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渔《闲情偶寄》(二)
(2010-11-13 05:27:10)
标签:
古云温柔乡宋体《中原音韵》《闲情偶寄》杂谈 |
分类: 读书 |
闲情偶记卷三
声容部
选姿第一:食色性也,王道本乎性。缘虽不偶,兴则颇佳,事虽未经,理实易谙,想当然之妙境,较身醉温柔乡者倍觉有情。
肌肤:妇人妩媚多端,毕竟以色为主。妇人本质,惟白最难。
面黑于身者易白,身黑于面者难白;肌肤之黑而嫩者易白,黑而粗者难白;皮肉之黑而宽者易白,黑而紧且实者难白。
眉眼:面为一身之主,目为一面之主。相人必相心,心得而观其体形。察心之邪正,莫妙于观眸子。目细而长者,秉性必柔;目粗而大者,居心必悍;目善动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聪慧;目常定而白多黑少,或白少黑多者,必近愚蒙。初相之时,要以静待动,以卑瞩高。至于耳、鼻、眉、发、唇齿红白,岂有识者不鉴?眉之秀与不秀,亦复关系情性,当与眼目同视。必有天然之曲,而后人力可施其巧。眉若远山,眉如新月,皆言曲之至也。
手足:上看头,下看脚。两手十指,为一生巧拙之关,百岁荣枯所系。手嫩者必聪,指尖者多慧,臂丰而腕厚者,必享珠围翠绕之荣。相手一节,为观人之要。最易者足,而最难者手。但于或嫩或柔或尖或细之中,取其一得,即可宽恕其他矣。选足莫过于秦之兰州,晋之大同。验足之法,只在多行几步,观其难行易动,察其勉强自然,则思过半矣。
态度:古云:尤物足以移人。尤物维何?媚态是也。媚态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不可解说之事也。态之为物,不特能使美者愈美,艳者愈艳,且能使老者少而嗤者妍,无情之事变为有情,使人暗受笼络而不觉者。是知选貌选姿,总不如选态一着之为要。态自天生,非可强造。当其养态之时,先有一种娇羞无那之致现于身外,令人生爱生怜,不俟娉婷大露而后觉也。
修容第二:俗云:“三分人才,七分妆饰。”此为中人以下者言之也。今世之讲修容者往往失之过当,修容不可太过,不可不及。
盥栉:盥面之法,去垢徐油而已。油有自生之油,有沾上之油。从来上粉着色最怕油,善匀面者,必先洁其巾,拭面之巾止供拭面。勿使稍带油痕,此务本穷源之法也。善栉者不如善篦者,篦者栉之兄也。百钱买梳,千钱购篦。篦精则发精。篦之极净再用梳,梳之为物,越旧越精。古人呼髻为蟠龙。蟠龙者,髻之本体非由妆饰而成。随手绾成,全用自然毫无造作,云龙千变万化,越变越无穷。
薰陶:名花美女,气味相同,有国色者必有天香。花露者摘取花瓣入甑,酝酿而成者也。蔷薇最上,群花次之。每于盥浴之后,挹取数匙入掌,拭体拍面而匀之,其次香皂浴身,香茶沁口。果中荔枝,实与交梨、火枣无别,其色国色,其香天香,乃果中尤物。荔枝陈不如鲜,香气未尝尽没,乃与橄榄同功,其好处却在回味。佳人就寝,止啖一枚,则口脂之香,可以竟夕。
点染:“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此唐人妙句也。脂粉焉能污人,人自污耳。惟美色可施脂粉,其余似可不设。美者用之愈增其美,陋者加之更益其陋。面上有粉而唇上涂脂,则其色灿然可爱,倘面无粉泽而止丹其唇,非但红色不显,且能使面上之黑色变而为紫。从来傅粉之面,止耐远观,难于近视,以其不匀也。傅粉有法焉:请以一次分为二次,自淡而浓,由薄而厚,则可保无是患矣。勾面必记略眉,否则霜花覆眼。点唇之法与匀面相反,一点即成,始类樱桃之体,否则成串矣。
治服第三:古云: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俗云:三代为宦,着衣吃饭。“衣以章身”,乃智贤不肖之实备于躬,犹“富润屋,德润身”之身也。
首饰:珠翠宝玉,增娇益媚者以此,损娇掩媚者亦以此。贫贱之家,力不能办金玉者宁用骨角,勿用铜锡。时花之色白为上,黄次之,淡红次之,最忌大红,尤忌木红。妇人之首,不能无饰。与其饰以珠翠宝玉,不若饰之以髪。髪虽云假,原是妇人头上之物。簪之为色,宜浅不宜深,欲形其发之黑也。玉为上,犀之近黄者、蜜蜡之近白者次之,金银又次之,玛瑙琥珀皆所不取。饰耳之环,愈小愈佳。
衣衫: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红紫深艳之色,违时失尚,反不若浅淡之合宜。贵人之妇,宜披文采,寒俭之家,当衣缟素,所谓与人相称也。然人有生成之面,面有相配之衣,衣有相配之色,皆一定而不可绎者。大约面色之最白最嫩,与体态之最轻盈者,斯无往而不宜。面颜近白者,衣色可深可浅;其近黑者,则不宜浅而独宜深。肌肤近腻者,衣服可精可粗;其近糙者,则不宜精而独宜粗。外色最深,使里衣之文越著,有复古之美名无泥古之实害。二八佳人,如欲华美其制,则青上洒线青上堆花,较之他色更显。风俗好尚之迁移,常关气数。云肩以护衣领,不使沾油,制之最善者也。但须与衣同色,近观则有,远视若无,斯为得体。云肩之色,更须里外一色,则任其整齐颠倒,总无历乱萧条之象。半臂(背褡),索腰(鸾涤)乃功倍之物。妇人之体,宜窄不宜宽。一着背褡则宽者窄,窄者愈显其窄。背褡着于外,鸾涤束于内。“裙拖八幅湘江水”则折纹之不可少可知。妇人之异于男子,全在下体。下体之服,宜淡不宜浓,宜纯不宜杂。
鞋袜:凌波小袜,其名最雅。袜色尚白,尚浅红,鞋色尚深红今尚青。袜色与鞋色相反,袜宜极浅,鞋宜极深,欲其相形而始露也。
习技第四:才德原不相妨,有才之女,未必败行。娶妻如买田庄,非五谷不殖,非桑麻不树。买姬妾如治园圃,结子之花亦种,不结子之花亦种,以其原为娱情而设。故习技之道,不可不与修容治服并讲也。技艺以翰墨为上,丝竹次之,歌舞又次之,女工则其分内事,不必道也。
文艺:学技必先学文。天下万事万物,尽有开门之锁钥。锁钥维何?文理是也。妇人读书习字,难在入门,入门之后,其聪明必过于男人。导之入门,贵在情窦未开之际。纤指拈棋,踌躇不下,静观此态,尽勾消魂。
丝竹:丝竹之音,推琴为首。妇人学此,可以变化性情,欲置温柔乡,不可无此陶熔之具。主人知音,始可令琴瑟在御。歌舞难精而易晓,闻其声音之婉转,睹见体态之轻盈,不必知音始能领略。丝音自蕉桐而外,女子宜学者,又有琵琶、弦索、提琴三种。丝音之易学者,莫过于提琴。竹音之宜于闺阁者,惟洞箫一种。吹箫之人,臂上不可无钏,钏又勿使太宽。昔人教女子以歌舞,非教歌舞,习声容也。“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此声乐中三昧语,谓其渐近自然也。登场演剧之要:一曰取材,优人所谓“配脚色”是也。二曰正音。禁为乡土之音,使归《中原音韵》之正者。三曰习态。闺中之态全出自然,场上之态,演习之功不可少。
闲情偶记卷四
居室部
房舍第一:显者之居勿太高广。画诀云: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
向背:屋以面南为正,不可必得,则面北者宜虚其后,以受南薰;面东者虚右,面西者虚左。如东西北皆无余地,则开窗借天以补之。牗大者能抵小门二扇,穴高者,可敌低窗二扇。
途径:径莫便于捷,妙于迂。故作迂途者,必开耳门以应急,斯雅俗具利,理致兼收矣。
高下:房舍忌似平原,须有高下之势,如园圃。然地不如是,则因地制宜。高者造屋,卑者造楼;卑处叠石为山,高处浚水为池。总无一定之法,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出檐深浅:柱不宜长,窗不宜多。务使虚实相半、长短得宜。
置顶格:精室不见椽瓦,或以板覆,或用纸糊,以掩屋之丑态,名为“顶格”。
秋(下有瓦)地:以三和土秋(下有瓦)地,筑之极坚使完好如石,最为丰俭得宜。
洒扫:精美之房,宜勤洒扫。
藏垢纳污:欲营精洁之房,先设藏垢纳污之地。精舍左右另设小屋,有如复道,俗名“套房”是也。
窗栏第二:窗栏之制日新月异,皆从成法中变出。
制体宜坚:窗棂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首重一字为坚,坚而后论工拙。总其大纲,则有二语: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窗栏之体,不出纵横、奇(有欠旁)斜、屈曲三项。
取景在借:开窗莫妙于借景。四面皆实,犹虚其中而为“变面”之形。取老干之近直者,顺其本来,不加斧凿,为窗之上下两旁,是“梅窗”之廓具矣。还有湖舫式、山水图式、尺幅式。
墙壁第三:“峻宇雕墙”、“家徒壁立”,昔人贫富,皆于墙壁辨之。俗话“一家筑墙,两家好看。”其实为人即是为己,人能以治墙壁之一念治其心,则无往而不利矣。聊以自嘲,以明不止闲情,亦有禅矣。
界墙:界墙者,家之外廓是也。莫妙于乱石垒成,不限大小方圆之定格。
女墙:古今注云;城上小墙,一名睥睨,言城上窥人也。凡户内及肩小墙,皆可名也。但须至稳极固,坏墙不足惜,伤人实可悲。
厅壁:不宜太素,亦忌太华。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须浓淡相宜,错落有致。
书房壁:宜潇洒,忌油漆。石灰白壁磨极光,上着也;次用纸糊。壁间书画自不可少,然粘贴太繁,不留余地,亦是文人恶俗。天下万物,以少为贵。壁间留有隙地,可以代橱。
联匾第四:堂联斋匾,非有成规。如蕉叶联、此君联(竹联)、碑文额、手卷额、册页匾、虚白匾、石光匾、秋叶匾。
山石第五: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无聊之极思也。
大山:山之小者易工,大者难好。犹之文章,结构全体难,敷陈零段易。以土代石,既减人工又省物力,且有天然委曲之妙。
小山:小山亦不可无土,但以石为主。山石之美,俱在透、漏、瘦。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太甚。瘦小之山,全要顶宽麓窄,根脚一大,虽有美状不足观矣。石眼忌圆,石纹石色取其相同。至于石性斜正纵横之理路,则不可不依。
石壁:山之为地,非宽不可;壁则挺然直上,有如劲竹孤桐,斋头但有隙地,皆可为之。凡累石之家,正面为山,背面皆可作壁。壁后忌作平原,令人一览而尽,须有一物蔽之,蔽之者非亭即屋。石壁不定在山后,或左或右无一不可,取其地势相宜。
石洞:假山无论大小,其中皆可作洞。大小皆可,贮水其中而故作漏隙,使涓滴之声旦夕皆然。
零星小石:贫无力,不必定作假山。一卷特立安置有情,即可慰泉石膏肓之癖。王子遒劝人种竹,予复劝人立石,有此君不可无此丈。人之一生,他病可有,俗不可有,得此二物,便可当医。
器玩部
制度第一:人无贵贱,家无贫贱,饮食器皿皆所必须。知精粗一理,即知富贵贫贱。但得变俗为雅,有心思即有智巧。
几案:几案之设,其中有三小物必不可少:一曰抽替,此世所原有者也,然多忽略其事,而有设有不设,不知此一物也,有之斯逸,无此则劳,且可借为容懒藏拙之地。知此,则不独书案为然,即抚琴观画,供佛延宾之座,俱应有此。一曰隔板,此予所独置也,以惜福。一曰桌撒。
椅杌:坐具有三:椅、杌、凳。予特创暖椅、凉杌以补之。
床帐:床乃半生相伴之物,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此。妻妾婢媵是人中之榻也,而床第乃榻中之人也。修饰床帐之具,其法维何?一曰床令生花,二曰帐使有骨,三曰帐宜加锁,四曰床要着裙。
橱柜:造橱立柜,无他智巧,总以多容善纳为贵。
箱笼箧笥:随身贮物之器,大者箱笼,小者箧笥。不出革、木、竹三种,关键者又不出铜铁二项。
骨董:崇高古器之风,自汉魏晋唐以来,至今日而极矣。物之古者莫如书,真能合古人心思面貌而传乎?《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生平不识古董,亦借口维风,以藏其拙。
炉瓶:炉瓶之制,其法备于古人后世无容蛇足。但护持衬贴之具,不妨意为增减。
屏轴:围屏及书画卷轴者,止有中条、斗方及横批三式。体制变化,莫妙于冰裂碎纹最与屏轴相宜。
茶具:茗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茗壶嘴务直,一曲便可忧。贮茗之瓶。止宜用锡。
酒具:酒具用金银,犹妆奁之用珠翠,皆不得已而为之。唐句云:玉碗盛来琥珀光。玉能显色,犀能助香,二物之于酒,皆功臣也。至尚雅素之风,则磁杯当首重己。
碗碟:碗碟中最忌用者,有字一种。花纹太繁,亦近鄙俗。
灯烛:灯火辉煌,宾筵之首事也。而独于歌台色相,稍近模糊。
笺简:笺简之制,由古及今不知几千万变。韵事笺、织锦笺,光怪陆离,总于书牍无干。
位置第二:器玩既购得,则讲位置。
忌排偶:罗列古玩,切忌排偶。
贵活变:幽斋陈设,妙在日新月异。居家所需之物,惟房舍不可动移,此外皆当活变。古玩中香炉一物,其体极静,其用又妙在极动,是当一日数迁其位,片刻不容胶柱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