节选。

这套书编辑的基本思路。有妈妈问,有没有注释?没有。理由很简单:制心一处。诵读版就是诵读版,注释版就是注释版。这样才能体现出专一性、专业性、专属性。制心一处,是做任何事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比如摄影,只能有一个主题;比如写作,只能有一个主题(主题,也可以称之为目标。)如果把诵读版又掺和上了注解版,注解版又掺和上了其它的内容或是因素——比如说繁简对照,四不象,有哗众取宠的感觉。

尽可能装订结实。也有反映说,《幼学琼林》还没读完,变散了、掉页了。凭心想一想,其实装订再好的书也经不住天天翻,月月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诵读的书,就是用来读散读烂的。我可以展示我家孩子小时候读的经典。当时我一口气各买了五本,最后一本老子的《道德经》,也是用胶带粘了又粘的。所以,不要说书坏了、散了、烂了,然后说书的质量太差。读散读烂,恭喜你,说明你真读了,下了功夫了。

选材的标准。通常,经典类的书有两大类,一是通行版,二是独行版。比如《三字经》,我们采用了王应麟的版本,这就是通行版。再比如老子的《道德经》,想一下,这些从土里考古挖出来的竹简,经过了几千年的过往,想完好无损几无可能。各家各流,在这些竹简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后来又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增删。这样下来,版本非常之多,是很正常的现象。随着大家在一些问题上共识越来越多,分歧越来越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版本,我们就称之为通行版。通行版就是大家都认可、都接受的版本。

我们采用通行版,这符合诵读的特点。在前期的整理中,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大学》开始采用的是独行版,可后来觉得不能用独行版,因为市面上的各种资料、注释,大多是是以通行版为基础的,假如孩子们读的是独行版,大家以后想再深入学习,再查一些资料,看一些注释,就会与通行版不一样,对不上号,也就是驴头不对马嘴了吧。这是在编辑、校对中的一个基本的思想。大家在带着孩子读经典的时候,也尽可能选择通行版。

当然,不能说独行版就没有价值。独行版有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样,有学术上的价值。如果孩子以后再大了,对某一经典有兴趣,想研究,再看独行版也不迟。

接下来,说说注音的问题。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接受能力,采用了实用的原则来注音的。比如“不”的注音,按照正常的原则,一直注的四声,需要变调的时候自己去变。比如“多行不义”的“不”读二声;“这样不好”的“不”读四声。通常的做法是都注四声,读的时候自己变调。但我们认为,既然要自己变调,那还要注音干嘛?所以我们在这套书里都给予了准确的注音,也就是读什么音,注什么音。

注音与变调的原则是:“不”的后面一个字是四声的话,那么“不”就是读二声;“不”的后面一个字是非四声的话,那么“不”就是读四声。所以“不义”的“不”就是二声,“不好”的“不”就是读四声。

老实说,就这么一个字,其校对量是非常大的。粗步估计,九册书里的字至少得有一百个。这一百个,都得睁大眼睛去看、去改。

又如,“胜”这个字也有两个读音:一个是四声,一个是一声。比如“胜利”的“胜”是读四声,而“不胜酒力”、“不胜其力”、“不能胜任”等当作尽力讲的时候,就是读一声。当然,这个一声,也特别注明,是古音的读法。语言也是要与时俱进的,“不胜其力”、“不能胜任”的“胜”现在都是读四声。所以,在我们版本中都改成了四声。大家在读到这个字的时候——在其它读物中,或是音频中,也就好理解了。“胜”在读一声的时候,它的意思就是尽力、承担、肩负这样的意思。百密一疏,所以也提前申明一下,如果大家拿到书后发现“不”的注音不对,还请多多理解、原谅。

还有一个字,也较为常见,“为”字。现在一般都读二声,这是错误的,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因为”的“为”就是读四声。也就是说,当“为”作介词或者副词时读四声,而当动词时,就读二声。比如,“作为”,“为人”。

在诵读版过程中,可能出现与您的现在版本有不同之处,那就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本身就不对;二是因为翻译的不同而造成注音的不同。比如“为事”,假如译为:为了这件事,那就是读四声;假如译为:做这件事,那就读二声。所以,对于这种情况也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掌握了原则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比如曾参的“参,有的版本中注成“人参”的“参”的音,有的版本中注成了“参加”的“参”的音。类似的还有曹操的祖先——曹参,也说句玩笑话,我们都不是曾参、曹参的亲朋好友,谁知道人们当时怎么叫他的啊?我们还是采用了通行的,大家读顺口的注音,就是“人参”的“参”的音。至于究竟哪个音对,还是留给专家学者去争论,我们老老实实照着一个读就是。

话说回来,现在市面上不是有很多经典类的书吗,为什么我们还要多事,自己费时费力来整理“读书汇”这样的诵读经典呢?刚才,说到了通行版与独行版。因为通行版太普遍、太易得、太流行,我们随便百度一下就出来了,打印一下就好了。问题就在于太普遍、太易得、太流行,所以就都太不认真。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才下决心发愿说大话,来整理这么一套书。

举个例子来说,《孟子》中开头是这样的,请大家注意一下细节: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能看出什么问题?我过去读的时候都是读成:叟,不远千里而来。这里的情境妙趣,以前在《乱说孟子》中讲过。但看到一些知名的版本中都是: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在校对过程中,我把“叟”后面的这个逗号加上了,但别的妈妈在校对中又给删了;删了吧,又给加上了,结果又被删了。搞得很恼火。一细问,原来那些妈妈手中的版本中都是:叟不远千里而来。这才引起了注意,就去翻看那些通行的诵读版,果不其然,都是没有逗号的。又找来过去读书的版本《十三经集注》中的《孟子》,就是有逗号的。不放心,又找来南怀瑾大师的一些资料来看,找来一些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的资料来看。都是:叟,不远千里而来。林林总总吧,就是看不下去、读不下去那些版本,所以才这样下决心来整理这样一套书。当然,不能说这套书就是最牛的、最不可挑剔的、中国第一的。还要接受检验。

如今,这套书已经进了印厂,心依然忐忑不安。不管大家原来有没有这个系列。建议,如果真想好好学习,想得深入一些,不妨参合家里的其它版本,来比对借鉴一下。如果只有读书汇的,可以在主读这套书的同时,不妨也准备一下其它的版本,相互借鉴参合。

常说:教学相长。在这一次的校对中,我本人以及参与这一次校对工作的妈妈们,普遍有一个认识,也是一个收获:这样校对一次,收获很大。厘清了很多东西。也曾有那么一个设想:如果,所有的、带着孩子学习经典的妈妈们,真能带着孩子,一个字一个字的校对一遍——不仅可以质疑读书汇的质量品质,而且对经典、文字、标点、拼音的领悟,也会有巨大的收获。

今天,就讲到这里。等大家收到书,有机会再来进行深入的介绍。谢谢大家!

附:这两天陆续发货,因元旦期间要去上海、江苏讲课。这两天只能发部份,元旦期间也不能发货。敬请大家耐心等等。

样本展示

《基础类诵读》的介绍


《基础类诵读》的介绍

《基础类诵读》的介绍

《基础类诵读》的介绍


时间:20141226日上午

欢迎朋友们加入免费公益群学习

QQ群(群号:150347011YY群(群号:5544410,频道号:10056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