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听风说雨
听风说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27
  • 关注人气:1,1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绝中国游客涂鸦要从娃娃抓起

(2013-05-26 09:41:57)
标签:

时评

(已发表)

游客涂鸦,是中国游客的一大爱好,不仅在国内的名胜区涂,也在国外的旅游地也一展身手。不涂,好像就不是中国游客了。《现代快报》报道,5月24日晚上11点多,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 “***到此一游”几个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据悉,涂鸦的是一名孩子。

中国人到旅游地涂鸦的历史,不知始于何时?我无从考证,但有一个直觉,这种涂鸦的兴盛时期一定是在最近几十年。只要有外出旅游经历的人,一般都能看到那些名胜古迹区里被涂鸦的痕迹,领略到游客“到处一游”的记录。这种涂鸦,也是中国一大特色。前些年爬了一趟泰山,走在盘山道上,有赏不够的人文景观,也时不时看到登山者留下的涂鸦,而且涂鸦常常是在道旁显眼的石刻上,随手捡起一个石子划上的,都有深深的痕迹。如果觉得碍眼,想把涂鸦弃之,还无能为力。这是很伤心的事。尽管进景区时《游客须知》中有提示,严禁乱涂乱画,但谁会理会呢?在法规不健全时,这的确只能有赖于个人的文明素养。

这些年,大概国民的日子好过了,外出的机会多了,但有关涂鸦的报道也随之多了起来。最典型的就是2009年3月27日,江苏常州一名游客参加台湾旅游时,在岛内北海岸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的岩壁上刻下“中国常州赵根大”字样。此事报道后,赵根大通过媒体公开道歉才为此事画上句号。2013年2月,故宫工作人员颜先生发现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铜缸,被人偷偷刻上了一行字。此事引来众怒。还有到马尔代夫旅游偷珊瑚的,都使中国游客颜面扫地。涂鸦的形成和蔓延,表面上是个人的不良习惯,反映的是文明素养,实际损伤的是国人形象和国家形象。

涂鸦这种事,通常情况下应该都是成年人所为。没有想到的是在埃及神庙的浮雕上涂鸦,是中国娃娃干的。这也说明一个现象,涂鸦不仅是成年人的专利了,已经向低龄发展,而且是到了国外。前段时间,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新颁布的《旅游法》对旅游者的文明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不文明行为作出了禁止规定。这部《旅游法》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每个人到国外旅游,一言一行都会打上中国的烙印,的确要剔除涂鸦不良习惯,融入到文明环境中。

埃及神庙浮雕上涂鸦,虽然是孩子个别现象,可能是一时忘乎所以“图好玩”而为,但这件事的确值得反思。我们要贯彻旅游法,要提高国民旅游文明水平,增强文明素养,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事,更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养成文明习惯。这就要求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把法规落实到具体教育之中,循循善诱,规范行为,倡导文明良好风气;家长作为监护人,更要履行好职责,引导和校正孩子行为,从生活细节开始,遵守文明规范。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中国的古语,借来一用。游客涂鸦何尝不是这样?只有把教育红线往前移,抓好娃娃旅游文明教育,才能遏制和杜绝涂鸦行为的延续。一旦娃娃良好文明习惯形成,就会享用一辈子。否则,如果涂鸦教育只局限于成年人,出了不良行为就简单口诛笔伐,也仅仅是图一时口舌之快,起不到治本的作用。原因很简单,因为涂鸦的不良行为从娃娃时期就养成了,改起来不容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