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讲评《小麻雀》(三)

(2012-08-20 14:59:31)
标签:

状物

亲子

教育

杂谈

分类: 语感班

                                                   《小麻雀》讲评

                                                   欢迎转载传播推广


【结构分析】
   

要反复讲:作文的开头,要开门见山。原文结构非常好,分了三个对称段来写小麻雀:
   一是白天看到小麻雀;
   二是晚上去喂小麻雀;
   三是第二天想到小麻雀。

   对称是什么含义,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个东西。小作者分别用了白天、晚上、第二天,这样三个角度来写,所以,这只小麻雀就写得很立体。
作文讲评《小麻雀》(三)

作文讲评《小麻雀》(三)




     

-----------------------------------------------------------

【原文】

小麻雀(50群翰墨)

前几天,我在我们家附近的竹林里发现了一只小麻雀。


它很瘦小,小小的脑袋、小小的身子,大约半个手掌那么大,简直是个小不点小不点没有爸爸妈妈,好可怜啊!小不点的嘴巴尖尖的、羽毛灰灰的、爪子长长的,眼睛老是瞪着我,好像在想:这个人是谁呀?我忍不住想要摸它,可又怕它啄我,小不点叽叽喳喳地叫了,好像在说:小朋友,带我去找妈妈吧。

 

     





吃晚饭时,我把面条喂给小不点吃,小不点没吃,老是在叽叽喳喳地叫着,有时侯闭着眼睛,可能在想妈妈了。我把小不点放回原来的地方,就依依不舍地走了。

 

  




  第二天,我去竹林看小不点小不点已经不在了,可能是它妈妈把它带走了。小不点,你一定要平平安安哦!作文讲评《小麻雀》(三)

修改版】

        小麻雀

前几天,我在我们家附近的竹林里发现了一只小麻雀。

  

它很小,大约半个手掌那么大。与瘦小的身子相比,它的脑袋却显得很大,眼珠就像饿了很久一样地凸着。这使它更加显得弱不禁风、瘦小不堪,简直是个“小不点”。

 

“小不点”的嘴巴尖尖的、羽毛灰灰的,没有一点光泽,稀稀疏疏的,没有一点神气。它的爪子长长的,软弱无力,不能自立。它上眼皮一打下眼皮,好像在上下打量我:你是谁呀?

“小不点”独自窝在巢里,周围没有爸爸妈妈。它不时有气无力地叽叽喳喳”叫几声。好可怜啊!我忍不住想要摸它一下。


吃晚饭时,我又去了竹林,端着一碗面条。我喂它,可是它尖尖的嘴巴往前凑了一下,瞄了一眼,就把头歪向了一边。再过一会,就迷迷糊糊地把眼闭上了。听它嗓子里还轻微地发出唧唧咕咕的声音,好像在呜咽一样。我实在不忍心打搅它,于是就在它的身边放上几根面条,依依不舍地走了。

  

第二天,我再去竹林探望小不点小不点却已经不在了。摸一摸鸟窝,还有一丝温热。

小不点你是不是找到妈妈了?你一定要平平安安哦!

    ---------------------------------------------------------

     【问题】从描写的顺序来看,一开始,小朋友写到:小小的脑袋、小小的身子,大约半个手掌那么大,简直是个小不点然后,中间插进去一句——小不点没有爸爸妈妈,好可怜啊!再下面又写到——嘴巴尖尖的、羽毛灰灰的、爪子长长的,这里面就多了个小不点没有爸爸妈妈,好可怜啊!

    这样顺序上有问题。

   

     【一定要知道,写作要有逻辑】写作时要有头、身、脚,或者在段里面要有帽、衣、鞋。如果给这段文章冠个帽子:

     小不点的长相,或者小不点的样子好可怜呀!它很小,大约半个手掌那么大,它的脑袋与瘦小的身子相比,它的脑袋却显得很长

    这样就能够把思路归拢起来,更符合逻辑。

    ---------------

这只小麻雀的样子好可怜啊!它很小,大约半个手掌那么大,与瘦小的身子相比,它的脑袋却显得很大,眼睛也像饿了很久似地拱凸着。

这里有个什么样的技法?——对比,当身子变小了,脑袋就会显得很大。在大脑袋上又有两只大眼睛拱凸着,通过这样对比的描述,更显出小麻雀楚楚可怜。

例如:病重的人,身子都瘦下去了,但是头(脸部)相对而言显得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睛变化不会太大。但是,当身子变小了后,眼睛就会显得大了。病入膏肓的人,眼睛就会显得很大。

--------------

【通过这样的对比,写大以小,写小以大】这样的技法。更显出小麻雀的弱不禁风、瘦小不堪,结论:简直就是个小不点。所以大家要体会,在书里面讲到:写大以小。小朋友一定要有这个意识,在写小的时候能不能写点大的东西。

 例如写“小”鸟,要学会反向的思维,怎样才能把它写“大”?哪些地方是“大”的?因为有对比,写出来就不一样了,效果特别的明显。再比如说:写一个“小”孩,一个小孩,小鼻子、小眼、小嘴,尤其他那双脚特别大。

 既然写到了“小不点”,就得想办法写点“大不点”,就有特点了。

--------------------

小朋友在原文当中写:嘴巴尖尖的、羽毛灰灰的、爪子长长的。

能不能写一点更实在的?用意法写,尖得像什么一样,要把六根六尘用上。羽毛灰灰的没有一点光泽,稀稀疏疏的,没有一点神气。

这不是把它写得更深入了吗?小朋友用到写对称词的方式,尖尖的、灰灰的、长长的,意识很好,但是要把它写得更加实在。

点评文中原来有一句——没有腹肌之力,岂有缚鸡之力

这句话有点牵强,画蛇添足。本意是想告诉大家,启发小朋友,怎么用借音借义的技法,把小鸟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弱不禁风、瘦小不堪的样子写出来腹肌把音借过来就是缚鸡之力,说明小麻雀肌肉也不发达,骨骼也不健壮,很弱小。

所以它的爪子长长的,软弱无力,不能自立。

---------------

这样,就把原文当中所描写:尖尖的、灰灰的、长长的。更加细化了。

如果说按照原文来写,嘴巴尖尖的,羽毛灰灰的,爪子长长的,这个写法很中性,看不出来小麻雀可怜、瘦弱的样子。我们一直在讲字词要服务于句,句要服务于块,块要服务于段,段要服务于主题。主题在这一段当中就是可怜、弱小、弱不禁风。我们就要在具体的写实当中要为可怜、弱小、不禁风来服务。

羽毛没有光泽,稀稀疏疏,没有生气,爪子长长,软弱无力,不能自力。

是不是就为“软弱无力”这个主题服务了?

--------------------

【两个笑话】作文讲评《小麻雀》(三)它的大眼球上下翻覆着瞪着我,好像在打量我:你是谁呀?讲到这里,再说个笑话:用怎样的方法证明一个人眼睛大?或者说怎样描写眼睛大?有人做了个统计,一般人眨眼睛一分钟眨20下,有位大眼睛的人一分钟就眨5下,你说眼睛大不大?眼睛小的眨得速度快;眼睛大的,上眼皮、下眼皮,距离太远了。

再说恐龙是怎么死的?是由于地球发生自然灾害死的。后来,科学家发现:恐龙是笨死的。因为随着它的体积越来越大,恐龙越长越大,恐龙的大脑神经没有相应的发育。如果说有人在恐龙的尾巴上掐它一下,被掐的痛感要三天之后才能传输到大脑。

说明恐龙有多大?根据这一原理,恐龙发现一堆食物,但是当它大脑反应过来,是三天以后了,所以,最后恐龙是饿死的。作文讲评《小麻雀》(三)

---------------------------------------------------------------

“小不点”独自窝在巢里,周围没有爸爸妈妈。它不时有气无力地叽叽喳喳叫几声。好可怜啊!我忍不住想要摸它一下把“小不点”的样子放在前面,把“小不点”没有爸爸妈妈好可怜放在后面,这样,逻辑、思路、表达的顺序就更加清晰。

---------------------

【再看下一段原文】吃晚饭时,我把面条喂给小不点吃,小不点没吃,老是在叽叽喳喳地叫着,有时候闭着眼睛,可能在想妈妈了。我把小不点放回原来的地方,就依依不舍地走了。

原文的表达清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定要有写实的意识。

小朋友在写作文时,要想到我怎么喂“小不点”的?“小不点”是怎么吃的?要把这个细节写出来。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是写给别人看的。让大家能够通过“我”的文字,体会到“我”是怎么喂面的?小麻雀是怎么吃面的?在写文章的进候一定要有读者、观众的意识,要与读者互动起来。

小朋友写作文的通病在于,把注意力关注在有多少字,怎样用好词好句,怎么去跟读者互动呢?写作文时你的读者就是老师,就是爸妈;如果作文写得更棒了,要上市级的刊物,读者就更多了。一定要想,我写的这个作文,爸爸、妈妈、老师、小朋友能不能看懂。口说作文也是一个道理,相当于是在讲故事,讲给自己、爸爸、妈妈听,讲顺了,别人才能懂。

-------------------------------

【回到原文】吃晚饭时,我又去了竹林,端着一碗面条,我喂给“小不点”吃,“小不点”没吃原文是小鸟没吃这里我们把它细化一下它尖尖的嘴巴往前凑了一下,瞄了一眼,就把头歪向了一边。再过一会,就迷迷糊糊地把眼闭上了。

说明小麻雀没有食欲,闻一闻,不想吃。

前面讲到了它的外貌:尖尖的嘴巴,大大的眼睛,叽叽喳喳的声音。这时候,又换了一个角度去呼应:嘴巴凑上来、闻了闻、瞄了一眼、眼球上下打量了打量,再过一会儿,又迷迷糊糊把眼闭上了。又听它嗓子里还轻微地发出唧唧咕咕的声音,好像在呜咽一样。我实在不忍心打搅它。

原来是写我实在不忍心抚摸它。为什么要写抚摸它?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会前面有一句:好可怜呀!我忍不住想要去抚摸它一下。后来想,这么写出来了,虽然表达得很清晰了,但是不巧妙了。现在,就来了一句,我实在不想打搅它。

白天看到它时想抚摸它,这时候喂它,它又不想吃。发出唧唧咕咕的声音——显得小麻雀更可怜,我的恻隐之心就来了。于是就在它的身边放上几根面条,依依不舍地走了。白天与晚上对于小麻雀的描写是不同的;小作者对小麻雀做出来的动作也是不同的。这个不同是因为时间条件的变化所产生的。写东西要不断去体会、去玩味。

这样,以后写东西时能写得更加细致深入了。

-------------------------

【接下去看原文】吃晚饭时,我把面条喂给“小不点”吃,“小不点”没吃,老是在叽叽喳喳地叫着,有时候闭着眼睛,可能在想妈妈了。这里面写得不够深入,它叽叽喳喳地叫着,为什么不能写像呜咽一样闭着眼睛,为什么不能写迷迷糊糊把眼闭上?它既然不吃,为什么不能写瞄上一眼,把头扭向一边,不屑一顾?这样就把作文写实了。

-----------------------

【再看最后的原文】第二天,我去竹林看小不点小不点已经不在了,可能是它妈妈把它带走了。小不点,你一定要平平安安哦!

这篇文章最成功的地方是写得很有感情。“小不点”孤苦伶仃、瘦不拉几、弱不禁风的。作者晚上又去看它,“小不点”命运很不好,但作者并没有写它确切的归属,而是希望它平平安安哦!这样一句话,就把对于“小不点”的感情、祝福和平安写出来了。为了让它表达更加深入一些、更加有感情、更加丰富些:第二天,我去竹林看小不点小不点已经不在了,摸一摸鸟窝,还有一丝温热——加了触法。

有了触法,是不是感觉就不一样了。大家要有这个意识,一定要想到、用到六根六尘,一定要让文字有温度、有气味、有声音。

有妈妈在说,这鸟巢为什么会有温度呢?怎么摸的?没有温度怎么办呀?没摸怎么办呀?这就走了偏路了。要看到技法在里面。在《基础篇》里面举过一个例子: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天空是五颜六色,看到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重要是去体会为什么要加这个技法,加了这个技法后读者对文字的感觉会有什么不同?而不是单纯在文字上纠结。

可以不写温热,可以写鸟巢已经凉了。小麻雀不管去哪了,要把温度写出来。不一定要写热,写冷也可以呀!摸一摸鸟巢、鸟窝已经很冷了,“小不点”你去哪了?你是不是找到妈妈了,你一定要平安哦!要让文字写出温度来。

【要点】要让文字有味道、有声音、有温度。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言之有声、言之有意、言之有觉。没摸,想下可以吧?

没有声音,照样把声音写出来。为什么要去纠结小朋友没摸怎么办?没摸,去想一下。摸了冷了,有冷的说法;摸了热了,有热的说法——意法。总之,你要让文字有些温度,照样是可以写出来的。

写作当中要随时注意:文字是不是有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言之有声、言之有意、言之有觉了,试着多问几个问题。我们看原文下面的文字没太大的改变,只是加了一句,体会还有温度在里面,有温度了整体文字上感觉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预习一下】作文讲评《小麻雀》(三)作文讲评《小麻雀》(三)作文讲评《小麻雀》(三)

《提高篇》178页《可爱的鹦鹉》,看看小朋友怎么写小动物的,这样举一反三来写,这里面借代、色法、声法用得特别好。


  ------------------------------------------------------------------------------------------



欢迎加入免费公益群学习
QQ群:150347011
YY群:5544410
YY频道:32046

相信孩子:   让孩子去创造好词好句!每个小朋友都有这样的慧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妈妈的脸色就是孩子作文的风向标。妈妈的脸上着火,孩子的作文恼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