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非常功夫作文
非常功夫作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162
  • 关注人气:8,1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讲评《夏夜多美》(二)

(2012-05-29 20:49:25)
标签:

杂谈

分类: 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夏夜多美》(二)

整理者:江苏-懿妈、上海-欧妈、陕西-柔指

来看一下这个一年级小朋友写的看图作文《夏夜多美》:

 

今晚,睡莲、荷叶和荷花都在休息,房子的主人明明和他的爸爸、妈妈也在休息。月亮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着他们,还有许多星星在跟月亮玩。小树也笔直笔直,小桥也很长很长,河水也很清很清。

夏夜多美啊!

讲这篇作文的理由:第一,是为了应景。第二,是针对小作文而讲的。为什么要讲小作文?因为小作文也要求五脏俱全;小作文更容易让我们看到作文的结构。就如做医学试验,往往会先拿小白鼠做试验,这样容易看得出其中的变化。

我让大家预习的《荷塘月色》与《秋天》这两篇文章,在《基础篇》里都有细讲。让大家预习《荷塘月色》,其用意在于:本文的图与《荷塘月色》的景有一些相似。让大家预习《秋天》,是因为本文是一个写自然之景的作文,希望大家能够从本文的分析、点评中,举一反三,看出作文的共同性。我们还让大家预习《实战篇》中的第四章“自然篇”,其目的也是让大家体会到:吃透一篇文章,对于理解其它文章,会起到功夫成片、收获成片的作用。

------------------------------------------------

下面就来分析原文:

今晚,睡莲、荷叶和荷花都在休息,房子的主人明明和他的爸爸、妈妈也在休息。月亮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着他们,还有许多星星在跟月亮玩。小树也笔直笔直,小桥也很长很长,河水也很清很清。

夏夜多美啊!

-----------------------------------------------

全文不到一百个字,写得十分饱满。一篇作文的饱满,不是简单地表现在字数多少上,而是表现在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是立体上。可以看到,本文中,天上地下讲到了,陆地水上讲到了,人与物讲到了。这个天上与地下,陆地与水上,人与物,就是对称。通过这样对称的结构、对称的思维,就将作文的结构很严谨、很厚重地表达了出来。所以,小作者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立体的画面,一个既广博又精微的画面。立体性就在于天上与地下、水上与陆地、人与物;广博与精微就在于既在大处写了景物,又在小处写了景物,所以画面感很美。

-------------------------------------------------

以上,是就结构而言的。在技法上,作文的生动性要通过“六根六尘”来实现。所以,小作者在文中通过几处意法的运用,将作文写得生动有趣。比如:

今晚,睡莲、荷叶和荷花都在休息——意法;

月亮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着他们——意法;还有许多星星在跟月亮玩——意法。

全文一共六句话左右,就有三处运用了意法,所以小作文的生动性一下子就体现了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童话般的画境。

--------------------------------------------------

我们再来比对一下《荷塘月色》的片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荷塘月色》是大家很熟悉的名篇。我们就从“六根六尘”来分析,本文中除了色法的运用,还运用到了香法、声法、意法,以及触法。所以本文中的月色就更加的立体、生动、多层面、多感受。在《荷塘月色》中,从结构上而言,大致写了三样东西:一个是荷花与荷叶;一个是月光;一个是荷塘的四周——包括了远山、树梢,还有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从画面上讲,也是写到了天上地下、远的近的、大的小的、有形的与有声的,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写,就体现了一种对称美、画面美。

------------------------------------------------

两者相较,可以明白一个道理:作文其实是不分年级、不分岁数的,里面的核心、结构、技法是一样的。大作文,字数多一些、对称多一些、角度多一些、技法多一些;小作文,字数少一些、对称少一些、角度少一些、技法少一些。这个关系就有如盖一层楼与盖一幢高楼一般——一层楼,用的人工少一些,材料少一些;一幢高楼,用的人工多一些、材料多一些,但就人工与材料而言,这是相同的。

--------------------------------------------------

《实战篇》中讲:让孩子写作文的时候,要把握一个眼高手低的原则。意思是说,学习、模仿的时候,多跟名家学,眼界开阔一些,但具体下手写的时候,不妨写得简单一些。
  

但简单是相对于高楼大厦而言的,再简单也要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再简单也要求“人工要有,材料要有”。不能省了人工,省了原料,省了钢筋水泥,结果搞成了豆腐渣工程。

看到了小作者原文的小,也看到了《荷塘月色》的大。那我们就结合两者来进行提升,看如何让这篇小作文再丰满一些、厚实一些。我们先来分析:在小作者的原文中,一共描写了这几个对象:一是睡莲;二是荷花;三是人物;四是月亮;五是星星;六是小桥;七是河水。在原文中,一共写了七样景物,我们就在小作者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东西。主要是为了让大家体会以下几点:一是顺序的问题;二是如何再写得生动一些;三是如何构建一个立体的画面的问题。

我们先来一个头,头就是要开门见山。看一下修改文:

这是一个夏天的夜晚。

月亮掀开了云彩的帷幕,露出了俊俏的脸。白天睡觉的星星,在晚上一个一个睁开了眼。

月亮微笑着,看着星星;星星的眼眨着,望着月亮,它们的眼神亮晶晶。

小树伸出了手臂,挺起了直直的细腰,好像去摘那天上的钻石。小桥弯着身躯,卧在河边,像是聆听四周的青蛙与夜鸟的鸣叫。

池塘里的水很明、很净,流淌着的水很清、很新。虽然听不到风声,但池塘的波光里,有风影。睡莲睡了,荷花也睡了。荷叶纷纷铺开一张张宽大而柔软的床,让荷花慢慢地躺下,让荷花闭上惺松的眼。

房子的主人小明休息了,小明的爸爸休息了,小明的妈妈也休息了。

一月一潭,一河一桥;数不清的月光,数不清的树梢。月光像轻纱一样,把夜的世界笼罩。

夏夜多美啊,夏夜静悄悄,多妖娆!

很高兴看到妈妈们在这个群里熏习进步,大家都能看出文中的趣味与技法。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再来进行一下简单的总评:

第一,大家已能感受到文中对称的运用——从对称词到对称句,再到对称段。这个就不一一来讲了。从大家的发言中,也能看出大家对这一个基本功掌握得很好。也请新加群听课的朋友,多看博客和《基础篇》。

第二,我们在小作者意法、色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声法、触法,在一些地方还补充了意法。刚才有妈妈问了一个问题,说荷花是亭亭玉立的,怎么在这里变成了蔫蔫的、惺松的呢?在《基础篇》中,我们专门讲了一个范例——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天空有多种多样的颜色。同样是荷花,在朱自清的笔下,是亭亭玉立的;在小作者的笔下,不一定就是亭亭玉立的,这就是意法的运用。意法是什么?就是想象中的荷花。本不存在是玉立还是惺松,想象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特别是在晚上,在睁大眼也看不到是玉立还是惺松的情况下,更可以睁着眼说瞎话了。

第三,我们在点评文中运用了摆关系、讲意境的技法。比如:月亮微笑着,看着星星;星星的眼眨着,望着月亮,它们的眼神亮晶晶。再比如:一月一潭,一河一桥;数不清的月光,数不清的树梢。月光像轻纱一样,把夜的世界笼罩。什么叫摆关系、讲意境?就是把要描写的东西重新组合。一开始写了月亮怎么样、星星怎么样;然后我们就用凑字的办法,写出星星与月亮怎么怎么样。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写一家人在家里吃饭,妈妈吃青菜,爸爸吃大肉。这是各做各的,各吃各的,不好。我们就来一个资产重组:妈妈吃青菜,爸爸吃大肉。妈妈不时喂爸爸一口青菜,爸爸就回赠妈妈一口大肉。一家人其乐融融。

大家可以从《实战篇》与《提高篇》中,去体会这个技法。在《提高篇》里,我们专门用一章来系统地介绍了这个技法。在本文中,我们特别要提醒的是这句话:一月一潭,一河一桥;数不清的月光,数不清的树梢。月光像轻纱一样,把夜的世界笼罩。这也是资产重组。把月与潭,河与桥,月光与树梢,放在了一个画面,然后再用月光把这些画面兜住,这叫相片与相框的资产组合。今天就不讲这个了,大家有兴趣就去看《提高篇》的第八章:相片相框,重新组装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文字的画面美。大家来看这首诗: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王维的一首很有名的边塞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特别值得大家牢记。大漠是一个面,孤烟直是一条线;大漠是相框,孤烟、落日、长河是相片。水平的面与竖直的线,组成了一组图形美。长河是一条线,落日是一个点。平面的一条线与高空中的一个圆点,组成了另一组图形美。同时,水平的面与竖直的线,平面的一条线与高空中的一个圆点——点、线、面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美。

我们再来看点评文:一月一潭,一河一桥;数不清的月光,数不清的树梢。月光像轻纱一样,把夜的世界笼罩。

如果是我们来画一幅国画的话,那就是由月的点与潭的面、河的线与桥的线交错,月光的面与树梢的线,所组成的点、线、面的美。面中有线,线中有点。面因为有点、线而开阔,点、线因为面而突出。大家看一下中国画,就可以体会出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

                讲评时间: 2012528日晚上

欢迎朋友们加入免费公益群学习

欢迎大家加入功夫作文国学经典——YY语音课堂65467205

QQ群(群号:150347011YY群(群号:55444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