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该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片面性”

(2013-11-02 22:18:11)
标签:

文化

(已发表)

片面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这种片面性就是为了社会需要,常常把人物分为两类,一类好人,一类坏人。好人根据需要,可以精雕细刻的美轮美奂,没有任何瑕疵,绝对的“精品”。坏人呢,也可以如法炮制,什么屎盆子都往头上扣,使之成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臭不可闻。

如此的传统文化,不折不扣地沿袭了几千年,至今依然在传承。尤其是在《大秦帝国》这部电视剧中,为了维护商鞅的高大和大义凛然形象,编剧和导演硬是不顾史实,将逃跑篡改成慷慨赴死,刻画塑造成一个完美无暇的伟大人物。这样的现象不仅有悖历史,对商鞅的形象没有半点益处,而且还会使知道历史的观众大跌眼镜。

历史事实胜于雄辩。大凡人,谁无过错?古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的就是人都会有说错话或者办错事的时候,都会有思想演进的过程,故而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这也才是活生生的人的正常行为。

假如人不会犯错,那肯定不是人,是机器。而我们却总是不由自主的或者说热衷于把人片面化绝对化,固定为一种思维、一个动作、一种形象。这样将人本能地统一到一个模式中,是史实与“需要”自相矛盾,到底让后人相信谁呢?

孔子本来是中华民族的圣人,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在这里议论他不太恰当,可能犯“大不敬”之嫌,但一些事情又绕不过去。因为他是圣人,圣人的言论都正确,是真理,后人必须要遵从照办,要克己复礼。

话到此处,就说不下去,有一段历史挡了道。这段历史就是西汉末年有一个大儒家,叫王莽,他篡夺了汉朝的大位,建立了新朝。在仓促履新之际,严格遵从孔圣人的教导立即颁布诏书,昭告天下,恢复周礼,实行井田制度。这样做的后果自然很严重,全国人民哪能答应?龙椅还没有坐热,就被掀了下来

有趣的是这么一件明明白白的事,对于王莽灭亡的主因恢复周礼后来从不提起,圣人仍然是圣人,王成了替死鬼。圣人如此的政治主张是否显得荒谬?

论语》中孔圣人跟子贡有一段对话也很有意思。子贡问: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这一问一答的大概意思就是子贡问孔子怎样评价当权者孔子的回答大致是这帮心胸狭隘的王八蛋,别提他们了

孔子的这段话,我相信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知道。因为他们要熟读《四书五经》,要经过科举考试,哪能不知道孔子从骨子里就瞧不起他们?可是他们做了官吏之后,这话只能藏在心底或者抛于脑后,装作“不知道”,从没有读过。可不,孔子的回答谁受得了?按孔子的意思,世上就是没有好官。这也不一分为二,太片面了嘛。在封建官吏中,一心一意为国为民的也不少啊。

传统文化中的确不乏片面性,传承中应该加以抛弃。只有尊重史实,才能以史为鉴,正本清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