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乱说《论语》为政27:无为而治

(2011-06-18 17:27:15)
标签:

为政

论语

国学

教育

分类: 乱说论语

我们前两天,讲了两个字:一个字是“政” 一个字是“德”。那么现在我们再把这“为政以德”翻译一下。简单地讲就是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去做事;不仅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去做事,还要做得漂亮,做得高明——用“德”,做得智慧。

那么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个话题:怎么样把正确的事做得漂亮,做得高明,做得有智慧呢?《论语》中其实讲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简单的意思是,把事情做漂亮,做高明,做智慧,就有如北辰星(北极星)一样,呆在它应该呆的地方,一动不动,但其它星星,却围绕着它。这是简单的文字意。那么这个简单的文字意,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思想呢?就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居其所,众星拱之”,什么叫“居其所”?就是“如如不动”,虽然不动,但众生共之,这就是无为而治。那么什么是“无为而治”呢?不少人把这个“无为”又理解错了,以为“无为”就是无所为、无所行,这是错误的。

大家还记得,我们在前面引用过一段《资治通鉴》的话:“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大体的意思是讲,任何一件事的“果”,都是由微小的“因”产生的。圣人因为想得远,所以在“因”很微小的时候就处理了。而一般人看得短,所以要等有了危害了,才去处理。“无为”的意思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在症状很细微的时候,就不露痕迹地处理掉了。看上去是无所作为,这才叫“无为”。但是我们往往不是这样看问题,比如说,着火了,大家往往认为救火的人功劳是最大的。可怜的是防火的人,因为防火的人是“无为而治”。同样的,家里孩子的教育,往往声音最大的,动作最狠的,功劳是最大的,因为是“有为而治”。埋头不语地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的,屁功劳也没有。在公司里也是一样,往往无为而治,一生兢兢业业不出问题的,屁功劳也没有。而咋咋呼呼,像救火队长的人功劳就最大。这是我们一般人看问题的短视。

什么叫“无为”?就是“润物细无声”;就是“为有暗香来”;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留痕迹地处理,干净、彻底、漂亮地处理。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家里的小孩放学回来,把家收拾了一下,等你回来马上跟你汇报,说他如何如何汗流浃背,然后跟你要消暑费;还有一个孩子,放学回来,把家里收拾了,你回来了也默不作声。“居其所”,该干嘛干嘛。大家想一下,哪个更让人感动?这个感动是什么?大家说,这个感动是什么?朋友们啊,这个感动就是功德啊!明白了吗?!我们在讲《金刚经》的时候讲过,什么叫“不着相布施”?你给要饭的一块钱,人家冲你笑一笑,说声谢谢。你的一块钱,消费了一个“谢谢”,很公平的。但是你不着相,不图回报,给了就给了,这个功德可就大了去了。

所以说,我们在家里为“家政”,在单位里搞“社政”,道理是一样的,多做少说,不求回报。有一天,感恩的效果到了,那就乖乖隆里咚,不得了啊!但我们现在眼光短了,总是喜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扛起你的包,到了目的地你就要给我付工钱,不付,我就不放下你的包,都是这种态度。所以,扛包的就是扛包的。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几天我们重点讲了“政”与“德”。下午我们简单把后面的话讲完。

“北辰”,这个大家都知道,就是北极星,是在星空中比较亮的一颗星,古人常用它来辨认方向。“居其所”,就是呆在它原来的位置,不必上窜下跳,也不必搞个什么流星雨,扫帚星什么的来引起大家的观瞻。但正因为它有“德”之光明,所以其它的星就围绕着它。换句话讲,这正是孟子所讲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

我们说到家庭教育,也是如此。比如说:有的家里妈妈声音大,下手狠,受累多,吃苦多;但是爸爸呢,不言不语,无为而治,可结果呢,这个孩子还是跟爹亲。这是为什么?因为妈妈上窜下跳,失道寡助;爸爸为政以德,无为而治,所以众星拱月。

好,那么我们把这一句差不多就讲完了。我们顺便再讲两个历史故事,来让大家感受一下“家政”与“国政”的关系,或者说是“家教”与“国政”的关系。

一个是讲的汉昭帝时期的隽不疑,当时他的官职是京兆尹,相当于一个京城的市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候,官吏和百姓对他很是敬服,每当他巡视各周边县、审查案件后回到家里,他的母亲总要问他:给受冤的人平反了吗?救活了多少人?如果隽不疑给很多受冤屈的人平了反,他的母亲就比平时高兴得多;如果没有平反的事,他的母亲便生气得不肯吃饭。

因此,隽不疑为官,执法很严,但并不残忍,很受百姓的爱戴,这就是“家政”与“国政”的关系。作为母亲不去直接干涉孩子的政事,不是说老娘是户主,你就听老娘的;不是说老娘在家里就是王母娘娘再世,你不听也要听。一、在家政中,老娘就是用开心与不开心来表达她对国政的关心。二、为什么老娘每每询问是不是给谁平反了?是不是给谁昭雪了?这是一个母亲,一个平民对那个社会最质朴的认识。只有平头百姓才可能受冤,这是最质朴的认识!

我们要讲的第二个故事:汉孝帝时期的河南太守,叫严延年。他施政是阴毒残暴的,一般认为当处死的人,他却放了;而一般认为不当处死的人却常常被他处以死刑。他的作为,使得下属和百姓战战兢兢、不敢有秋毫之犯。每年冬天,他便将管辖地内的囚徒集中行刑,经常是血流成河。于是当地人给他一个混号,叫“屠伯”。

有一年,河南出现蝗灾,一个叫义的下属去视察灾情,回来汇报后,严却讲:“这些蝗虫不正是凤凰的食物吗”——并以此来报告朝廷,这是祥瑞之兆!当严的母亲来看望儿子,正值他在处决罪犯,其母看到此情景时大吃一惊,便留在驿站中不肯进严府。严来求母亲,脱下官帽,扣门许久,其母才肯相见,并一再指责他:你有幸当了太守,我没有听说你以仁爱教化百姓,反而利用刑罚大量杀人,以此来树立威信,这怎么能算作父母官的本意?后来严母离开了他,要回家了,临行前讲:“天道悠悠,神明在上,想不到我的晚年,却将看到正当壮年的儿子,也会受到刑戮!我要走了,回到老家去打扫墓地去了。”回到老家,严母还多次跟自己的亲戚家人讲这些话。

一年之后,那个叫义的下属,为自己算了一卦,就上奏了朝廷关于蝗灾的事情,之后就自杀了。后经朝廷查证,严的犯罪事实确凿,犯大逆不道之罪,于是处斩。

这两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发。作为母亲,在那个时候按理说识字不多,读书不多,但以“德”为标准,就有了大智慧。而作为儿子,看了很多书,识了很多字,那个时候要是考数理化的话,这个人必定也是连中数元的莘莘学子。但结果又是如何呢?跟药家鑫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家政失当,国政又怎么能搞得好呢?千万不要把读了几本书,考了什么大学,跟什么智慧联系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