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日记

标签:
作文亲子教育 |
分类: 作文讲评 |
整理者:北京-蓝天、上海-欧妈、浙江-寒梅
(欢迎大家关注、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妈妈感言:
很幸运,在女儿刚上一年级时就有缘接触到功夫作文。去年国庆节买了《作文,多大点事儿》后,跟着就进群学习。在群里不仅知道了阅读、分析、写作、赏文原来是同一回事,还学到了浅显易懂的国学经典,更学到了如何亲子教育。按非 常老师说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我先和女儿在语文书上找六根六尘和对称。大半年后,女儿对六根六尘和四个对称已经很熟悉了,我再跟她讲“头身脚”,她也明白了。现在女儿只是对“帽衣鞋”还不是很清楚,总是不会套鞋。不过我们不急,正如非常老师说的:一天一点进步,还怕以后写不好、学不好吗?
这个学期女儿获得了学校现场写话比赛一等奖,遗憾的是作文没发回来。女儿说也让非常老师看一看、评一评她写的东西,所以我就选了几篇她写的日记发到【妈妈晒】。最后一篇有引导,其他都是女儿独立完成的。25群的广州君妈。
先就妈妈的感言来讲几点:
第一点,妈妈的坚持。这位妈妈在群里听课差不多一年,但现在还在坚持着。前两天在语音课堂,还看到这位妈妈在积极发言,很欣赏这位妈妈制心一处的心态。“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中庸》里讲过一个道理:人的智商各有不同。有的人“生而知之”,有的人“学而知之”,有的人“困而知之”,但智商不是决定最后成功的因素。“生而知之”的人是“安而行之”;“学而知之”的人是“利而行之”;“困而知之”的人是“勉强而行之”。无论是如何的“知之”,也无论是如何的“行之”,只要坚持,“及其成功,一也”,最后都能获得成功。绝大部分的人都属于“困而知之”的,少部分的人是“学而知之”的,“生而知之”的人还没见过。因此,“安而行之”的人没见过,“利而行之”的人属于少部分,“勉强而行之”的人属于大部分。更大一部分的人,是属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冲动型选手,不能制心一处,就谈不上有所成就。
---------------------
第二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道德经》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下子吃成大胖子必定很难,但每天三餐正常吃,就容易许多;欲上西天,必定很难,但如若坚持吃斋念佛,必定也易。这位妈妈在辅导中,心态平和、不急不躁、不慌不忙、踏踏实实、一板一眼,这样的学习态度必定有大回报。
------------------------
第三点,在辅导孩子时,遇到孩子消化不了怎么办?这位妈妈做得很好,每天浇水,静等花开。《礼记》中,有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叫《学记》。《学记》里讲: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简单的意思是:如果小朋友心里有疑难,而没有能力表达,说不出困惑在哪里,老师就要加以指点、加以引导,本着一份耐心、一份信心去“陪育”。经由老师指点后,学生仍不明白、难以领会,那就暂时放弃,以待将来。
小朋友在学校里一周一小考、一月一中考、一季一大考,通过考试来验证小朋友的收获。然而,这种办法,其效果往往是证明了绝大部分孩子是笨蛋。学校里这样证明,回到家里也同样在证明。一些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恨不得今天“我”讲的,小朋友马上就消化;今天“我”教的,明天立马能用;今天“我”灌的,恨不得小朋友马上吐出来。对比《学记》的告诫,应该警醒、深思。每个孩子的根器不同、见识不同、认知不同,怎么能要求一顿饭吃了就见胖;一粒药吃了就见效;一次运动,跑了就见长呢?那就不叫一顿饭,该叫“一顿灵”;也不叫一粒药,该叫“一粒灵”;也不能叫一次运动,该叫“一跑灵”。岂不知这个世界上,一招鲜、一贴灵、一夜富的事情并不多见。勤而行之最终成就的人却不少。
回过头看一下妈妈的感言,透过她的文字,不仅要读到辅导孩子的心态、技巧,更要读到这位妈妈文字中充满了颗平和、安静的心。
---------------
《大学》告诫我们: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的“止”,简单的意思是说目标。有了目标,就要定下神;定下神,才能静下心;静下心,才能安下身;安下身,再来思虑,这样的思虑才会有收获。再简单地讲,就是要有耐心、会坚持,才能达到目标。只有“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
----------------------------------------------
正文:
3月24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早上,天还没亮,我就被一些清脆的鸟声叫醒了。哇,多么好听,我惊喜地叫了起来,鸟声就像一个充满感情温暖语气的小闹钟,让我深深感动。当我打开窗时,两只小鸟已经在那儿跳起了感人的舞蹈。中午,一只小鸟飞到了我家阳台上唱起了欢快的歌儿。看到这一切,我想起了两句话,这两句话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本文虽是小作文,但展现的却是大道理。字数虽然不多,但写得别有趣味。
比如:声法的运用——我就被一些清脆的鸟声叫醒了。哇,多么好听,我惊喜地叫了起来;
比如:意法的运用——鸟声就像一个充满感情温暖语气的小闹钟,让我深深感动。当我打开窗时,两只小鸟已经在那儿跳起了感人的舞蹈;
比如:引经据典的运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比如:对称的运用——分别写到了早晨的鸟叫,中午的鸟“跳”。以时间为顺序,或者讲以时间为参照,分别写了一天的鸟,这只“鸟”就写得十分丰满了。
--------------------------------------------------
我们可以从小作者的原文中,发现亮点,把亮点扩大。可以试着这样写(供参考):
3月24日 星期六 晴
早上,天还没亮,“叽叽啾啾”、“叽叽啾啾”,我被清脆的鸟声叫醒了。“哇!”,我惊喜地叫了起来。多么好听,鸟声好清爽、好温暖啊!打开窗,看到两只小鸟,在树梢上跳着轻快的舞蹈呢!
中午,有一只小鸟飞到了我家阳台上展开嘹亮的歌喉,独唱欢快的歌呢!看到这一切,我不禁想起了两句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晚上,这些小鸟会怎么样呢?会不会“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呢?真希望这些小鸟,能度过一个平安的夜啊!
--------------------------------------------
把小作者原文中“我就被一些清脆的鸟声叫醒了”一句,增加了声法,把声音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我们要提醒小朋友,言之要有声。文字是有声音的,有了声音的文字才会更加生动、形象。
第二句原文中“鸟声就像一个充满感情温暖语气的小闹钟,让我深深感动。”确实写得很棒,这是一个意法的运用。在这里特意地去修改,并不是说小朋友写得不好,而是换个角度、换个技法让大家体会其中的区别。
语言本身没有温度。但小朋友在这里提到了“温暖”,是通感的技法。比如,我们会讲:妈妈的笑很甜。这个“甜”字也是通感的运用,“笑”本身不会甜的。我们会讲:爸爸的棋下得很臭。这个“臭”也是通感的运用,因为棋是不会“臭”的。
变成:“哇!”我惊喜地叫了起来。多么好听,鸟声好清爽、好温暖啊!——用意是让大家体会一下通感。“清爽”与“温暖”,原本是人的触觉系统的感受,而把触觉的感受转移到声音上来,便有了另一番趣味。关于通感的运用,可以参考《作文多大点事.提高篇》第三章,这种技法在名家的作品中如是细细欣赏,则比比皆是。
------------------------------------------------
原文中,小朋友写到了早上与中午的鸟。为了让大家体会到对称的思维----让文章更加丰满、更有条理,刻意地加入了晚上。早上,有两只鸟在树上;中午,有一只鸟在阳台上;晚上,小鸟们会在哪呢?以时间为参照来写鸟,就会多一种思路。
特别是小朋友引用的诗,启发了我们,于是才有了——今晚会不会“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呢?。
另外,还有一个思路也可以去体会,那就是:早上的听,中午的看,晚上的想。如此的对称,如此的思维,也可以把鸟写得丰满立体。
----------------------------------------------------
欢迎朋友们加入免费公益群学习
QQ群(群号:150347011)YY群(群号:5544410、频道:3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