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使春节演变成“春劫”

(2013-02-14 23:07:46)
标签:

时评

杂谈

(已发表)

每一年的春节,都倡导移风易俗,厉行节约。可是,这种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事,不仅不见效果,这些年来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蛇年春节刚过,就有网友在网络上晒春节账单”。在一家社区网站,关于80后春节回家要带多少钱才够的帖子点击率已达数十万,数千条回复晒出的春节账单令众多网友叫苦不迭”,感慨过个年我容易吗我?一项春节花销情况的网络调查显示,四成网民春节花销在5000元以上,其中29.75%的网民认为花销接近1万元。(《新闻晚报》报道)

一年苦到头,本来应该是愉悦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嘛,不然一到春节,不管身在何处,远隔千里万里,总要往家里赶,闹得春运成为地球上一大人文景观。为什么非要在此时忙着往家赶呢?因为这是过年,是团圆节。春节没有和一家人团聚,一年里总是有牵挂。但是,事实上过年也成为很多人的一种无奈。这种无奈自然是来自节日里的开销。平时省吃俭用,这也舍不得买,那也舍不得买,大凡到了过年就慷慨起来,真正的是花钱如水。

钱都花到了哪些地方呢?送长辈、晚辈红包家里办年货走亲戚带礼品同学聚会请客吃饭等等人情交往上。我的一个表兄,说仅仅给晚辈的压岁钱就花了3000多元。口袋里钱少,对春节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要不怎么说穷人怕过年。钱包满,年才会有滋味。否则,过年就是增加经济负担,成为名符其实的“春劫”,让人难言轻松。

春节本是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何以演变成为“春劫”呢?根源还在于人情和面子上。从古至今,中国人是最讲究人情和面子的。人情和面子,是国人重要的精神元素。因为需要人情,就要用春节作为媒介,亲朋好友礼尚往来,密切关系,花销多少都不在意,不管以后日子多么艰难。花少了拿不出手,以为花得越多,感情越深,无意中形成了一种攀比。因为需要面子,放不下,磨不开,只能硬赶着瘦马上坡往上挣,不管自己实际。“春节期间的花销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的工资。”一些理财的人士如是说。我想这话不错。但如果每个月只有一两千块,年不就过得寒酸了。那些必要的开支无法填补,还得提前透支。不然,在亲戚朋友面前,面子往哪里搁?以后还怎么做人?由于人情和面子作祟,春节演变为“春劫”就是自然的了。

如何使过春节不成为一种家庭经济负担?重要的还在于重塑人文精神和春节文化,走出攀比花钱的误区,渗入厉行节约的元素,弱化人情、面子与钱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提一些空洞的口号。如果人情文化和面子文化继续“繁荣”,“口袋不满不敢回家过年”的无奈还将继续,春节恐惧症也只会日趋加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