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人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下)
(2015-09-08 05:41:15)
标签:
徐闻县私蓄文人儒童菩萨不可 |
分类: 随笔杂感 |
为官四方无定踪,读书一世有高雅。
《艮心居士》:艮心居士,舅氏华荔先生别号也。小就书记,游江西、广东、浙江,糊口之外,内顾维艰郁郁不得志,三十七岁卒于象山县署。生平好吟咏,所存不多。《感怀》:春水自深非藉雨,秋云渐薄不关风。《冬柳》:依依老去风情减,絮絮飞来雪色寒。《梅雨》:乱如人意添愁重,酸入天心洒泪多。绝句:泼墨天容吝晚晴,冷吟闲醉未分明。年来别有闲愁绪,不种芭蕉听雨声。皆可诵也。
不得志而郁郁寡欢,糊口艰难,诗充满酸楚之情。
《山歌》:台州塘下戴氏将败,童谣云:“塘下戴,好种菜,菜花开,好种茶,茶结子,好种柿,柿蒂乌,摘了大姑摘小姑。”音节真如古乐府。又儿童扯衣裙相戏唱曰:牵郎郎,拽弟弟,踏碎瓦儿不著地。《悔蒭录》曰:此祝生男也。踏碎瓦,禳之以弄璋;牵衣裙,禳之以衣裳;不著地禳之以寝床。上二句祝多男,下一句祝其不生女。吴斧仙名峻,杭府人,作山歌云:吴山脚下唱山歌,山色弯环双黛螺。天上月儿糖饼样,中间不信有姮娥。痴语亦有致。
山歌大都反映民风民俗。历史上的童谣,大多是时代变化的预兆、谶语,而真正的童谣是儿童的语言、儿童的心态、儿童的角度,很有意思。
《听月楼诗》:亡室黄孺人,著有《听月楼稿》。其《湘湖采菱曲》:吴江儿女采莲花,凌波绰约如朝霞。越江女儿采菱角,隔水轻盈笼芍药。儿家生小湘湖边,只种秋菱不种莲。种莲莲子心中苦,剥菱菱实心中甜。湘湖一夜西风紧,三五鸦鬟荡双艇。戏牵菱叶钓竿丝,笑指菱花镜奁影。采菱菱角红,颊晕双涡浓;采菱菱角绿,眉痕两峰蹙。菱根丛杂菱刺多,纤纤素手临清波。鲤鱼风起芙蓉外,蝉鬓生寒可奈何?春风采蓴蓴欲小,秋风采菱菱渐老。年年春去又秋来,不及儿家颜色好。采菱复采菱,菱船四面来前汀。湖水净逾碧,湖山瘦且清,双桨只在波中停,菱歌静后不知处,却向湖头浣纱去。
妇女采菱心情,所思所想活龙活现。
《苏杭游女》:苏人风俗,妇女下山,舆夫眉倒抬而行。有人句云:妾自倒行郎自看,省郎一步一回头。杭人风俗,妇女游湖,每逢上岸,观者如堵。有人句云:郎自乞晴侬乞雨,要他微雨散闲人。二语俱极风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游时节莫要错过,游山游湖遍看娇娇。
《书中绝句》:市中买旧书,内有《文中子》一本,于夹页中得方寸纸,蝇头书二绝:“一树桃花卧绿芜,春阴帘外雨模糊。宵来乡思知多少,又听东风舞鹧鸪。”“垂杨踠地绿丝齐,绣阁无人落燕泥。闲倚熏笼思往事,冷香和梦过横溪。款曰:淞云,盖闺人之作也。
诗作分明乡思长,淞云本是新嫁娘。梦中横溪费我想,春愁秋愁怎到家?
《对联》:偶见雉(有草字头)头铺对:到来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工雅浑切。又大道边茶亭对: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浅语颇有禅理。杭城涌金门外藕香居茶室对: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集坡诗恰切,可入西湖志余。
深刻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越是通俗越隽永。
《孔子》:《清净法行经》称孔子为“光净童子”,《造天地经》以孔子为“儒童菩萨”。《酉阳杂俎玉格》以孔子为“玄宫仙真”,《灵位业图》以孔子为“太极上真君”,援儒入墨,殊属可笑,然侮圣亦甚矣。
世以孔子为圣人,释封之为:光净童子、儒童菩萨,道封之为:玄宫仙真、太极上真君。三教同一,和谐相处。
《程十然》:十然尝诵其师李玉峰绝句:十里五里出门去,千峰万峰任所之。青溪无言白云冷,落叶满山秋不知。诗境超绝。
信口而言,自然亲切。
《小颠》:西湖诗僧小颠,预治槥具(粗陋的棺材),署一小匾,题曰:阿呀。又于所居山房榜一联云:老屋将倾,只管淹留何日去?新居未卜,不妨小住几时来?其风趣类多如此。诗则冲淡之中时见奇峭,有《万峰山房稿》。
小颠确实风趣,他对生死也一样幽默。老屋、新居无非活人死人所住而已!
《诗宗唐音》:诗宗唐音,固也,然使自唐至今,千篇一律,有何意味?且宋之为宋,元之为元,正以其各具面目,方见天地文运,变化无穷。若必尽法乎古,则何不一一而绳之以汉、魏、六朝,且何不一一而绳之以三百篇、十九首乎?
此言极是!各朝有各朝的特色,不能因宗唐而取代各法。
《下第诗》:仁和缪莲仙下第诗有句:妻子望他龙虎日,科名与我马牛风。亦极工趣。
落第诗好命不好,辜负妻子翘首望!
《鬼诗》:流水涓涓芹努芽,织乌西飞客还家。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此鬼诗之最峭者。盘塘江上是儿家,郎若游时来吃茶。黄土复墙茅盖屋,门前一树马缨花。此鬼诗之最逸者。又江南杨姓友人鬼春词云:数点鬼灯移近岸,夜深苏小踏青归。设想幽绝。
虽空灵、凄绝,但有富有生活气息。所以鬼诗鬼词不是鬼写而是活人写也!
《菱落》:菱角最易落,故谚曰“七菱八落”。前人以对“十榛九空”,工切无比。又粤人呼荸荠曰马蹄,以对龙眼,亦甚工也。
七菱八落,现已都写成七零八落了,而不知原来指的是“菱落”了。
《陈小鲁》:陈小鲁,仁和布衣,嗜酒,家贫训蒙卖字以自给。其词出入苏、辛,小令酷肖板桥。《鬲溪梅令》:庭前竹树报平安,不平安,一夜西风吹折两三竿,缺中来远山。古人只道出门难,入门难,江北江南也作故园看,玉门何处关?《太常引答陈月墀(chi)》:浦帆十幅挂江干,来倚我危栏。受得一宵寒,便说到灯残梦残。入门风月,出门烟雨,无意上吟坛。指点与君看,杨柳外青青远山。《浣溪沙怀董九九》:一世杨花二世萍,无疑三世化卿卿,不然何事也飘零。掬水攀条无别意,百般怜惜汝前生,何人知我此时情。《太常引水上人家》:水天水地水人家,水上做生涯。一二亩蒹葭,七八亩菱花藕花。蒹葭活火,菱香藕熟,湖水可煎茶。秋梦有些些,只不管朝云暮鸦。
果然好词,有出人意料之想而近口语脱口而出。调太悲而命运不佳,早卒,留下一女孤,寄居外家。
《临终对句》:淳安方朴山病革时,弟子咸在。有二人私语:水如碧玉山如黛,以何对?先生枕上闻之曰:云想衣裳花想容。言毕而逝。
读书人教书人的本色,临终也要再对对。
《伶俐不如痴》:向在友人家,见一阳羡砂钵盂。用以为水注,旁缀一绿菱角,一浅红荔枝,一淡黄如意,底盘一黑螭(chi)虎龙,即以四爪为足,下镌“大彬”二字,设色古雅,制度精巧,而四物不伦不类,莫知其取义。后询一老骨董客,谓余曰:此名伶(菱)俐(荔)不(钵)如(意)痴(螭)。时大彬、王元美旧有此制。乃知随处皆有学问也。
朱砂壶大师之制,暗含禅意。多少伶俐人,不如痴汉能!
《竹枝》:岭南竹枝词多矣,余最爱彭羡门先生一首:妾家谿口小迴塘,茅屋藤扉蛎粉墙。记取榕阴最深处,闲时来坐吃槟榔。风韵独绝,绰有古音。
蛎粉墙、榕阴、槟榔是岭南的特色,标明的地点不可变异,且特别通俗,琅琅上口,是岭南特色。
《私蓄》:明程至善《无颜录》:父母富,其子私蓄不可无。无者,非败子即騃人也。父母贫,其子私蓄不可有。有者,非逆子即忍人也。
父母富而知约束,父母贫而知协助,是知理而体贴父母的孝子。
《嫁娶》:胡安定公云:娶妇当不如吾家,嫁女当胜于吾家。择婿择妇大事也。自古言:门当户对。颇有道理。两家生活习性、经济状况相去太远,则容易产生隔阂、矛盾。
《张南山》:南山,番禺人,道光壬午进士,湖南知县现官司马,工古文。有《听松庐诗草》十一卷。《汉阳晚眺》:西风吹汉水,秋色满江城。《思归》:霜浓枫叶醉,水活荻苗肥。《感秋》:名心淡似秋云影,客梦清于古井波。《独坐》:纵无清露禅终洁,果有名花蝶易痴。《西栽晓行》:一村晓雾白成海,万顷春苗绿到天。《柳色》:雾影迷离天远近,烟痕狼藉水西东。《城南野望》:绕篱水暖芦根活,穿树风柔麦气和。
恬淡可爱,有乡野情趣,无官场姿态。
《行路歌》: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只一看,又有挑脚夫。言虽俚浅,足以醒世。
做人总愿同好的比,若是往下看,不如自己的还多着呢!所以人的心态决定了人的一切。
《铭》:铭之为体,于诗词外另有笔墨。自用砚铭:石友石友,与尔南北走,伴我诗,伴我酒,画蚓涂鸦不我丑,告汝黑面知,共我白头守。独眼砚铭:有文字缘,有文字祸,而具只眼,可能覷破。枕铭:甜乡醉乡温柔乡,三者之梦孰短长,仙人与我炊黄粱。
小东西有大讲究。人生观念、生活态度,无不具备。
《四忌铭》:江邦申《耳目日书四忌铭》:著书忌早,处事忌扰,立朝忌巧,居室忌好。旨哉斯言!
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绝对的。世事就是如此,有规律,则必有例外。
《欲富贵》:梁次公云:欲富者,贫相也;欲贵者,贱相传也;急欲富贵者,夭相也。见《樗(chu)斋漫录》,此言最砭(bian)人。
直击人的功利之心!心欲富贵则必然无行矣!
《宋主荒淫》:《宣和遗事》载徽宗幸李师师家。师师,妓名也。又理宗于元夕,召妓唐安安入禁中。见《东城杂记》。祖孙荒淫,后先一辙,欲不亡得乎?
历代名妓皆以叠字为名,如李师师、唐安安、苏小小、陈圆圆。今人如仿效其法,斯为下矣。
《问家乡诗》:陶渊明问来使: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屋南山下,今生几丛菊?王维:客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小窗前,寒梅著花未?王荆公: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三诗机轴相同,而各有意致。
陶渊明时代离我们最远,但其语言最流畅清晰。(卷五)
《丁鹤年》:弘治中,四川周洪谟,泊舟邗(han)江,夜梦一人曰:吾子前身也,姓丁,号友鹤山人,家维扬。后周官南京翰林,以诗寄扬州太守王恕曰:生死轮回事杳冥,前身幻出鹤仙灵。当年一觉扬州梦,华表归来又姓丁。王得诗,集耆老问之,方知丁鹤年即友鹤山人,元末隐居,建文时没于成都,王以此复周。见《尧山堂外纪》。夫从来前身之说,或由自悟,或由人指点,未有以己告己者,岂佛家所谓身外身耶?
轮回之事,历来都有论述。而由自己前身告之,亦奇矣。力主轮回之说者,藏传佛教是也。
《梅花诗》:欧阳公极赏林和靖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不知和靖别有一联: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似胜前句。不知文忠何以弃此赏彼,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恶止系于人。
人之好恶各有标准,且接触有先后,难以一概而论。
《市井食单》:猪耳朵,名曰:俏冤家;猪大肠,名曰:佛扒墙,皆苏人市井食单名色。
猪肉乃是汉人荤菜的主角,耳朵、大肠亦美食也,其名幽默之至。
《和尚破荤》:人馈得心大师鸡子(鸡蛋)若干枚。师大吞咽,作偈曰:混沌乾坤一壳包,也无皮骨也无毛,老僧带尔西天去,免在人间受一刀。是大慈悲,大解脱。张献忠攻渝,见破山和尚,强之食肉。师曰:公不屠城,我便开戒。献忠允之。师乃食肉,说偈曰:酒肉穿肠过,佛在当中做。是大功德,大作用。
吃素、不杀生,是功德。胁迫之下,无奈而破戒食荤,不是罪过。无杀生之心,有救民之愿,是大功德。
《烧香》:宋赵彦衞《云麓漫钞》云:近人崇释氏,多好用香。盖西方出香,释氏动辄焚香,以示洁净,道家亦然。
焚香是为洁净,后才演化成佛家的礼仪。佛家的种种仪式、法器等等都是宋以后发生的。(卷六)
《思归诗》:方坦庵宫詹诗云:老妻书至劝归家,为数乡园乐事赊。彭泽鲤鱼无锡酒,宜州栗子霍山茶。牵萝已补床头漏,扁豆犹开屋角花。旧布衣裳新米粥,为谁滞留在天涯?可想见其性情之恬逸矣。
诗句生活气息浓厚,日常生活的细节,共同的生活经历,更能激起游子的归心。
《祁阳竹枝词》:方秋白,南海布衣也。其《祁阳竹枝》:鹧鸪塘下水生波,郎住塘西妾对河。恨杀两边行不得,断肠声里唤哥哥。风致绝佳。
隔河居,难来往。行不得,怨鹧鸪。唤哥哥,叫妹妹。心相同,总相逢!
《醋溜鱼》:西湖醋鱼相传是宋五嫂遗制。番禺方橡坪孝廉《西湖词》:小泊湖边五柳居,当宴举网得鲜鱼。味酸最爱银刀鲙(kuai),河鲤河鲂总不如。读此诗,觉此鱼顿然生色。甚矣文人之笔,足以移情也。
西湖醋鱼历来有名,是典型的名声大于事实。
《徐闻县》:雷州徐闻县,其始县城逼近海堤,每潮汛汹涌,闻者震恐,后徙筑县城。居民喜曰:海边潮至,庶徐徐闻乎?因改名徐闻县。方橡坪曰:取对“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可谓巧对。
乘火车去海南,途经徐闻县,惊其名之典雅,但不知何意。读此方知,地名中原来包含着这个典故。
《出关诗》:山海关诗,不难于雄壮悲凉,而难于工稳熨帖。长白贵梦萸侍郎句云:群山尽作窥边势,大海能销出塞声。笔力健举。又某公谪戍出关诗: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那得不回头。凄凉之语,出以薀藉之笔,更佳。
出关诗皆悲壮,但要在悲壮中见情怀则更好。
《诗中之时》: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及半开时。此不可或失之时也。绝顶楼台人散后,满场袍笏戏阑时。此无可奈何之时也。
人生二个时候:一个是不可或失之时,得之则顺,失之则背矣!一个是无可奈何之时,不想收场也得收场!
《余椒云》:余椒云司马,山阴人,官广东,好谈诗。《即事》:平生心力半消磨,无限烟云眼底过。昨夜月明今夜雨,来宵情事更如何?宦海升浮,人情冷暖,盖有慨乎其言之。
浮生消磨已将尽,今日不知明日情!
《爺爺》:《玉篇》俗呼父曰爺,《木兰诗》“不闻爺娘呼女声”。杜诗“爷娘妻子走相送”,俱以父为爺也。
老上海话称父母为爺娘。昵称为“爺老头子”。称父为爺,古矣!
《药别名》:唐进士侯宁极撰《药谱》一卷,尽出新意,改立别名,凡一百九十品。兹择其雅而趣者录之。黄今(有草字头)曰苦督邮,石南叶曰冷翠金刚,沉香曰远秀卿,神麯曰化米先生,白芷曰三闾小玉,甘遂曰随阳给事中,酸枣仁曰调睡参军,紫苏曰水状元,藿香曰玲珑霍去病,大黄曰无声虎,蛇床子曰建阳八座,半夏曰痰宫霹雳,艾曰肚里屏风,细辛曰绿鬚姜,寄生曰混沌螟蛉,知母曰孝梗,甘草曰偷蜜珊瑚肉,豆蔻曰脾家瑞气,附子曰正坐丹砂,生姜曰百辣云,枇杷叶曰无忧扇,皂荚曰元房仲长统,薄荷曰冰侯尉。俱有意义。
这与《带经堂诗话》中张宗柟的附识《还事珠》本草别名基本相似。不知孰是?
《测字》:崇祯末年,流寇信急,上日夜忧勤。一夕,遣内臣易服出禁,探听民间消息,遇一测字者,因举一“友”字询之,问何占?曰国事。曰“不佳,反贼早出头了”。急改口曰非此“友”字乃有无之“有”。曰更不佳,大明江山已去其半矣。又改口曰,非也,申酉之“酉”耳。曰愈不佳,天子为至尊,至尊已斩头截脚。内臣咋舌而还。
友、有、酉,同音字。友,即反字出头;有,即大明的一半;酉,则尊字斩头去尾,都不利明朝、崇祯,可谓巧矣。
《朝鲜诗》:康熙十七年,孙致弥撰《朝鲜采风录》,余爱其中三人,因节录之。金净《江南春思》:江南残梦日恹恹,愁逐年华日日添。双燕来时春欲暮,杏花微雨下重帘。郑知常《醉后》:桃花红雨燕呢喃,绕屋春山间翠岚,一顶乌纱慵不整,醉眠花坞梦江南。李植《泊汉江》:春风急水下轻艭(shuang),朝发骊阳暮汉江。篙子熟眠双橹静,青山无数过船窗。虽中华能为诗者,何以过此。
朝鲜、韩国其文化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但诗思文才非中华专有。学生超越先生,是自然之理,故今天的韩国朝鲜能够崛起。
《题驿诗》:帆力劈开千顷浪,马蹄踏破武陵青。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间死不醒。此题驿亭诗也,读之使人豪气顿消。
名利如酒醉不醒,时人追逐死不尽。但得酒醒知悔过,白发苍苍也动情。(卷七)
《戒杀生》:戒杀,亦善事也。虔奉之固不必,痛辟之亦不可。裴晋公曰:鸡猪鱼蒜,逢着便吃。生老病死,时至即行。此妙法也。又某相国问僧:戒杀如何?曰:不杀是慈悲,杀是解脱。曰:然则尽食无害乎?曰:食是相国的禄,不食是相国的福。此妙解也。经言:“菩萨元制食三净肉,谓不见为我杀,不闻为我杀,不疑为我杀,复益之以自死鸟残,为五净肉。”是佛亦未尝食素也。然必穷极珍异,变法烹炮,则固不可。袁枚《随园食单》云:“钩刀取生鸡之肝,烧地炙鹅之掌,至为惨毒,物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至哉言乎!
食肉吃素之妙对!不杀是慈悲,杀是解脱。鸡鸭鱼肉,有吃是禄,不吃是福,生老病死是命!不闻不见不疑是谓三净,要言之慈悲为本,无杀生之心,有惜命之意。
《觱篥(bili)》:《说文》:觱,羌人吹角也。其声悲栗,故名觱篥。冬月寒气骤发,其声似之。《豳风》: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注:觱发,风寒也。栗烈,气寒也。《吴下田家志》引谚曰: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栗。正谓风吹篱落,声似觱篥,与诗意合。田家之歌咏,可以上媲风骚矣。
田家歌咏,乃民间口语,媲美风骚是自然之理也,风骚本来自民间。所以我们要关注民间口语,尤其是方言。因为其中不少是已经被遗忘的古代语言的精华。
《土馒头》:古语云: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近人又有句云:城外多少土馒头,城中尽是馒头馅。更警动。
人人最终都得死,牢记人必死的道理,做事就宽容,为人就和善了。
《罢官诗》:王笠舫大令罢官后,赠李云甫水部句云:春在花光浓淡里,官如山色有无中。读之失笑。
对子不错,有诗意且贴王的实情。
《饁(ye,往田野送饭)妇吟诗》:东坡闻新会有仙,访之。至古博里,遇村妇肩饁具,蓬发短衣,胸露两乳,口占诗曰: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担饭去寻夫。妇应声曰: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得朝廷贬汝无?言讫不见,见《考甄志》。
新会妇女有口才,不输坡公贬岭南。
《白发》:《说郛》载有人咏镊鬓云:劝君莫镊鬓毛斑,鬓到斑时也自难。多少朱门年少客,被风吹上北邙山。较坡翁白发诗尤为婉挚。又“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别有感叹。袁简斋大令诗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此另是以副议论。文人之笔,何所不可。
人人多要老,白发不会饶。贵贱美人也不少,最终北邙山上跑。
《粤僧诗》:广东海幢寺僧今种,有《约游山阴》五律一首云:最恨秦淮柳,长条复短条,秋风吹落叶,一夜别南朝。范蠡湖边客,相将荡画桡,言寻大禹穴,直渡浙江潮。一片神行,有不可攫拿之势。
一夜别南朝,直渡浙江潮。气势磅礴!
《文人诗》:从来工制艺者,未必工诗,以心无二用也。若真文人,未有不能诗者。文人之诗,方能入细。有明至今,骚台之卓卓者,非即台阁之铮铮者乎?熊钟陵《姑苏怀古》:旧时江水旧时潮,难怪行人说六朝。飞过夕阳鸦点点,散来秋草马萧萧。多年王气山头寂,昨夜钟声梦里消。欲问兴亡向何处,秦淮沽酒破无聊。风流悲壮,何尝有一点学究气也。
官之铮铮者,其心思不在诗,但偶尔为诗,也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