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说《过秦论》之四

标签:
杂谈 |
分类: 国学 |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整理者:江苏-懿妈、陕西-柔指、浙江-笑笑
讲解时间: 2012年10月12日晚上
-----------------------------
讲《过秦论》的第一段。原文: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馀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jǐ]之兵,锄櫌[bì]白梃[tǐng],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hé],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先来回顾。前两天,讲到了项羽与章邯的巨鹿之战,一方面是项羽破釜沉舟,北渡黄河;另一方面是章邯既要面对项羽,又要面对二世与赵高,两头为难。这就是原文中讲到的“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所以,章邯无奈,投降了项羽。这是昨天讲到的地方。
下面,再来简要地把局势作一个介绍。那时共有三个热点:
第一个热点在巨鹿,项羽在这获得了胜利。此时项羽的主力军在黄河以北;
第二个热点在咸阳。在咸阳发生了什么?
第三个热点在刘邦。刘邦的主力那时在黄河以南,一路挺进了防守空虚的咸阳。前面讲过,在项羽与刘邦之间曾经有一个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楚军立了楚怀王的一个名叫心的孙子为义帝。当他们两路军都挺进咸阳的时候(从地图上可知项羽要进入咸阳,还要南渡黄河),项羽又问:夺取了咸阳怎么办?义帝原话是:从约。也就是按过去的约定办。虽然义帝也是一个傀儡,但毕竟还是个帝,话说出来了,全国皆知,不认可也要认可。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从约”是偏袒刘邦的,因为刘邦在黄河以南。从地理上讲,可以直接进入咸阳;从军力来讲,也遇不到多少秦军。而项羽一方面遇到了章邯的秦军主力,一方面还在南渡黄河。所以,义帝的“从约”是拉偏架的。
那为什么义帝会拉偏架,会偏袒刘邦呢?这是另一个问题,不过多地介绍。但简单地讲,项羽这个人刻薄寡恩,而刘邦则显得老实厚道——换句话来说,他们的性格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是后来为什么是刘邦,而不是项羽夺得天下的重要原因。
来看一段史料:
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当巨鹿之战章邯率部投降以后,项羽的手下并没有优待俘虏,而是反过来把他们当成奴隶,随意地打骂、凌辱他们。这些秦兵就悄悄议论:我们降了项军,但也没有得到优待。如果我们打进关内还算不错,如果没有打进关内,反被秦军打败,那我们在关内的全家老小,必定会被秦军全部杀光。这些话传到了项羽那里,几个人一合计,就把投降的二十多万降兵在一夜之间全部活埋。这是一个例子。这也是为什么在楚汉之争中,刘邦虽然不断打败仗,但力量越打越强;而项羽虽然打胜仗,但越打兵越少的原因之一。
刚才讲到了三个热点:一个是项羽这边,一个是刘邦这边,一个是咸阳。现在,来说咸阳发生了什么:
麾其兵进。二世自杀……阎乐归报赵高,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
前面略略讲过,咸阳这一边赵高派人打进了王宫,二世自杀。二世自杀以后,赵高就召开了没有董事长的董事会,声讨董事长的种种不是。赵高说,秦国过去地大物博,可以称帝;现在六国重新复国,而秦地没有统一时那么大,再自作多情称自己为帝,空有虚名,所以像以前一样改称为王就可以了。于是就立了二世哥哥的儿子——子婴为秦王。这也就是为什么子婴不能叫三世的原因。二世则以老百姓的规格下了葬。
再来看还发生了什么:
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奈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
赵高与诸近臣商量以后,就命令子婴洗好澡、打扮好,准备受封为王。子婴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商量,“赵高杀了二世,现在他是怕大臣们杀了他,所以就假装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现在已经与楚军暗地里有约,想灭掉秦国宗族,自己当关中王。现在让我斋戒后去受封,是想在受封的庙中乘机杀掉我。所以我只有假装生病不去,到时赵高必亲自来请我,当他来的时候,我们就杀了他。”
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奈何不行?”——果然,赵高多次让人请子婴去参加封王仪式,子婴按计划不去,于是赵高果然亲自来请,并说:“封王大事,大王为什么不快去呢?”
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于是子婴就按计划刺杀了赵高,并灭了赵高的三族。这就是三个热点之一的咸阳发生的情况。
再来说刘邦这一个热点。前面谈到,因为刘邦在黄河以南有地势之利,一路上没有遇到秦军主力的抵抗,于是就先于项羽来到了咸阳。接着又发生了什么呢?
再来看史料:
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
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当上秦王四十六天,沛公(刘邦)破关进入咸阳附近的霸上驻扎下来,并和子婴约谈投降的事情。
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子婴看大势已去,就在脖子上系上绳子,坐着素车(不是豪车)——犹如负荆请罪,向刘邦投降。
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这一句话是一个简写,当时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刘邦进入秦宫以后,看到财宝、美女就想入非非,想在秦宫过夜。但樊哙、萧何、张良等诸大臣极力反对。一开始,刘邦没听,因为这是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现在要关宫封库,到了嘴边的肉吃不上,甚为可惜。一大臣就讲,这些东西先暂存下来,让项羽临时保管着,等有朝一日您打下了江山,便会完璧归赵。刘邦一听,才“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这就是刘邦的高明之处。
而项羽的行为恰恰相反。来看史料:
居月馀,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灭秦之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dí]王,号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主命分天下王诸侯,秦竟灭矣。后五年,天下定于汉。
刘邦“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对咸阳秋毫无犯。居月馀,诸侯兵至——老老实实地在霸上等了一个多月,才等来了项羽。
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项羽一来,就把子婴及秦家的公子宗族全部杀掉,然后又对咸阳进行了屠城,把皇宫烧掉,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灭秦之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主命分天下王诸侯,秦竟灭矣。后五年,天下定于汉。然后,又把秦国之地一分为三,分给了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杜甫有一句诗叫“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就是指的这三秦。后来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秦朝就这样被灭了。接下来的五年,就是楚汉相争。五年以后,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王朝。这样,就为大家把秦的发源、兴起与灭亡大体上捋出了一个脉络。
再来简单地说一下结局。原来的约定是“谁先入关中,谁为关中王”,但项羽来后并未从约,也可见项羽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同时,三王分封并未根据功劳来分,而是项羽根据与自己亲疏远近的关系来分,这也是项羽不得人心、遭人反叛,最终导致自己失败的原因之一。刘邦先入关中,却没有被封为关中王,而是被封到了蜀国(也就四川地区),这个地区当时是偏远地区,刘邦岂能善罢甘休?于是,在他们退到四川的时候,就上演了一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大戏——入汉中时,采用张良的建议,烧毁了栈道,但又从陈仓悄悄进入了秦国。再后来,楚汉相争的大戏就正式开演了。
再穿越一下,回到一开始,即——刘邦先进入咸阳,等待项羽来,等来以后,还有一出大戏,即“鸿门宴”。
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虽然“鸿门宴”与《过秦论》有点相去甚远了,但大家的热情难却,我们就绕道而行,也算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要明白,此时刘邦已经先行入了关中,而项羽刚把章邯的部队打败。
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然后南渡黄河,来到了函谷关,此时函谷关已经有刘邦的部队把守,不得入。这也是“一夫挡关,万夫莫开”成语的来源。一方面,项羽在关口受阻;另一方面,项羽又听说刘邦以很少的代价先行入关,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大怒(怒,是项羽的三板斧臭毛病之一)。
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于是就请当阳君为大将强攻,才得以入关,驻军戏西。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此时,刘邦听从了谋士的意见——“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
此时这两个人还没有相见。刘邦手下有一个人叫曹无伤,算是个势利小人吧,看项羽势力大,就出卖刘邦,让人给项羽报信说:沛公想当关中王,想立子婴为相,把珍宝美女全部占有。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还没到两分钟,项羽又发怒了,说:“明天早上让士兵吃饱喝足,击破刘邦。”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当时的兵力对比是:项羽四十万人,驻军鸿门;刘邦只有十万,驻军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项羽唯一的一个有眼光的谋士叫范增(后来也得不到项的重用,死在了回家的路上)对项说:原来刘邦在崤山以东,还没有进入关中时,贪财贪色。现在生意做大了,入了关中,财物也不要了,美女也不要了,看来他的志向不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可能是范增太了解项羽,怕说不通他,于是就搬来仙啊、鬼啊的,对项羽说:刘邦有天子之气,不能让他成气候,现在正好是机会,一定要杀掉他。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项羽有一个叔叔叫项伯,以前与张良关系很好。这个在《张良列传》里有讲,因为项伯犯了罪,张良曾救过他。这个时候,张良在刘邦手下,所以项伯为了报救命之恩,就当夜来到了刘邦军中,悄悄去见张良,告诉了他第二天项羽“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事情,想让张良与他一起逃走。
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项伯说:“不去,就全完蛋了。”张良说:“我是按韩王的指令辅佐刘邦,现在刘邦遇危,我要是逃跑了,是不讲仁义,不能不告诉。”于是张良就进入刘邦帐内,把情况进行了汇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