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季节》(一)
(2012-09-14 08:37: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作文新手入门类 |
(已发)
----------------------------------
【妈妈感言】
我是40群的江苏-天涯,从第一次入群听课到现在,算来已有三个多月了。
曾说过,整个中学时代我都是在语文老师的追讨下完成作文的。自从听了您的课,我感觉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可以踏实地去辅导孩子的作文。
孩子平时的作文本都是留在学校的,所以很少能见到老师批改回来的正文。不过,孩子说:“每次我的作文都是被老师当范文读的!”这是孩子在家完成一张试卷里的作文,孩子写完后,我感觉有的地方可以稍作修改,可孩子不大愿意了。我就说:“要不你稍改一下,妈妈也帮你发在妈妈晒上,让非常老师看看。”
能不能获奖不重要,在这里兑现给孩子的一份承诺,给孩子一份信心,同时也给自己一份鼓励!
【来看原文】
《我最喜欢的季节》
( 江苏三年级:刘佳易)
《我最喜欢的季节》
( 江苏三年级:刘佳易)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姑娘拿出“春风剪刀”,对着柳枝挥舞了几下,柳枝马上变得充满绿意。怪不得说“二月春风似剪刀”呢!
春姑娘轻轻地吹了一口气,枯黄的草地立刻变得一片翠(碧)绿,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姑娘彩笔一挥,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迎春花、桃花、梨花、杜鹃花争奇斗艳,它们黄的赛金,粉的像霞,白的如雪,红的似火……
“嗡嗡嗡……”勤劳的小蜜蜂飞来了,它们在花丛中嬉戏,采蜜……春天,不管怎么看都是一幅漂亮的画卷,一首美丽的诗。
“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回大地,天气渐渐变暖了,人们脱去了沉重的冬服,换上了轻便的春装。
户外的人也渐渐地多了起来,人们有的放风筝,有的踢足球,有的玩游戏,有的散步……
大家都在感受春天的温暖,舒活舒活筋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在田野,在果园,总能看到农民伯伯们辛勤劳动、耕耘播种的身影,它们播下种子,种下希望。
在学校里,总能看到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它们在春天理播下知识的种子,让它在生命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春天,是一个温暖的季节;春天,充满希望。我最喜欢春季!
【总评】
【最大的特点就是引经据典】就如一位妈妈在评论中所讲:多处引用佳作诗句,来给文章造势。文中多处引用诗文,使文章读起来有一种气势、有一种激情、有一各种活力。
引经据典,可以充分展示小朋友平时的积累与素养。写文章,要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引经据典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俗话说:无典不成文。简而言之,希望大家要重视。怎么重视?多让小朋友从国学经典里汲取养分。
再来看一下《中庸》的最后一段: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于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于笃恭而天下。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中庸》的作者是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叫孔伋。在最后一章,全是引经据典,都是这个曰、那个云的。同样,再看《大学》、《论语》,以及《孟子》,也可以体会到处处这个曰、那个云。这些大思想家写文章尚且引经据典。学习作文,更要有这个意识。
----------------------如何引经据典,参考《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第五章。
【第二个特点】结构严谨、叙述清楚、条理分明、思路清晰。
【先来看“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不过,我最喜欢春季。
开头,开门见山。作文的题目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所以开头就有四季,开头就有“最喜欢”,非常好。
【最后的“脚”】: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春天,是一个温暖的季节;春天,充满希望。我最喜欢春季!
通过“身子”的记述,最后的“脚”做到了抬头收腹,把为什么最喜欢春季,很有逻辑地表述了出来。
【中间的“身子”】分别写了几个对称段:
第一个对称段。用诗来作帽子,写的是“万紫千红总是春”,重点在“万紫千红”上,主要描写了春天的五彩缤纷、多姿多彩;
第二个对称段,也是用诗来作帽子,写的是“吹面不寒杨柳风”——重点在“不寒”二字。所谓不寒,正话反说,则是温暖;
第三个对称段,也是用诗来作帽子,写的是“一年之计在于春”。重点在“计”。所谓的计,则是准备、规划、积累、储蓄。
以“字服务于句,句服务于块,块服务于段,段服务于主题”的标准来看,处处都围绕着“春”这个主题来写的。从结构上讲,严谨、清晰,何乱之有。
欢迎朋友们加入免费公益群学习
QQ群(群号:150347011)YY群(群号:5544410,频道号:3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