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为政里第十四句, 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是什么意思,是周围,什么是周围?是圆,是圆融 。
“比”是什么?就是比较心、攀比心、攀缘心、是分别心 。
全句直译的意思是:君子能够和别人圆融相处而不比较, 小人因为时时处处有比较,有分别,所以与别人不可能好好相处。
说的再直白些,就是君子能团结人是因为不比,没有比较 ,众生平等、一概平等。 小人呢,看别人缺点多,看自己优点多;乐人无,恨人有,所以跟人不好个相处。
君子眼里的人,就如佛眼里的众生一样的。有钱的、没钱的,有才的、没才的,长得俊的、长的丑的,岁数大的、岁数小的,家庭出身好的、家里出身歹的,没有比较,都是一样 ,全具佛性。没有了分别,就没有了比较。不能因为有钱,有才、长得俊的、家庭出身好的就高看人一眼,也不因为没钱、有才、长的丑、家庭出身不好,就起了慢心。
我们再来看为政的第一句话:“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论语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这一章的核心,我们联系这句话理解比而不周,周而不比就更深了。
这句话的直译是:为政用德(用德来领导人民),就象北极星一样,站在它该在的位置(行不言之教而不盲动)而众星拱之(因为北极星是最亮的一颗星,古人常用它来辩方向)。
这也是“众星拱月”这个成语的出处。如果我们不学国学,不看原文,用“围绕“这个词就不如“拱之”这两个有味道 ,北方话叫有嚼头。
当然,我们还在宽泛的来理解为政以德这句话,在夫子看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可以视同为政,这类同与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君子周而不比。君子不和别人叫劲,但独独和自己叫劲。三省自身,有过不怕改,形成内圣之势。这样,自然就会有人在你的周围,听候你的调遣,遵从你的领导,任随你的安排。
小人则不然,与人相处,有比较心、攀比心、攀缘心、是分别心。
想想啊,几个女人在一起,谈吃穿,说车房,那没钱的没车的没房的自然有自卑心不敢和你在一起了。看的是叽叽喳喳很热闹,但其实呢根本没有人敢和你交朋友嘛,你天天晾着自己手指上好几克拉的大钻戒,那手上带着个白银的肯定在你面前不敢出手了嘛。
所以周而不比,平常心,什么也都可以和你交往了 因为和你在一起很舒服嘛
换句话说 ,老子说的 处下、示弱、无为,这样别人和你相处就舒服了。
周而不比意思就是和气一点、平和一些、宽容一些、大度一些、随意一些。与下里吧人在一起我们就是下里吧人,与阳春白雪在一下我们就是阳春白雪嘛。
比较心、攀比心、攀缘心、分别心,这就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了。老公和别人比,职务不高,你就痛苦啊 ,孩子学习没别人好,你就打孩子骂孩子了。自己不如别人漂亮,你就花钱做美容了,这都是小人道嘛。所以夫子还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高兴,内心痛苦)。(有老妈说了,装君子很痛苦。按我说装孙子才痛苦哦 )。
我们再说个君子周而不比的人物吧。论语子罕第九章里----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
,何用不藏。
意思是:
穿一个破袍子的人,跟一个穿着貂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却而没有任何羞耻心,这个人,就是子路
。这样的人,内心坦荡,心无所求(无欲则刚)。走到哪都会吃得开了。
我们想象一下,子路,一个夫子的高足,穿着很差,跟帝王将相在一起,没显寒酸卑微,反而显得气质尊贵,鹤立鸡群,与众不同,那是何等境界,何等修养!
(今天在网上看了一个新闻:坐10号线,遇一女乞丐(目测年纪不超过18岁)跪地行乞,逢人必抱双腿以头相求。行至一中年男子,男子义正言辞一声断喝“没出息!”,车厢众人皆惊。
女乞淡然起身,正色道:你才没出息,还坐地铁。”话毕扬长而去,男子呆若木鸡,众人痛苦的将头扭向了一边。。。这也算是丐帮的一种气概吧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