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与网民素质
(2013-08-24 10:57:07)
标签:
时评杂谈 |
现代传播工具,有利就有弊。网络本来是一件好事,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由于它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人们的相互往来,戏剧般的成为键盘上的游戏。这项发明,的确是一项划时代的科技革命,的确可以称之为奇迹。我想如果爱迪生健在,问他当今之世什么发明最神奇?他可能会说网络。因为网络的普及,社会透明了,信息丰富了,人们的交流没有障碍了。一切的一切,都在网络中改变。
但网络也像硬币的两面,对于社会发展也存在副作用。网络谣言就是一个硬伤。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谣言传播起来很困难,只是口口相传,不仅传播速度慢,而且传播范围也有限。一个谣言,要传出一个地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网络的出现,为不怀好意者提供了舞台和契机。网络谣言,因此如洪水猛兽,在网络上汹涌澎湃,伤及无辜,成为一大公害。最近“立二拆四”和“秦火火”的落网,对网络谣言始作俑者可以说打出了一记重拳,对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打开了闸门,维护了网络的有序健康发展。
显然,对于网络谣言,仅仅靠打击还不够。打击只是治标,治不了本,或者说杀鸡儆猴,产生一时的社会效果。中国是法治国家,除了健全行之有效的遏制网络谣言的法规外,还必须提高网民的基本素养,才能控制网络谣言的传播。网络是一个新兴的媒体,为网民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发表意见的平台。网民也是一个新兴的群体,可以应用网络提供的便捷通道,参与社会互动。
网民群体有多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低速增长。与之相比,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
这么大的一个群体,其中知识储备不高,目光短浅,言论偏激,思想狭隘的不在少数。一个这样的网民现状,为博得眼球任意夸大事实、断章取义,甚至诽谤造谣等等不良行为,就会层出不穷,从而误导公众,产生社会不良后果。在中国这样一个缺失信仰和知识储备匮乏的社会,盲目跟风和诋毁真善美,甚至无中生有已经酿成一种病态。这是国民文化的畸形发展,最容易导致的现象。其中拜金主义就是这样一种病态,却成为大行其道的被追捧的文化。这种属于心智不健全的萌芽,居然成为一些人的价值观。网络用语的发展使一部分人懈怠学习,盲目跟风,不惜造谣中伤他人。网络谣言恣意兴风作浪,应该是中国网民的悲哀!
怎样提高网民素质,不信谣,不传谣?当下最主要的要解决几个问题:首先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捧真善美,唾弃假恶丑,根除病态文化,使之良性发展。其次是培养健康的心智,明辨是非,客观看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第三是善于学习,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和智慧,不被诸如“立二拆四”等别有用心者利用。
谣言止于智者。网络谣言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在网络领域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更要提高网民素质,标本兼治。有一个高素质的网民群体,才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